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穿越大宋去种田大结局 > 第61章 打了个猝不及防

第61章 打了个猝不及防


此时,恰逢元帝您有征日计划,吾皇珍惜两国之间的友好和约,为避免端平入洛的事件再次发生,希望与贵国先行计议。”

端平入洛,即蒙宋联合攻灭金国时,由于没有事先约定领土的划分,宋军进入关洛一带,遭蒙军袭击,使宋朝收复中原的梦想破碎。

听到这句话,忽必烈也不禁露出得意的笑容。

那次事件对宋人是屈辱,对匈奴人却是荣耀,而邓启发提起这件事,自是给了忽必烈很大的面子。

“那你就说说看吧,你们宋国想要什么。”

只见邓启发从袖口中掏出一份地图,摊在忽必烈面前。

“我宋国希望占据从九州,四国,本州三岛沿海十余座港口,以作通商行船之用。”

“嗯……”

这十余座港口就算给了宋国,对忽必烈来说也不算什么。

实际上忽必烈打倭寇,也只是为了泄愤,顶多是将那块地方烧光抢光,尽掠其财,送归元大都。

“但你们,总不会要加入我军中,一起攻打倭寇吧?”

“宋元战争久矣,两军自不能互相信任。吾皇也想过,若不共同参战,便可能有一方会试图依靠盟约坐享其成。

因此,此次盟约,只是希望双方各凭本事,共击倭寇。

吾皇希望与大人约定,此战大宋只从倭寇东南沿海进攻,而贵国则可从北西北沿海进攻。

若明年之内,我军未能攻下地图中所标之处,则大人取之不算背盟,但若明年之内,我军已攻占地图中所标之领地。

而大人的军队还没攻下京都,则我大宋先一步进占京都而鲸吞倭寇,也不算不义。”

“鲸吞倭寇……宋帝口气倒是不小。

你们这是要……和我大元帝国比速度,哈哈哈哈!”

忽必烈的笑声,颇有些不屑。

纵使大宋已经不是昔日的大宋,但在忽必烈的眼里,那固有的印象依然难以改变。

大宋历史上不是没签过这种和约,第一次赶上女真崛起,想趁机收复幽云,结果到最后都没打下来,被女真建立的金朝打下来,毁了半壁江山。

至于第二次,就是端平入洛,本想借结盟收复中原,却把整个大陆都赔了进去。

而这第三次,不知又要闹出什么笑话。

“但就算如此,这协议仍不算对等。如今倭寇已知晓我大元的行动,提防我们,而你宋国则可在背后偷袭啊。”

“我国现在远离大陆,只是一小国,人口不及倭寇半分,自然无法取代大人的大元帝国,与倭寇主力冲突。

但吾皇为了表达诚意,愿意为贵国出二十万两白银,以资助贵国取得胜利。”

……

忽必烈很爽快地答应了盟约,但这笔由宋军支付的军费,他却还价到了三十万两,邓启发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拿着和约,回到了宋土。

当然,三十万两这个开销是在林凡的计划之内,真正的谈判,是不可能一开始就把底价给对方的。

忽必烈远在元大都,就算派出间谍,也无法得知大宋如今在椰子国,蓝天等地开采的金银矿,对大宋来说,出物资困难,但出这些贵金属反而容易。

而忽必烈,一方面出于过去的认知,并没有认为宋军会有多大作为,或许宋军过去依靠舰炮对元军形成了压制,但这种东西,如今大元也搞出来了,不足为奇。

另一方面,则是元帝国确实因为连年的征战,在军费筹措上力有不逮。

他不觉得宋军能替元军缓解压力,或许元军的确会帮宋军吸引倭寇的正面火力,但从一开始,他就没觉得倭寇能在自己准备的十余万大军下抵抗多久。

因此,对他而言,接受这份和约,只不过是接来了个天上掉下来的钱袋子罢了。

另一方面,林凡却觉得出这些钱,让忽必烈在正面吸引火力,并不算亏本。

当然,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林凡不想因为倭寇,和元军再起冲突。

在林凡眼里,忽必烈和自己不同,他时常不会为了国家真正的利益而发动战争,此次大元征讨倭寇,并非是因为利益,而是因为忽必烈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

对于这样成为华夏大人后,觉得富饶之地已尽入己手,变得傲慢的忽必烈,已经不再会在发动战争时考量战争带来的经济影响。

此时,得罪他便可能引来他不惜成本的战争,就算打赢了也要掉层皮,最后双输。

相比之下,只要表现的恭敬一些,忽必烈的视线就很容易转移到大越,缅甸那些不愿臣服,拉仇恨的对象。

而忽必烈此时还并不明白,登陆倭寇的战事,恐怕并不会如他想象的那般顺利。

此次战事,忽必烈调集匈奴,北方汉人,及高丽人士兵,合计六万人,以高丽人出船三百余艘,元军两百余艘,组成东路军,由成吉思汗弟铁木哥斡赤斤之后忻都指挥。

另一路七万人,由将宋朝逐出大陆时,向大元投降的原宋军七万人,以大小江船三千五百艘,组成江南军,由阿塔海指挥,和北路军在高丽会和,一同从九州北海岸登陆。

公元十年,四月,忻都已经向对马岛进发,而江南军也准时出发,准备与东路军在壹岐岛会师。

和历史上的元日战争相比,稍微顺利了一些。

特别是南路军,历史上在战争开始前突然暴毙,延误战机,导致酒囊饭袋范文虎成为指挥的阿剌罕四年前就死了,行程也没有耽搁。

作为前沿的对马岛,壹岐岛,在元军大军之下转眼便被攻下,因为北条时宗之前连杀元朝五名使节,忻都便屠了这两座岛上的所有人以泄愤。

去年,掌握镰仓幕府实权的北条时宗因病去世,他的继任者北条贞时虽然才十三岁,但也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坚定抵抗元帝国的侵略。

而此时的倭寇,已于九年前的倭寇不同。

当初元朝派来的军队虽少,但倭寇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对大陆上的战法并不熟悉,被打了个猝不及防。

但为了防范元军第二次入侵,北条时宗近年来在九州沿岸地区做足了准备。


  (https://www.bsl88.cc/xs/4533086/1111107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