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季汉大司马最新文章 > 第659章 撰表出师

第659章 撰表出师


是夜,明月如钩,清辉洒地,照亮丞相府内庭。

    明月当空间,夜风而拂裳,深夜因撰表而难以入眠的诸葛亮独自踱步于充满虫鸣之声的庭院。

    抬头而望明月,诸葛亮心中生有几分感触。

    自与先帝江上相逢已有二十余年,在这二十余年间,他随军东征江东,初辅先帝平孙吴;而后夜以继日持政,以壮先帝根基之筋骨。

    曹操举大兵南下,先帝与刘琦联合,霍峻统兵出战,他奔走山水之间。大破曹魏之兵之后,先帝得有扬州之半壁。而后刘琦病逝,他与霍峻联手,迎奉先帝入主吴楚。

    以武汉为治,东以霍峻下江淮,西以关羽征巴蜀。在那几年间,先帝所辖疆域大增,得有今南汉立国之根本。先王而后帝,季兴汉室。

    惜先帝征关中不克,归京数载而崩。时先帝托孤之时,西土骚乱,曹丕虎视。所幸霍峻统兵善战,钟离一役,重创魏国,旋下寿春,得以扬威;而自己花费近一年时间,安抚西土人心,平设宁州。

    至此,汉之国力达到巅峰,魏之国力最衰之时!

    之后,霍峻竟大胆提出战略决战,欲举全国之力下河南,而后再休整伐魏。

    说实话,霍峻所提出的战略决战,他不太认可。换是他主政,多会以稳妥行事用兵。但经霍峻说服,以及他对形势的分析,他果断同意下来,更准备出兵配合霍峻。

    当然了,说是被霍峻说服,不如说是他信任霍峻的军事才能。自霍峻出道统兵以来,其在战略布局上几乎没有任何问题。

    陆逊出兵关西,以钳制曹魏关西之兵马。而他与霍峻将联手出兵河南,他负责牵制许、洛之兵,霍峻大军突前。

    若用兵得当,大军兵破河南,那么还都洛阳,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待扫平曹氏余孽,天下承平之后,他将能可成先帝托孤之负,以全陛下之重遇之情。

    念及于此,诸葛亮想起霍峻自言退隐之事,不禁摇头而笑。说实话能与霍峻同事,算是人间之快事。

    论武功声望,霍峻可以说是威震天下,若想独掌大权,没有任何问题。但霍峻始终顾忌什么,在很多事情上与自己商议。

    甚至在北伐之前,不知北伐结果如何,霍峻别急不可耐的找自己聊心里话,直言战后退休安排,让自己继他之后。

    当时霍峻和他开萧何玩笑时,他无疑是不满的,那是对他的不信任。不过诸葛亮亦能理解霍峻之所为,如霍峻所言军功赫赫,纵陛下不猜忌,群臣更会猜忌。

    实际上,刘禅在这几日与他有过探讨,刘禅希望效仿周室分封建制的方式,将霍峻封到朝鲜。

    诸葛亮本是不同意,一是朝鲜苦寒,多蛮夷居住,此举有刻薄功臣之所为;二是自高祖之后,异姓分封基本被废除了。

    但刘禅意味深长之语,让诸葛亮不禁动摇了念头,即若不将霍氏封出去,其围绕在霍氏周围的政治集团在未来数十年之间,多半难以消失,且会一直影响汉室。

    若将霍氏封出去,其附属的政治利益集团要么随之东迁,要么被他所用。届时南汉朝中虽有大量军功集团,但总体而言,却在可控范围之内。

    显然陛下虽年幼,但却非外人看起来那么单纯,如不好权力,礼遇老臣之类。其之所以不触碰权力,将朝中之事交于他与霍峻,皆因陛下有自知之明。

    陛下掌握权力,不说能否一统天下,光为了得到权力,恐怕就会与老臣展开争夺。当下之形势,他让能臣志士为汉室冲锋陷阵,而后利用政治手段,便可以得到相对干净的朝政,不可不谓有聪慧。

    陛下年纪尚轻,若经他这般操作,不能说让汉室走上鼎盛,但却能让南汉迅速稳固下来,不至于二代而亡!

    念及于此,诸葛亮想了想自家人,微叹了声。霍峻有他当退路,而他虽与刘禅交好,他也必须为日后退休而考虑。

    忽然间,凉风夜袭而来,诸葛亮打了哆嗦,将思绪拉回现实。

    “出师表?”

    诸葛亮踱步而思,低吟说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二分,南土强盛,逆魏倾衰,此诚北复中原之时也。……”

    盖有了写作之思路,诸葛亮转身回屋,在橘红色灯光下,坐榻持笔而书写。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台部之六尚书,秘书之诸侍臣,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耕渔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然先帝落难至檀溪,不以臣卑鄙,三拜臣于江上,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后征江东,受任于平寇之际……”

    “先帝知大司马韬略,晓臣之谨慎,故临崩寄大司马与臣之大事。受命以来,逆魏望淮,西土骚乱,故大司马提兵北击,大破曹丕,旋取寿春;臣五月西行,安抚巴蜀,深入不毛……”

    诸葛亮洋洋洒洒近千字,其字词虽简略直白,但又情真意切,诉说着诸葛亮为汉室效力至今之事,凡读表之人皆能从中感受到诸葛亮殷殷嘱托之语。

    若说与历史上有何不同,因汉之国力不同,蜀汉夷陵惨败之后,诸葛亮力挽狂澜,经休养生息多年,方能出兵北伐陇右;当下之形势,经多次对战,大汉北伐形势乐观,而曹魏处于衰退期。

    故形势之不同,汉盛而魏衰之际,诸葛亮在表中透露出更多积极之信号,以及诸葛亮对北伐中原前景的乐观。且因刘禅聪慧,诸葛亮在表中更是提点刘禅多听良言。

    《出师表》一气呵成,诸葛亮为了不出问题,一一细读纠正、润色,而后以俊秀的字体抄录到巾帛上,准备明日上疏与刘禅。

    在诸葛亮抄录出师表时,霍峻所疏表文正由王粲润色。

    名义上霍峻让王粲帮他润色,但王粲看了几眼,根本不想润色,多有嫌弃霍峻所写《北伐表》内容。

    “仲邈,此语有失妥当,太过直白,不宜书于表文当中。”

    王粲埋头读着霍峻的表文,边修改,边‘润色’说道:“不如这般书写,中汉之末,董卓乱长安,致海内崩裂,河洛萧条,幸而骤亡,本宜安泰。然曹操篡逆,汉陵危逼,国统不正……”

    “伏惟先帝禀乾坤自然之姿,挺汉祖光武之德,大存经略,光复汉室,疆理吴楚。值复神州,还与旧都,先帝骤崩,大业中丧。为延旧志,先帝托臣以伊、霍之事,臣蒙殊恩,故事二朝,身非羁旅之宾,却有复土之志。……”

    说话间,王粲下笔如有神。但久不见霍峻回复的他,遂回头看向霍峻。只见霍峻趴在案几上酣睡,独留他一人润色。

    “霍仲邈!”

    王粲差点被气笑起来,黄昏以饮酒之名骗自己登门。喝到中途,请自己为他《北伐表》润色,自己被忽悠住了,满口答应下来。当下自己润色大半天,而霍峻却当场酣睡,岂有此理!

    王粲本欲叫醒霍峻,但念及叫醒霍峻也无用,最终无奈叹了口气,转而埋头为霍峻写表!

    (本章完)


  (https://www.bsl88.cc/xs/3611894/1111046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