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在线 > 第204章 王伦的土地改革

第204章 王伦的土地改革


“吓我一跳,我还以为国号不好呢。”王伦滋溜一口酒,呵呵一笑。

  林冲和陆正言激动地互相看了一眼,走出座位,单膝跪地,大声喊:“拜见吾主。”

  随即所有文武头领,走出座位,单膝跪地,大声喊:“拜见吾主。”

  “哈哈,兄弟们都起来吧。”王伦笑着对大家说:“国号虽定,可是我们自己知道就行,暂时不要对外使用。林院长、陆院长,回头你们两个安排一下,给所有在外未归的头领们一张纸,纸上就写一个字,华字。从现在起,他们就要知道,为何而坚持,为何而征战。”

  “遵令。”林冲和陆正言拱手。

  “可惜吴用先生和阮小二还在海上飘着,这信等闲不好送啊。”王伦笑着说:“没关系,他们两个在海上征战,更能体会得到这个字的含义。”

  “现在,我来和大家商量一件更重要的事,这件事情和国号一样重要,甚至是超过国号。”王伦滋溜一口酒,问大家:“你们猜,是什么事?”

  “莫非是土地?”陆正言开口问。

  “正是。”王伦放下酒壶,认真地看着大家,问了一个问题:“各位兄弟,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历代帝王开国的时候都能把土地分给百姓,但是几代之后,百姓手中土地就开始变少,到了末期,大多数百姓手中几乎无地,给地主帮忙,到了年底留不了多少?几乎所有的造反头子在起事的时候都是开仓放粮,抢夺土地,他们的土地都哪里去了?”

  王伦问完,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都陷入了沉思。

  “大舅哥,你家是独龙岗的大庄主,周围有大片的土地,你们的土地是怎么来的?”王伦问李应。

  李应低着头想了一下,慢慢说来:“我家主上是从河东迁过来的,当时主上为了躲避战乱到了此地,用几乎所有的银钱买了60亩地,后来连续三代祖上都是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购买土地,今年一亩,后年一亩,就这么积攒,等到了我祖父那一辈,家里已经有2000亩的土地,后来我阿爷和我经营有方,才有了如今的家业。”

  “是啊,贵祖上是有大眼光和大毅力的人,”王伦叹了口气:“但是华夏境内,芸芸众生,有贵祖上眼光的和毅力的人,万中无一啊。大家刚开始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几十亩地,今年因为看病卖上两亩,过两年因为给孩子娶亲,卖上两亩,再过几年因为赌钱卖上几亩,这百姓手里的土地就是这么一点点减少的。”

  “这还不算强买强卖,横征暴敛,开国帝王把土地分给了百姓,到了最后,百姓脚下无田,手中无粮,遇到灾荒年间,接济不上,就开始后造反。如此往复。”王伦沉重地说:“我们华夏的百姓,他们可能短视,他们可能愚昧,但是他们底子淳朴,勤劳刻苦,他们不应该这样,一遍又一遍地重蹈历史的覆辙。”

  “我决心从现在开始,彻底改变这一状况,让我朝的百姓永远有地可以耕种。”王伦厉声道:“诸位兄弟,大家议一议,我们应该如何着手?”

  “吾主,”旁边陆正言准备开口。

  “停,还叫大哥吧,还没开始正式对外宣称定国号,我能享受几天平民乐趣就享受几天吧,可别太早把我架上去。”王伦笑着说。

  “大哥,土地兼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从古至今,士绅们有了功名,种田就不用交税,就不用纳粮。导致他们的种地成本要比百姓低很多。他们手中本来就有闲散银两,种地成本低,时间长了,即便不经商,手中的银两也会越来越多,到时候趁机兼并就顺理成章了。这些士绅做大之后,朝中有人,手中有仆役,随便实施手段,百姓们的土地就到手了。百姓没有了土地,为了活口就不得不依附于这些士绅,帮其耕种,赚取口粮。但是这些口粮仅够糊口,稍微一有天灾人祸,这些百姓就接济不上了,有心者一利用,便是群情激愤,揭竿而起。”

  “是啊,手握利刃,杀心顿起。不能指望手里有大把势力的人还能和百姓心平气和,这样的人能有几人?”王伦感叹:“我们要想做下惊天业绩,天大功勋,就不得不为百姓长远计,彻底解决这一难题。”

  “大哥可有办法?”林冲问。

  “有,土地归公,朝廷赎买;朝廷购买后将土地平均分给百姓,百姓只有耕种权,没有所有权,不得买卖。若是买卖土地,买者和卖者都将严惩;所有人,但凡手中有土地者,必须纳税,但凡有土地的人,不管是王子皇亲还是平民百姓,都纳一样的税率。”王伦看着堂下的人:“以后,大华给你们的封赏也是如此,所有土地必须纳税。”

  “大哥,那老百姓的土地原本是自己所有,一下子被收走,怕是他们不干啊。”史进在旁边说。

  “我们只是收走所有权,没有收走使用权,只要他们不死,使用权不会回收,即便是土地所有者死亡了,土地的使用权还是可以正常被子女继承。他们对土地的权利没有丝毫的变化,除了不能买卖。”王伦继续说:“除此之外,以后我大华的百姓,除非战时状态下,没有徭役。所有的国家建设都是国家出钱,雇百姓动工,国家若没钱,就想办法赚钱,但是不许打百姓地税的主意。地税一定,就是不变了。”

  “大哥,那百姓的地都不能买卖了,那要是谁家盖房子怎么办?”阮小七问。

  “百姓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建房子,但是这房子大小要有限制,不能影响到种地,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的房子也和土地一样,不可转卖,只可以继承。直到最后家中无人了,才可以收归国有。”

  “那要是有其他地方的百姓看到我梁山快活,想过来,要给他们分土地么?”时文斌问。

  “可以分,前提是当地官府有地可以分,但是假如当地已经无地可分,当地官府至少要以便宜价格给分一个小院子住下了,外来的人可以通过做工生活。”王伦说。

  “其实这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就是我们不断扩大新的地盘,让新来的人永远有地可分。”王伦笑着说:“作为士兵的优先分,立功劳了往大了分。”王伦笑着说:“这样他们就是为了自己土地在征战,征战的热情会空前高涨。”

  “大哥,还有一个问题。这样分土地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有土地,或者说直白一点,就是要能从大地主手中买土地,要是人家不卖怎么办?”索超脑子直,但是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对啊,你官府想在人家手里买土地,人家要是不卖怎么办?你还能抢?”这是大家的心声。

  “大地主不卖土地,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怕官府趁机压价,二是和官府做斗争,看官府是不是有底气,敢冒天下士绅之大不韪,敢公然挑战所有的士绅。这些士绅里有官员,有读书人,有武将,这股势力甚至比皇帝的势力都大。”王伦说。

  “对付这种行为,我有两个办法,第一,卖土地的价格需要高出市场价约20%,诚信买卖,不能欺负人;第二,谁要是不愿意的话,可以直接离开梁山控制范围,做其他地方的士绅和百姓,我不拦着。”王伦冷笑着说:“我是造反头子出身,还怕他们耍横?谁横谁走,屡教不改,死搅蛮缠者,杀无赦。”

  “我们现在控制的地盘约有400万人,即便走了一半,我王伦也可以带着他们打下天下,”王伦笑着说:“反正其他地方大的很,他们尽管可以迁过去。我们约定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所有人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将土地按一定价格折给官府,逾期不候者,直接驱离,再胡搅蛮缠者,杀无赦。”

  “我知道这些措施对于有些人来说很不公道,尤其是靠祖上积攒下来的基业买的大片土地的人。”王伦静静地说:“所有的头领及官员也是如此,愿意跟我王伦干的,带头执行,违者重罚;若是理念不合,也可以好聚好散,我会按照价格给折算银子,并给3000两安家费。兄弟一场,不会让大家委屈了。”

  “给大家一个月的时间考虑,若是过了这个时间,我就默认大家都同意我的方案,那时候再走就没有安家费了。”王伦笑着说:“但是我有一个前提,离开的兄弟,不可暴露梁山的机密,不可与梁山为敌,否则,我为了其他人的安全,不得不下狠手。”

  “简单说,理念相同者,视为同志,我们一起打江山,享富贵,担责任;理念不同者,及早离开,省的大家都痛苦。”王伦静静地看着大家:“我话说完了,大家先别着急做决定,大家先好好想想再告诉我。”

  “好了,散会。”王伦滋溜一口酒,自顾自离开了。


  (https://www.bsl88.cc/xs/3632400/1111092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