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张贴告示


县衙公务繁忙,许少博经常忙到深夜,甚至都没时间回房休息。

  自然也不清楚后院的情况。

  以往在相府的时候,许少博与戴佳兰住的院子里,刚好有一泉清池。

  清池面积不大,但胜在里面有几株莲花,每到夏日便会盛开,花多是粉白色,看着十分养眼娇嫩。

  纵然只是最最常见的品种,但却戴佳兰十分珍惜那清池的莲花。

  来到松阳县后,日子一天天安定下来,戴佳兰总觉得缺点什么。

  叫来下人询问,得知府里也有一汪清池,但里面没有莲花。

  戴佳兰便安排人去种,想着日后在这里长住,便想着能舒服一些。

  她的决定和佑佑的告诫,仅仅错差了半个时辰,所以许少博一点也不清楚后院的事。

  松阳县街道,余林抱着佑佑,往城外走去。

  “你看出县令夫人会有意外?”余林问道。

  现在父女俩说话,更像是朋友。

  佑佑点点头:“嗯,她腹中的孩子已经九个月,差一个月足月,但却等不到足月便会出生,且母子俩十分凶险,即便我提前叮嘱了,只怕也很难躲过。”

  说罢,她叹了口气:“爹爹,王爷送来的人,只会对我们有用,如今我们还在松阳县,是需要这么一个靠山的。”

  余林点点头:“只要不是之前的苏大人那样,你说怎么做,爹都听你的。”

  佑佑说道:“若是真出事,那我便帮一把。”

  城外,一辆马车停在城门口。

  马车旁边还站着两个人,余木和杨氏,正在往车上搬东西。

  今日他们四人进城,余林和佑佑去了县衙,余木和杨氏负责去采买物品。

  见父女俩过来,余木问道:“都办好了?”

  余木点头:“好了。”

  “行,那咱们这就回去,该做准备的都要做起来了。”

  四人上了马车,余林、余木赶车,往余家村方向而去。

  同许少博说好了,种植新作物的事情交给余林,同时由县衙的安胜辅助。

  县衙张贴的新告示,引起了众人的讨论。

  告示中写到:即日起全县开始种植土豆、玉米、红薯三种作物。

  不强制每家都种,也不要求种植面积,要种植的人家三天之内到各村村长处报名,县城内的到县衙报名。

  可以选择已有的田地种植,也可以重新开荒种植,若选择开荒,开荒的面积两年内免除赋税。

  最后还介绍了土豆、玉米、红薯的种植方式,产量,并附上了相应的图样。

  衙门的告示面前,挤满了人群。

  “这啥玩意儿?还有画呢!”

  “谁能给念念上面写了啥?”

  不识字的人占多数,只有极少数的人识字。

  识字的人连忙大喊一声:“我来!”

  紧接着他将告示的内容告知大家。

  “啊?新作物?是啥?”

  “快别管是啥了!没听见亩产上千斤吗!这跟地里捡粮食有啥区别!”

  “别做梦了!亩产千斤的话,人家不留着自己当土地主吗?还这么寒心拿出来让我们种?”

  此话一出,瞬间引起了众人的共鸣。

  “对啊!这官府贴出的告示,有几回是真的啊?保不齐这回又是骗人的!”

  “你这话也太片面了,没听说开荒出来的地两年不收赋税吗?光这一点就很不错了。”

  “对啊,家里有需要的去开荒,多开点,再多种点粮食,光这两年剩下的赋税,也够一家吃大半年了!”

  “这倒是,之前觉得赋税连年上涨,活不下去,现在这样一看,倒还成了好事!”

  “好什么好?不过两年而已,又不是以后都不收了,如此高的赋税,咱们种再多的粮食,也不便宜官府了吗?”

  “说一千道一万,这些当官的是不可能为我们着想的,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被饿死就大吉大利了,吃都吃不饱,谁闲的没事去开荒,种这些听都没听过的作物?”

  “赶紧散了吧,别浪费时间!”

  许少博的本意是想让大家先讨论,听听百姓的意见,但越听越觉得不对劲。

  大家都开始抗拒了是怎么回事?

  眼见事态发展的方向不对劲,许少博无法继续坐视不理。

  “诸位!别走!别走!”许少博急匆匆的走到人前。

  这些时间,许少博处理了不少百姓的琐碎小事,有一些百姓也认识他。

  “是县令大人!”

  “县令大人来了,大家先别走。”

  许少博一身书卷气息,还有一些贵气,与之前的苏立方完全不同。

  见人群又围了上来,许少博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这告示想必大家都看了,有没有人想种这些新作物的?”

  有人对新作物不感兴趣,却对那免除赋税的开荒地有疑惑。

  “大人,开荒出来的地,真的免除两年的赋税吗?”

  许少博循着声音找到人,然后点点头:“是真的。”

  “不管种什么都可以?”

  “不管种什么都可以,种寻常农作物也行。”

  许少博这话一出,瞬间引起了众人的热情。

  “是真的啊!往年三成的赋税,若免去两年的,最起码能多出一年的吃食!”

  “县令大人真是为民着想啊!”

  许少博越听越不对劲:“等等,多少?三成的赋税?”

  “你们以往都是按这个交的?”

  许少博心头一滞,一种不好的预感油然而生。

  底下的百姓一头雾水,有人说道:“是呀,县令大人,那年旱灾过后,我们便交的三成赋税了,在这之前都是二成!”

  有人提起赋税,就大着胆子说出心中不满。

  “对呀,往年都是二成,地里的粮食收了,交了赋税,剩下的勉强也能撑到第二年丰收,但三成赋税实在是太难了,虽饿不死,但也过得人不像人。”

  “大人!赋税太高,百姓真的苦不堪言啊!”

  许少博眉头紧皱,心沉了又沉。

  三成赋税?

  以往的卷宗和记录中,都写明了!

  因大梁五年,南阳府遇旱灾,朝廷下令免除当年及来年的赋税!

  往后两年,二成降至一成,供百姓休养生息!


  (https://www.bsl88.cc/xs/3723587/1111089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