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在线 > 第203章 国号为华

第203章 国号为华


在济州城西南大营苦苦等待的童贯很快就收到了赵喆的回复,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也是松了一口气。

  童贯一生都在拍赵喆的马屁,赵喆心里会怎么想,他们这几个奸臣是一清二楚。

  他们对赵喆的了解更甚于赵喆对自己的了解。

  在等待的这两天时间里,童贯已经随时做好了拔营的准备。

  童贯是沙场宿将,知道怎么样保持和恢复一支军队的士气。

  想要让士兵不乱想,那必须得让他们有事干,哪怕时候每天抬木头都行。

  童贯的10万大军,现在还剩下8万,跑散的几百骑兵终于归队了,就是损失了几十匹马。

  损失几十匹马无所谓,只要骑兵还在就行。

  这战马难得,马上的骑兵更难得。

  童贯在南下的时候同时上书宋徽宗,从西北调一支精锐部队回守东京,以防不测。

  童贯希望折可存能带一支万把人的精锐部队防卫东京。

  这折可存和折可求是折家年轻一辈的拔尖的将军。

  折家是西北柱石,替中原王朝守卫西北门户已经有两三百年的时间。世代忠良,每一代将军都是奋勇杀敌,他们手下的士兵都是常年与西夏和大辽作战,战力极为强悍。

  这东京之前还有连环马这一支精锐的部队,现在好了,连环马全军覆没,仅跑回来几百个士兵,东京急需要铁血部队守护。

  虽然这王伦答应了与大宋停战,但是停战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防备。

  童贯是大宋军界第一人,当然知道东京城的禁军是什么德行。这东京城防卫部队的很多问题都是在童贯的眼皮底下发生的。

  以前还好,这军队虽然腐败,但是童贯觉得在他有生之年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至于童贯死后的事情,童贯就管不着了。

  你指望一个宦官替大宋考虑身后事?

  他一个宦官连后事都没有,还替你考虑身后事?

  他能帮你做好眼前事就不错了。

  现在好了,童贯不得不好好考虑大宋的防御和作战计划,他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小心思,认真为这个国家做准备。

  不好好打仗,这辈子都过不下去了,还是打起精神吧。

  童贯现在在全力提点呼延灼,这让呼延灼受宠若惊。

  童贯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替大宋都培养一个独挡一面的帅才出来。

  别看呼延灼是将门之后,但是将门之后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有前辈的能力。

  实际上,在呼延家最厉害的时候,呼延先祖无论是地位还是能力,都比不上童贯。

  现在童贯几乎是把呼延灼当关门弟子在培养。

  这一来一去,这差别可就大了。

  童贯在走之前,把一封书信转交给了王伦,这是赵喆的亲笔信,虽然没有印章,但是意义一点也不差。

  王伦不怕赵喆不认账。

  事实上,赵喆更怕王伦不认账。

  赵喆现在的家业看着大,但是四处漏风,王伦的家业小,但是人家的地盘那是实实在在的。

  这件事了,王伦有一个特别大的计划,这个计划就是分田地。

  这是个大计划,需要谨慎行动,稍不注意,就要惹众怒。

  不过王伦不担心,王伦吸取后世的建议,准备团结大多数的底层农民,只要抓住了绝大多数的农民,其他的敌对势力都是牛鬼蛇神。

  一般来说,分田地的时候都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为啥?

  改朝换代会死伤大多数人,造成很多无主的土地,这时候分土地基本上分的都是无主的土地。

  假如仗打的惨一点,这分土地更简单,就怕没有人来要土地。

  无论打算第一次来一个在没有大规模战争洗劫的情况下分土地。

  王伦取了一个巧,还好现在王伦只有一路的地盘,要是地盘大了,人口多了,这土地就分不动了。

  王伦拿定计划后,先和林冲、李应、周昌通了个气,然后600里加急,把陆正言和马乘风招回来。

  兹事体大,必须要拿出一个万全之策。

  即便是没有完全的对策,王伦也要让上下都知道,王伦的决心。

  除此之外,王伦也和周边的文官都打好招呼,县令以上的文官,能过来的都过来,大家群策群力,打好梁山独立后最关键的一仗。

  欲要外征,必先稳内,稳内就是稳军心,稳民心。

  古往今来,稳军心民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分田地。

  王伦决定,不管有多难,都要把这事给办了,也得办好了。

  这件事情王伦已经想了好久,古往今来,所有开国帝王都是雄才大略,甚至一些失败的帝王,都有改革进取的绝心和魄力,这些人中有成功的,比如秦皇,当然也有失败的,比如王莽。

  王伦想做秦皇,王伦不想做王莽。

  半个月后,梁山大学的大礼堂内,台下坐了不少人。

  这些人都是仓促之下能召集过来的骨干。

  堂下的文官有陆正言、张火头、王成、赵大有、李纯刚、郑大农、安道全、周昌、马乘风、时文斌等;武官有林冲、李应、武松、阮小七、朱武、时大勇、庞万春、栾廷玉、史进、朱仝、项元镇、索超等。

  王伦拿起旁边的小酒壶,滋溜一口,用粉笔在身后的石板上写了四个大字:国号、土地。

  “都等着急了吧?”王伦用竹竿指了指黑板上的国号两个字。

  其实从王伦开始写国号这两个字大家就开始深吸了一口气,却不敢大口呼出。

  原因很简单,怕漏掉接下来的每一个字。

  在场的所有人都一脸急迫,瞪大着眼睛看着王伦。

  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想做开国功臣,什么是开国功臣?

  定了国号才能算开国,不然顶多算一个草头王,即便是司马迁写史书,也不会单独拎出来做本纪,因为不够格。

  现在,王伦说到了这最关键的问题上了。

  这国号定的早有定的早的好处,定的晚有定的晚的好处。这不管早晚,你都得定,不然你就是个草台班子。

  人家隔壁的方腊现在就不是草台班子,人家现在国号是明,人家方腊现在是大明天子。

  这后世如果还能有朱元璋,这棺材板不知道能不能按得住。

  据小道消息说,朱元璋的明也取自于明教,这现在方腊的明也取自于明教。

  这两家到底有没有关系,不知道。

  如有雷同,实属巧合么。

  这定国号可不是简单的事情,都要经过大儒们或者重臣们商量好久,还要取几个候选,让皇帝圣裁。

  王伦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走那么多形式干嘛?

  说到底不还是皇帝想叫啥就叫啥么?

  再说了,你一个土匪出身的造反头子,整那么多虚头巴脑的事情干嘛?

  王伦笑着看着大家,滋溜一口酒,也不再吊大家胃口,直接在白板上面写了一个大字:华。

  “华夏,华夏,光有夏没有华,不叫华夏。”王伦自言自语:“从此以后,大家多努力,没有禹王的功绩,却把国号排在他老人家的前面,后世必招唾骂。”

  这是一个笑话,大家没人敢笑,只有激动。

  这国号一下子把标准定的和大夏一个水准了,还排在夏之前,没有大气魄,没有大毅力谁敢这么玩儿?

  夏朝的开国之祖大禹,治洪水,定九州,才有了近500年的大夏王朝。

  王伦有何底气,敢这么玩?

  堂下的文武可不管这些,你定个小目标,他们就跟你干个小目标;你定个大目标,他们就跟你干个大目标;你定个天大的目标,他们就跟你干个天大的目标。

  大目标就意味着大机会,大功名。

  一群造反的人,不怕你目标大,就怕你不敢想。

  “怎么没人说话?这个国号不好么?”王伦看气氛有点沉闷,问了一句。

  “好。”下面的文武才开始拼命鼓掌,满脸涨红。


  (https://www.bsl88.cc/xs/3632400/1111092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