百书楼 > 明末从武昌开始崛起完整版 > 第164章 关宁的选择

第164章 关宁的选择


话分两头。

  身处辽东的吴三桂,此时也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当初,崇祯在得知大顺军攻破大同的时候已经下旨,让身处前线的关宁铁骑,赶紧南下勤王。

  只是,满清在辽东腹地和山海关之间,设置了层层关卡;吴三桂不得不放弃陆路,被迫选择走海路。

  由于海船运力有限,直等到了四月份,他才带着军民回到了山海关。

  他不敢耽搁,立马亲率大军南下,火速赶往京城。

  不过,当大军行至唐山的时候,他已经收到了京师陷落以及崇祯自缢的消息。

  此时,效忠的大明,似乎已经亡国;封他高官厚禄及给粮饷的君主,也已驾崩。

  吴三桂不得不考虑自己的退路:

  一是继续南下,向李自成投降,效忠灭亡大明的大顺政权;另一条路,就是北上,投靠已经交战十数年的满清政权。

  至于自立?

  吴三桂还一直没想过。

  他手中五万关宁铁骑,无疑是一股重要的力量。

  不过,不管是面对大顺百万的农民军,还是关外二十万的鞑子,都迫使他必须在夹缝中求生存。

  ……

  就在吴三桂举棋不定的时候,李自成竟然主动派来了使者,对他进行劝降。

  大顺使者给出的条件,还是非常诱人的。

  李自成承诺:

  若吴三桂投降,不仅可以保留现在的官职;并且可以获得四个月的军饷,以及四万两的赏银。

  吴三桂嘴上说着替君父报仇,身体却很诚实,已经有了归顺的打算。

  但他对李自成还心存疑惑。

  在手下的建议下,他一方面口头答应投降李自成;另一方面,也派人传话多尔衮:

  如果关内政局不稳,他可以投降满清,并放清军入关。

  ……

  吴三桂本以为这是一道选择题;但满清和大顺都不会坐视他窝在山海关。

  就在这时候,关宁军内部,出现了两个小插曲。

  其一,就是吴三桂接到了父亲吴襄的两封信,信的内容却截然相反:

  第一封信,自然是大顺的使者带来的。

  上面虽是吴襄的笔迹,却笔力不足。

  信中以吴襄的口吻,告诫吴三桂不可忘记自己的祖宗,千万不能当汉奸。

  因吴襄续娶的是祖大寿的妹妹。

  当时这门婚事,怎么来看,都门不当户不对。

  因为祖大寿世代都是辽东的名门望族;而吴襄只是一个贩马的军户,又早年丧妻,独自抚养着孩子。

  如果不是祖大寿相中吴襄这个人;这门婚事,怎么都成不了。

  所以,进门后,吴襄对祖氏就很是敬重。

  为了避讳,他在写“祖”的时候,都会刻意少写上面的一点。

  这份模仿父亲笔迹的信,显然不知道这些细节,一眼就被吴三桂看出来。

  而另一封信,则是京中的家仆带过来的密信。

  信中的内容,可以说是一道晴天霹雳。

  吴襄向吴三桂详细描述了大顺军进京以后的倒行逆施:

  不仅逼迫文武百官按照官职大小来捐饷;稍有不从,就非打即骂,很多官员都被灭了门。

  吴襄本人也受到了拷饷。

  不仅如此,他的几个年轻小妾,以及吴三桂的如夫人,都被上门的兵痞给糟蹋了。

  可以说,这封信彻底激起吴三桂的怒火。

  至于另一段插曲,则是发生在关宁军内部。

  由于前段时间急行军,加之皇帝驾崩,关宁军上下都人心不稳。

  吴三桂为了提振士气,宣布发饷。

  但由于崇祯已自缢,本答应下来的辽饷迟迟没能到位。

  吴三桂只能从前番克扣的军饷中,挤出来一小部分,先将去年的欠饷给填平了。

  至于今年的饷银,吴三桂承诺:

  只有等打了胜仗后,才能发放。

  这话一出口,当天军营并无异样。

  可等到第二天,山海关外驻扎的一个卫所,营帐竟然已经空荡荡,不见一名士卒。

  领头的副将发现有异,连忙巡营,却还是未见一人。

  这时候,他手下的一名守备出面,告知副将:

  “大人,我早已警告过你,吃相不要太难看,不能玩命的喝兵血。

  现在怎么样?

  那些卫所兵都跑光了,全大营已经没人了……”

  副将当时就汗如雨下,吓得赶紧道:

  “老天爷啊!

  要是这么说,在山海关外,岂不是只剩下咱俩这对这光杆副将和光杆守备?”

  此时,守备趁其不备,突然拔刀架在副将的脖子上,嘿嘿冷笑道:

  “什么光杆守备!

  老子现在是正红旗牛录额真!”

  “……”

  当吴三桂知道后方不稳后,如何抉择已迫在眉睫!

  此时,他对着心腹交代道:

  “我马上写一封信,务必要交到舅舅手中!”

  ……

  另一边,正在京师的李自成,此时也召集手下的文武议事。

  更确切的说,是李自成、袁步屈、牛金星等人坐着;而郝摇旗却梗着脖子,跪在一旁。

  袁步屈道袖一拂,幽幽的道:

  “大王,招降吴三桂,是能否坐稳江山的关键。

  哎,欲夺天下者,不能失了大义!”

  李自成听到自己倚重的大军师如此说,心中慌得一匹,就想问问有什么破解之法!

  不过,一旁的宰相牛金星却提前开口道:

  “大王吊民伐罪,解救苍生,何曾有失大义?

  军师,你这句话,未免太过危言耸听了吧!”

  袁步屈解释道:

  “大王,还记得当初我请您在大同颁布的诏书嘛。

  那里面,可是清晰的写着:

  帝非至暗之昏君!

  没想到,崇祯如今已经自缢;那这个破城弑君的屎盆子,算是彻底扣在了你我头上。

  牛宰相,我想问:

  这还不是失了大义吗?”

  李自成没想到还有这一出,有些愕然的道:

  “这……这可如何是好!”

  “哎,我们现在是破城弑君,已经失了大义。

  接着又是入主京师,几乎成了鞑子、南方诸藩镇的众矢之的。

  本来,吴三桂夹在大顺和鞑子之间,只要大王礼遇吴家,还是有很大可能将他争取过来的。

  如今,他的父亲被拷饷,小妾又被虐死。

  这……吴三桂不得不防呀!”

  牛金星听到袁步屈一直在泼冷水,不由得反驳道:

  “军师,你岂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我们还有江北之地,还有山西、陕西!”

  袁步屈可一点都没给这位宰相留面子,开口道:

  “中原残破,已是赤地千里。

  关中也是刚收复,根本未来得及治理。

  试问大王拿什么与关外的鞑子消耗、对抗?”


  (https://www.bsl88.cc/xs/3706082/1111096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