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季汉大司马最新文章 > 第658章 出师前事

第658章 出师前事


时间犹如江水,奔腾向前而不止。深春之时,转眼已至盛夏。

    七月下旬,距霍峻移师金陵筹备北伐,仅剩半月。

    台阁内,吏部侍郎王祥向霍峻汇报清查细作之事。

    “明公,曹叡登基之后南下者,祥皆已派人一一核查,并无异常。”王祥说道:“其中诸葛蕃虽好交际,与京中士人交流甚密,但机密之事,其从无过问。”

    “无可疑之处?”霍峻反问道。

    “恕祥无能!”

    王祥拱手致歉,说道:“诸葛蕃虽无亲眷之家属,但南下以来,常有请左右问亲事。观其所为,有在南土成家立业之念!”

    诸葛蕃作为校事官出身,其具有相应的反侦查手段。在被暂授官职之后,则就隐约察觉到不安。为了补上自己的短板,诸葛蕃决意在南汉娶妻成家,以求遮掩自己的嫌疑。

    娶妻成家这一招,确实让负责核查的王祥有所释疑。毕竟在正常人眼里,南投大汉任官,渐有家业之下,娶妻成婚属于是必然之事,尤其诸葛蕃茕茕孑立。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死间可不顾性命,其舍妻子之命有何不可?娶妻成婚,盖不足以信人!”

    间谍这一职业,霍峻不仅自己当过。甚至为攻略寿春,还派亲信霍渊潜伏长达十余年。诸葛蕃之行为或许在正常人看来合理,但却不足以让霍峻信之。

    王祥神情无奈说道:“诸葛蕃无内间之嫌,明公若实在疑之。不如寻一罪名,令廷尉派人将其扣下,让善拷问者……”

    “不可!”

    霍峻瞥了眼浓眉大眼的王祥,不成想卧冰求鲤的王祥居然有动用刑法拷问定罪的主意。

    “今诸葛蕃虽有为死间之嫌,但并无死间之实。其有才名,如若无故治罪,恐会让降人自危。”霍峻否决说道。

    “那以明公之意?”王祥无计可施,问道。

    霍峻起身踱步几许,问道:“孤记得前些日,广海都督李严可是有上报求置儋耳郡?”

    “正是!”

    王祥点了点头,说道:“李广海率兵渡海至琼崖洲,降征洲上之蛮夷,得聚汉夷男女千余户,欲设儋耳郡。故请人入京上疏,报以所缺官职。”

    “因洲屿偏远,蛇虫遍布,天气炎热,百姓稀少,名为一郡,实为一县,欲往任官者少,故吏部仍在商讨任官之人选。”

    李严虽被排挤到广东当都督,负责与开疆复土之任。但李严尚有几分骨气,兢兢业业依照政令开边。

    在他上任之后,李严先是在徐闻县设立珠崖郡,而后琼派人至海南了解岛上蛮夷。在经过半年的准备,李严渡海上岸,清剿岛上几处蛮夷部落,将蛮夷迁至儋耳县旧所安置,并请复儋耳郡。

    汉末海南岛属于蛮荒中的蛮荒,到海南岛当官无疑是流放。今提拔一个县吏去海南岛当县长,估计他宁可辞官也不愿意去任职。

    毕竟辞官可以保命,若不辞官,而是前往赴任,运气好多活几年,运气不好被蛮夷所杀。郡守、县长被蛮夷所杀之事,在南汉虽说少,但不代表没有。

    南汉虽统治疆域辽阔,但治下疆域大多是蛮夷。常年与蛮夷打交道,郡守、县长不幸被杀者总会有的。

    霍峻停下脚步,笑道:“今诸葛蕃尚无就官,不如拜其为儋耳郡太守,浮海至琼崖洲上任,为汉牧治蛮夷!”

    “浮海至琼崖洲为官?”

    王祥露出深思之色,说道:“让诸葛蕃就任儋耳郡守,仅从任命上来看,是为可行之举。”

    将会危害大汉的官吏扔到蛮夷当官属于是霍峻政治手段了,先是李严被发配到广东当都督,而后准备把有死间嫌疑的诸葛蕃扔到海南岛当郡守。

    李严、诸葛蕃实有大才,若轻易不用太过可惜。在人尽其才的理念下,让他们为大汉开边汉化蛮夷,无疑是个好去处。

    若诸葛蕃真为死间,他被扔到海南岛当官,以武汉至海南岛的距离,因道路之艰远,其信息之滞后,他想作妖都做不了。即便霍峻兵灭曹魏,诸葛蕃可能要等一、两年或许才能知道,更别说他与曹魏细作联络了。

    若诸葛蕃非为死间,而是真心归顺大汉,待他治理海南岛有功,再调回中枢任官,或是升迁就任州郡之官,也算不上迟。若是不幸病逝,只能说诸葛蕃没福气为汉效力。

    考虑几下,王祥说道:“如若让诸葛蕃就任儋耳郡守,恐需让丞相同意!”

    “放心!”

    霍峻笑了笑,说道:“休徵拟选名单上报即可,余者之事由孤亲理。”

    “诺!”王祥领命而退,应道。

    待霍峻将拟《北伐表》时,诸葛亮带着一封来自北疆的军报寻来。

    “大司马!”

    “丞相!”

    霍峻搁笔于架,起身亲迎诸葛亮,笑道:“今日政事繁忙,丞相能抽身至此,莫非有要事寻我?”

    “然也!”

    诸葛亮坐到榻上,当即取出邓芝书信,说道:“伯苗万里来信,言轲比能入寇并州被张郃所败!”

    “嗯?”

    霍峻拆开书信浏览,只见邓芝在书信中汇报了鲜卑之近况。

    在诱叛步度根之后,尝到甜头的轲比能不顾邓芝相劝,令步度根说服泄归泥反叛曹魏。

    针对步度根策反泄归泥之策,曹叡早有预料,其命泄归泥诈降鲜卑,而后派张郃出兵并州。

    轲比能不知是计,率骑两万深入并州,欲接应泄归泥。不料张郃在陉北设伏,田豫、牵招共同率兵出战,因地形狭窄,鲜卑骑卒难以展开,则被魏军大破之。

    轲比能所率两万骑兵折损大半,其狼狈逃回漠南,盛怒之下本欲处决步度根。幸邓芝出口相劝,才让轲比能冷静下来。

    兵败之后的轲比能为统一漠南,决意将用兵对准河西蒲头,而非过多参与河北之事。这让邓芝担心轲比能会因兵败之事,不会为汉出兵袭扰河北,特将变故上疏与诸葛亮。

    见书信以上之内容,霍峻问道:“轲比能兵败太原,决意转取蒲头,不知孔明有何见解?”

    诸葛亮轻抚羽扇,蹙眉说道:“为恐轲比能变心,需让伯苗多留几月,让其必要之时,劝轲比能出兵。或是亮书信与轲比能,让其严守盟约。”

    早期邓芝为轲比能所谋划之事,其为不怀好意之策。邓芝让轲比能诱叛步度根、泄归泥,实际上是想引起鲜卑与曹魏的长期战争。

    当下邓芝是担心轲比能会因大败陉北,被曹魏打怕了,短期内不敢向曹魏用兵。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今漠南之形势,仍以轲比能独强。其虽损伤万骑,但未伤及筋骨。当下轲比能之所以专取蒲头,当因蒲头在后,令其难以全统西部。”

    “故以峻之见,当劝轲比能早日攻下蒲头。待轲比能全统漠南,其见曹魏空虚,以其之心性,自当会率兵助我。”

    有邓芝为大汉所探得的消息,霍峻大体能了解轲比能的野望与想法。轲比能渴望恢复檀石槐之荣光,故欲统一漠南、漠北。

    统一漠南、漠北之关键,在于统一漠南。而对轲比能而言,漠南地区仅差河西鲜卑诸部。而统一河西鲜卑之关键,首在解决西部大人蒲头。

    蒲头所统部民有五、六万户,可出数万骑为战,其势力如与曹魏联合,足以阻挡轲比能统一河西。

    当下轲比能所做之事皆是为统一鲜卑而打算,今诱降泄归泥不成,取之出路唯有向蒲头下手。如果打下蒲头,轲比能自然会将目光对准曹魏,势必会报兵败陉北之仇。

    “欲让轲比能取蒲头不易,曹魏必会出兵钳制!”诸葛亮忧叹说道。

    说着,诸葛亮话锋一转,说道:“除非轲比能趁我军北伐之际用兵,令曹魏无瑕顾忌漠南边事,方有机会兵破蒲头。”

    霍峻笑了笑,说道:“我料轲比能亦是如此所思,我军借鲜卑之力伐魏,而他欲借大汉之力统一草原!”

    汉与鲜卑联盟,其本质上来说是互相利用,各有算计而已。汉欲让鲜卑袭扰河北,分散曹魏兵力;而鲜卑欲趁大汉北伐,一统漠南。

    诸葛亮抚扇而吟,说道:“如此看来,我军北伐早期,轲比能当不会出兵助我。需待轲比能尽取蒲头之后,才会出兵袭扰河北!”

    “大概如此!”

    霍峻如实说道:“明岁春夏用兵,宜当有所斩获;入秋冬之时,当驻守营垒,以待鲜卑袭扰之消息。更待后年春,待魏军疲惫之时,继而用兵作战。”

    明年大汉北伐,因时间、水势、气候、粮草等相关因素限制,其注定是一场长时间的作战。

    在霍峻初步的计划中,用半年时间行军作战,尽量在河水干涸之前斩获战果。及入秋冬之后,霍峻兵马就地驻扎,补给粮草、军械。到后年春天,再继续北伐。

    根据当下之情况,轲比能暂时无法出兵曹魏。那么轲比能出兵之时机,最好能在明年的秋冬之时,出兵袭扰曹魏河北。

    “那当书信与邓芝,让其助轲比能早下蒲头。而后尽力劝轲比能在明岁秋冬之际,出兵袭扰河北,以为疲魏之策。”诸葛亮说道。

    “善!”

    霍峻点了点头,想了什么事,笑道:“出师之表文,孔明是否已成?”

    “政事繁多,出师表文尚未动笔!”诸葛亮问道:“不知仲邈如何?”

    霍峻遮掩住《北伐表》开头,尴尬说道:“峻表文粗略,仍需修改!”

    此次北伐前夕,诸葛亮欲写《出师表》上奏,霍峻也准备写表出征。但在笔墨功夫上,霍峻着实有些不行。为了不弱诸葛太多,霍峻已经打算请王璨出面润色。

    “孔明入堂之前,吏部侍郎王祥欲荐诸葛蕃任职儋耳郡守,不知孔明何意?”

    霍峻说道:“诸葛蕃虽有大才,但年纪尚小,且其初降汉室。今令他居尚书台有违旧制,更不利磨砺其之才能。故不如让他外任郡守。观其所为,而后进以拔用。”

    “亮以为可行!”

    诸葛亮沉吟少许,说道:“昔亮召见诸葛蕃,因观其言语有度,身怀大才,故提拔而用之,特委居刑部。当下儋耳郡守有缺,可从兄之言语,让其外任磨砺才干!”

    (本章完)


  (https://www.bsl88.cc/xs/3611894/1111046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