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重生出嫁当天!换亲后姐姐杀疯了在线 > 第200章 李菁岚接触朝政

第200章 李菁岚接触朝政


李菁岚刚说出转运和兑运这句话后,脸色微变。

  这和她的人设不符啊。

  她的人设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后宅女子,不应该懂朝廷的政务。

  但陆伯舟和周进都被李菁岚的这句支运和兑运给吸引住了。

  没往深层考虑。

  陆伯舟忙问:“转运我知道,这个兑运是怎么说的?”

  转运法也叫支运法,就是产粮区的老百姓把粮食运到淮安,然后漕兵们再把物资转运到徐州,再由徐州往其他地方运,直到目的地。

  老百姓没有运输能力,只能是一个村子或者一个镇派多少百姓运粮食,耗时耗力不说,路上人吃马嚼的,损耗甚大。

  实际上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朝廷有确定,凡是参与粮食运输的百姓可以免交粮税。

  如果交了粮税的百姓可以不参与运粮。

  但不管是交粮税还是参与运粮,对老百姓来讲都是负担。

  百姓一年到头都耽误在运粮的路上,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李菁岚组织了一下语言:“我想着,既然百姓们要往淮安大仓运粮,不如把粮食运至附近的卫所或者运至参与运粮的衙门。”

  “百姓们只管把粮运到卫所和衙门就不必再管剩余的事,由官方组织进行运输。”

  “夫君和周大哥都是懂农时耕作的,运粮的时候正好是农忙时节。这个时候去运粮,很影响农时。”

  “还有一点呢,就是漕船。漕船在运转时,需要空着船先去淮安等着。由淮安大仓分派拉粮。”

  “如果漕船在本地装上粮食,然后由官府或者卫所统一调度,可以直接由本地前往京师。”

  “这样的话,不需要空船去淮安……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陆伯舟和周进对视一眼,发现对方的眼睛都亮了。

  然后两人都没有说话,在消化李菁岚的话。

  实际上,不管是转运还是兑运,李菁岚都是只知道个大概。

  她毕竟没有亲自治理过国家,只是处在纸上谈兵阶段。

  她所说的兑运法,实际上是前世周进提出来的。

  周进首先出声:“一会我写个条陈出来。”

  “我也写一份条陈,然后我们互相印证一下。”陆伯舟也说道。

  这种运输大事,不是说提个建议就立刻全国施行了。

  那才叫祸国殃民。

  提出建议后需要实地考察,然后再结合当地的事务围绕着这个建议开展全局统筹。

  结合漕运的运力,还要参考各州县的产粮,这个州县有多少漕船,能调多少漕兵。

  要不然你装几船粮食,我装几船粮食,大家互相都不知道。

  全局统筹后才可以慢慢施行。

  还得先试点,由点到面,然后慢慢铺向全国。

  有很多政策初衷是好的,就是因为一拍脑袋去实施,这个政策反而变成了祸国殃国的政策,不仅害苦百姓反而会害苦朝廷。

  接下来,陆伯舟和周进都在想事情,连筷子都不动了。

  李菁岚看到两人不动筷子,干脆让他们出去写东西去。

  周进没回自己家。

  直接住在陆伯舟的书房里,两人一人占据一个书桌开始奋笔疾书。

  这一写,直写到高大喜过来喊他们。

  “殿下,周编修,该去早朝了。”高大喜送来两份早饭。

  两人快速吃了早饭,又整理了仪容。

  这才去早朝。

  早朝开始的时候,李菁岚才起床。

  夜里给小潞王喂了两次奶,李菁岚也是困得很。

  吃完早饭,她把赵正义和卢升喊过来。

  听到让他们一起去淮安打听事情,赵正义浑身激动。

  自从高大喜来了后,他和卢升就无所事事。

  高大喜是个京城百事通,对官员很熟悉。

  而且又熟知宫中礼节。

  有高大喜在,赵正义有种被边缘化、他已无用的感觉。

  这会听到李菁岚要用他和卢升,怎能不激动?

  “我们一定帮王妃把事办好。”

  李菁岚轻声叮嘱着两人,“你们去淮安那边打着替王府开拓商路的幌子,比如罐头类的农产品,海上的海鲜,你们都可以打听一下,如果遇到咱们家合适的商路也可以做。但不能欺压百姓,也不能抢小商小贩的生意。”

  两人用心听了。

  李菁岚又说道:“你们出去后家里的事不能停下。虽然咱们陆记罐头店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百两银子,却是溪水村所有村民来钱的路子。”

  “店铺和商路还是得好好经营的。”

  “就让你们的孩子负责这些事吧。”李菁岚笑着道。

  两人就更加激动了。

  从李菁岚这里出去,两人又商量了好半天,准备拿出十二万分的精力去做这件事情。

  “不仅要把该打听的事情打听到,还得替王府开拓一条新的商路。”

  赵正义如此说道。

  卢升连连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

  两人紧锣密鼓的做准备。

  既然是明着去淮安,就不能轻装简从。

  而是正正经经的带着家丁下人一起出门。

  越是这样,越是不引人怀疑。

  两个王府的管家悄悄跑到外地,那才叫有问题。

  两人也把杨老实给带上。

  说不定江南那边有什么新肥料或者上好的种子呢。

  几天后,赵正义和卢升准备出发了。

  走之前,李菁岚问杨老实,“家里有什么事吗?”

  杨老实摇头:“没啥大事,古先生收了个养子。”

  逃难来的苑二病了足足小半个月,现在才慢慢好。

  苑二对古先生很感激,愿意拜古先生为干爹,替古先生夫妻养老送终。

  古先生喝了苑二的茶,杨老实就把苑二当成自己人了。

  听到古先生有人养老,李菁岚也挺开心。

  “那个苑二是哪里的人?老实不老实?”李菁岚问。

  杨老实回答:“河南人,倒是读过书,可惜脸上有道伤疤。人还是挺老实的,挺勤快。古先生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

  李菁岚没多想,微微颌首,“那就好。”

  赵正义他们走后没多久,袁来求见。

  听完袁来的话,李菁岚的表情微变:“尸首?”

  “是,小人手底下有些黑道的路子。昨天道上的人和我说发现了尸首。”

  “找人确认了一下,这些人就是前些日子冒充大理寺追捕韦彦的人。不知为什么突然横尸路边。”

  李菁岚微敛双目。

  韦彦派个小内侍给他们送完包袱后消失。

  家人也跟着失踪。

  然后有人冒充大理寺在追捕韦彦。

  现在冒充的人也被杀了。

  “找到韦彦!”李菁岚说道。

  一切的根源都在韦彦身上。

  只有找到韦彦才能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

  “妙啊!”

  这时,皇帝看到了陆伯舟联名周进送上来的条陈。

  不禁拍了桌子。

  “请王阁老过来!”皇帝把条陈看了好几遍,让刘全去文渊阁叫人。

  时任户部尚书的王阁老接到刘全的消息不敢怠慢,立刻进了宫。

  看完条陈,王阁老也是眼睛一亮。

  “陛下,此法甚妙。如果能让漕船就地装粮运转全国,能省不少人力物力亦能省不少银子。”

  儿子的条陈被人夸奖,皇帝就跟大夏天吃个冰块一样开心。

  他哈哈大笑:“阁老莫要夸他了,他还年轻懂得甚么?条陈写得虽好实施起来却很难,那么多州县和漕运需要调度运转统筹,哪是一份条陈能写得清楚的。”

  话虽这么说,皇帝脸上的得意之色却是怎么也掩盖不住。

  王阁老趁热打铁:“不如让沛王殿下负责此事?”

  皇帝那天早朝时突然喊陆伯舟的名字问他漕运,实际上就有此意。

  闻言颌首。

  陆伯舟不建功立业,群臣们不服。

  漕运正好是一个很好的撕开口。

  有了功劳,才好往下进行。

  皇帝微微一笑:“唤沛王入殿。”


  (https://www.bsl88.cc/xs/3592219/1111093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