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明末从武昌开始崛起完整版 > 第165章 李自成北伐

第165章 李自成北伐


此时,李自成已经有点后悔了。

  当初袁步屈给他出的上中下三策;其中,只有上策才是一步活棋。

  攻进京师,就如同进了围城:

  城外的人以为里面百般好,想着冲进去;城里的人新鲜感过了,却是拼命想着逃出来。

  正在这时候,有斥候来报:

  “大王,不好了!

  吴三桂出尔反尔,已经将您派过去的汤通总兵赶走,重新夺回了山海关!

  并且,他已经跟满清媾和,双方打出为崇祯帝报仇的口号,正在整军备战呢!”

  “……”

  郝摇旗听到吴三桂果然投靠了鞑子,异常震怒,主动请战道:

  “大王,吴三桂那狗贼的老子、家人,都在我们手中。

  哼哼,末将这就带着大军前去山海关,当着他的面架起油锅。

  他若不投降,我就烩了他全家!”

  听到吴三桂竟然不管不顾劝降,李自成心中也是恼怒异常。

  正好,郝摇旗说的,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可以用吴三桂的家人作为筹码,挟之以情;再辅以数十万大军压境,示之以威。

  这样双管齐下,吴三桂投降的可能性应该极大。

  不过,他还想听听军师的意见,遂请教起袁步屈,想让他分析此计是否可行。

  袁步屈虽面色如常,心中却在哀叹:

  李自成看来正是被一连串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此时,大顺军每逼近一步,吴三桂投向满清的可能性就大一分。

  再说了,吴三桂虽然比不上刘邦,但怎么说也是一介枭雄。

  真到了战场上,架起油锅的时候,他恐怕也会要求分一杯羹!

  那时候,李自成该怎么办?

  真杀了吴襄等人,那就结下了死仇,也会让天下人见到大顺王的残暴。

  如果不杀,那只能是皮狐打不成,徒惹一身臊!

  看着这样进退失据的李自成,袁步屈不得不好心提醒了一句:

  “此计宜早不宜迟。

  现在是抢时间的时候。

  如果鞑子趁机与关宁军合兵一处,那我们可就危险了!”

  与费力远征相比,在京师过惯了奢靡日子的一众部将却不是很乐意离开。

  其中,牛金星就带头反对道:

  “大王,京师也是城坚池深。

  我们何不以逸待劳,在这里等着鞑子送上门;然后再给予迎头痛击?”

  众人一听,都纷纷附和,觉得此计甚好。

  见老兄弟都不愿意离开,李自成也有些犹豫不决,继续向袁步屈问计:

  “军师,你怎么看?”

  袁步屈早得了王国梓的指令,又怎么可能让李自成滞留京师。

  他佯装掐指测算,半天后才开口道:

  “大王,待在京师,恐有不妥。

  您本是十八子主神器,注定的天命之人。

  但如果十八子窝在京师,那就是一个‘困’字。

  时运不来好伤怀,

  撮上押去把梯抬;

  一筒虫翼无到手,

  转了上去下不来。

  处于此卦,那就是才智难展,陷入困乏之境。

  此地不宜久留呀!”

  像是为了佐证袁步屈说的不错一般,他的话音刚落,又有斥候来报:

  “大王,汉阳那边传来消息:

  楚藩的王国梓已经举行了誓师大会,准备二次北伐。

  如今,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的绿皮,都已经步步为营,正不停向京师这边靠拢。

  李将军与真定方向的李岩部又接战了一场,折损了两千的老营士卒和上万的民夫!”

  “……”

  一听到王国梓也要过来,众人都是大骇。

  刚刚还力主在京师据关而守的牛金星,立马改口道:

  “大王,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我们还是回陕西吧!”

  李自成忙问斥候道:

  “可知道山西方向,是谁在领兵?”

  “山西方向领兵的,正是之前宁武关的总兵周遇吉。

  如今,他已经和汉阳合兵一处,攻势势如破竹;大同等地,已经被失陷!”

  听到这里,众人的心都是咯噔一下。

  现在,他们才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军师口中所说的“困”子:

  南下的路,已经被堵死;回陕西,也无可能;现在唯一剩下的路,只有北上了。

  李自成强装淡然的道:

  “军师,现在是否只能北上?”

  袁步屈幽幽一叹,点了点头道:

  “大王,与其在京师被困死,还不如北上打出一片天地。

  如果拿不下山海关,大王也能顺势进入草原。

  听说,叛将袁宗第在草原上混的风生水起。

  想来,大王一定不差他什么!”

  “……”

  看到一众骄兵悍将听到王国梓要来,都吓得想立马逃走,李自成也知道事不可为。

  他只能下令道:

  “好!

  齐侯,你带着右营兵马留守京师。

  其他各路兵马,随本王一同北上。

  事不宜迟,今日大军三更造饭,四更整军;早出京师,午战吴三桂,暮宿唐山!  ”

  “是!”

  ……

  虽然李自成信心满满的要北伐,但手下的士卒毕竟在京师玩嗨了,都不怎么愿意动身。

  所以动员他们离开,就花费了不止一天时间。

  待真正上路后,大顺军又发现了新问题:

  京师已经被搜刮的干干净净,无法准备十几万大军的粮草。

  没办法,大顺军只能一路上缓慢推进,采取就食于民的方法,又将周围的百姓给祸祸了一遍。

  这次行军打仗,变成了士卒的零元购和自驾游,自然拖慢了行程。

  这导致原本应该三四天就能走完的行程,大军硬是在路上磨磨蹭蹭的行了整整八天!

  ……

  另一边,面对李自成的步步紧逼,吴三桂也是慌得一匹,不停的写信给自己的舅舅——祖大寿!

  祖大寿对这个便宜外甥还是很不错的,立马将李自成要攻打山海关的消息,告知了多尔衮。

  多尔衮敏锐的嗅到了与大顺军决战的契机。

  于是,他让清军快马加鞭,用了一天的时间跑了二百多里,终于在李自成之前,来到了山海关外。

  但他并没有第一时间与吴三桂接触;而是在离山海关不远的地方安营扎寨。

  他打定主意:

  等李自成和吴三桂两败俱伤都成了强弩之末时,他才出来收拾残局。

  那样,大明的第一强军——关宁铁骑将成为历史;而大顺军也将不复存在。

  到了那时,还有谁能阻止满清入主中原!


  (https://www.bsl88.cc/xs/3706082/1111096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