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贞观之治,归根结底,便是文治与武功同时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境界。
而如今的乾武朝,依此形势发展下去,说不定还能超越前者,书写更为绚烂的篇章。
这般青史留名的绝佳契机,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众臣眼前,没有一个官员能够抗拒其诱惑。
他们双手高高举起手中的笏板,身姿整齐而庄重,齐齐朝着李承乾行礼,山呼道:“陛下圣明!”
李承乾面露欣慰之色,轻点了点头,说道:“谢尚书,太上皇和太子的事情选个良辰吉日昭告天下吧。”
“是,陛下!”
提及太上皇假死之事,刹那间,朝堂之上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所有的朝臣之前乍闻此消息时,第一反应皆是极度震惊,他们瞪大了双眼,满脸的难以置信,仿佛听闻了天方夜谭一般。
待那最初的震惊稍稍平复之后,众臣静下心来细细思量,却又觉得似乎也并非那般难以接受。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太上皇在位与否,于如今的朝政大局而言,实则已无太大的实质性区别。
此事所产生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史官群体了。
张阿难已经重新回到太上皇身边服侍。
时常会有小太监神色匆匆地穿梭于宫廷之间,将太上皇的手谕带到史官们的面前,那手谕之上,言辞恳切,命令他们务必用心记载,强调他此次假死并非过错,而是有着莫大的功绩,
要求史官们务必以华丽的辞藻好好地赞美他。
这突如其来的要求可把史官们给难住了。
陛下此前可是郑重声明过,记载之事一旦确定,绝不容许更改!
史官们内心陷入了权衡,在忠诚与压力之间徘徊许久,最后,他们还是决定坚守史官的铮铮风骨与职业操守,选择如实记载。
在他们心中,前任帝王的作为与功绩,终究是比不上现任陛下的雄才大略。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李承乾抬起了身子,屁股都已经离开了那象征着无上权威的龙椅,就在这时。
一位大臣高声喊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李承乾微微仰头,轻叹了一口气。
随后,缓缓地又重新坐了下来,身姿略显沉重。
往常里,每到这个既定的时辰,朝堂之上早已是一片寂静,众臣奏事完毕,皆按部就班地等待退朝,鲜有人会在此时再行上奏。
今日,却突生变故。
“上前说话。”
李承乾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那语调里透着威严与疑惑,探究这打破常规之人究竟会带来何种消息。
“是,陛下!”
那奏报之人恭敬地应答着,迈着略显拘谨的步伐缓缓向前。
此人乃是咸阳农业部的一名官员。
李承乾的目光顺势落在他身上,脑海翻开了一本陈旧的名册,渐渐地浮现出些许关于此人的模糊印象。
此人唤作赵福生,乃是家中长子,模样身形魁梧壮实,犹如一座屹立于田间的小山丘,给人敦实可靠之感。
面庞被那炽热的阳光长时间地烘烤,早已晒得黝黑发亮,常年的劳作让他少年老相,透着一股质朴而纯粹的农家劲儿
一看便知是个地地道道,从泥土里摸爬滚打长大,且带着些许愣头愣脑气质的庄稼汉。
“爱卿有何事要奏啊?”
李承乾目光平和地问道。
赵福生本是咸阳农业部前来旁听朝会之人,按其官身品秩,仅仅为正七品,依照朝堂严苛的礼法,这般品阶之人原是没有资格参加朝会的。
(https://www.bsl88.cc/xs/4547648/1395860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