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小说免费阅读 > 第124章 未来国策,输出朱家人

第124章 未来国策,输出朱家人


第124章  未来国策,输出朱家人

        回宫的马车上,朱元璋闭目沉思。

        朱标知道父皇心烦,也知情识趣闭嘴。

        老朱沉默了许久,才悠悠叹了一口气,旋即,他爆了一句粗口:

        “娘的,来这臭小子这里就没有一件好事!”

        朱标莞尔,能让父皇爆粗口,想来他在思考的事是真的让他烦。

        “你笑什么?有什么好笑的?

        你说说,知道朕在烦什么吗?”

        被老朱瞪了一眼,朱标赶紧收敛笑容,道:

        “父皇心烦的事,无非是科举改革、宗室隐患两件事,儿臣估摸着,算学入科举和科举改革这两件事,从父皇请张异去做许先生的工作,就已经尘埃落定了!

        所以父皇心烦的事,就只有宗室这件事!”

        朱元璋郁闷点头,舒了一口气:

        “那小子说朕是农民的性子,这点朕同意,其实朕心里就琢磨着,朕打拼了一辈子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咱们老朱家的人,不要再受着我们这一代人的苦!

        当年你爷爷奶奶死在朕面前,朕的兄弟们,也被迫各自去逃生,朕后来娶了伱娘,那小日子过好了,就想着以后一定要让老朱家的子孙别再遭罪了!

        悄悄跟你说一句,张异那个臭小子说朕想给你弟弟他们两万石,看起不起谁?

        朕打算给这个数!”

        老朱出五个手指,朱标倒吸一口气。

        五万石?

        父皇大方是大方了,可是如果用五万石作为基数,按照张异那道算学题的算法,大明的隐患还要更严重一些!

        所以这个宗室之患,终究还是个难题。

        只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宗室问题明显是定时炸弹。

        老朱也不敢按照他原来的计划去推行宗室政策,这也是他唉声叹气的原因。

        “但凡他是预言,朕也就姑妄听之,但他用那个算命算学给朕算了这笔账,朕就知道这件事绝对不容侥幸,老大你说说,

        如果真想给你那些弟弟们谋个好前程,又不想触发那么严重的后果,你说该咋办?”

        朱标:……

        对于他来说,这算是一道送命题!

        他是太子,自然不用去担心朱棣他们的待遇,可如果他提议削减开支,会不会让父皇觉得他这个大哥不够公平?

        可是朱标转念一想,其实他也要担心这个问题。

        他不可能只有一个儿子,未来他的儿子也会成为亲王,如果这样算来,张异拿到算学题遇见的未来,显得更加严重。

        “儿臣一时半会也想不出对策,唯一能搭边的,大概也就是推恩令……”

        “推恩令?”

        朱元璋眼睛一亮,等他思索一会之后,却摇摇头说:

        “不行,不合适!”

        父子二人又沉默下来,朱标试探性询问:

        “那父皇,要不将弟弟他们的俸禄,降低一点?”

        “俸禄再低,也解决不了基本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出在朕身上,朕这不是想要找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面对残酷的未来,皇帝还想挣扎一下。

        当了一辈子的老农民,哪有那么容易认命?

        朱标实在想不出,突然,他灵光一闪:

        “父皇,儿臣倒是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你说!”

        “您还记得张家弟弟说过,这天下很小,但世界很大……”

        朱元璋眼睛一亮,这倒是一个可行之策。

        “父皇老说过,咱们朱家人要团结一心,我这个当大哥的坐镇朝廷,而弟弟们就藩之后,就帮忙保卫大明……”

        老朱点头,他心里盘算的计划就是如此。

        朱元璋信不过朝堂中的文臣,对于武将他同样有不放心之处。

        徐达、常遇春这些老兄弟他信得过,但随着天下平定之后,这些人的兵权肯定也要控制起来。

        可如果对武将太过猜忌,也并非好事。

        除非真正掌兵权的人,是朱家的自己人。

        有朱家的藩王和领兵的将领相互制约,这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老朱要给儿子们足够的待遇,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心疼儿子,心疼子孙,

        他对于朱家的子孙,同样有期许。

        张异用算学算出朱元璋的安排有致命的隐患,朱元璋就要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看起来,将这些子弟送往海外,也许是个不错的决定。

        等大明稳定天下,国力昌盛之时,

        他朱元璋拿下华夏这个小小的“天下”之后,也该去看看那个大大的世界。

        向世界输出朱家人,

        出海的策略,本来在张异展示那张地图之后,老朱已经将它当成一个想法,

        可发现宗室隐患之后,这已经是大明必须完成的一项未来的国策。

        “玄武军的军费,挤一挤也要拿出来,还有……这造船厂,咱们也必须整两个出来……

        自从跟陈友谅大战之后,咱们对造船术的依赖就少了很多,可是如果决定出海,就不能让那些造船的匠人流失!

        这件事关系到我大明的国运,必须办好!

        再紧再穷,也要将它们弄出来!”

        “是,父皇!”

        朱标的脑海中,已经畅想大明宝船出海之后的盛景,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大明会超越过去所有的朝代,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

        这一天,也许大明第一代皇帝远远不可能实现,却很有可能会出现在他执政之时。

        前提是,自己能活到继承父皇的皇位!

        朱标想起张异关于他命运的预测,兴奋之情冷却不少。

        不过刚才和张异之间的交流,似乎他已经找到解决之道。

        要是如此,他确实可以做一做大明水军出海的美梦。

        载着帝国君主和王储的马车,缓缓驶入皇宫。

        而被老朱一番话刺激到的张异,却在书房开始认真书写自己的计划。

        虽然“黄和”那家伙忽悠自己去推动科举改革是出于私心,

        可张异确实认真的思考自己穿越到这个世界的意义,他曾经只想明哲保身,好好为自己而活。

        见证历史的兴衰,做好一个看客的角色。

        可后来阴差阳错,他事实上已经对这个世界改变了许多,也许正如黄和说的一样,他身上同样拥有自己的使命。

        使得这个世界更好,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

        每一个后世之人读史,都有太多的意难平,也会感慨,历史若是如此就好了。

        如果朱标不死就好了……

        明明李时珍都无限靠近牛痘疫苗的发明,他怎么就不能努把力?到最后让洋鬼子给研究了去……

        类似的这种想法,在张异脑海中有过不少。

        如今,他却亲手解决了曾经的意难平。

        “科举……”

        张异在纸上写下两个字,自从许存仁开始抓他练字之后,他的字改观了许多。

        张异又写下两个字:数学!

        数学入科举,在张异看来,意义比去纠结八股文是不是要改变有意义得多。

        反正没有八股文,程朱理学那套一样是禁锢思想玩意,张异虽然也想学屠龙术,将儒家这条大龙给屠了。

        可他也明白,每一种哲学和学说的流行,和时代的背景息息相关。

        儒家这条大龙放在后世,是不合时宜的学说,

        可是放在这个世代,你暂时也找不到比他更适合的东西。

        除非这时代变了,生产力的变化使得它生存的土壤产生变化,不然去说什么屠龙术,那是痴人说梦。

        而数学……

        很有可能就是那个契机。

        数学本身对科举选拔人才的改变,其实没有张异说的那么大、。

        但数学入科举这件事,却很有可能会改变华夏的国运。

        就如张异自己阐述“道与术”,古人过分追求道,却看不起术。

        尤其是和自然科学相关的东西,都被归结在奇技淫巧的范围。

        但这些东西,才是实实在在改变生产力的东西。

        算学这门君子六艺再入科举,将数学从某些人的“课外爱好”变成人人都要学的官学,张异相信对于华夏的影响,绝不亚于种痘法的改变。

        在这个信息闭塞,百姓一辈子都走不出居住地方圆十里的年代。

        一门学说官方推不推广,影响力是天壤之别。

        就如种痘法,没有老朱推广,就算龙虎山的人再怎么努力,能影响一个江西就了不起了。

        也许不用几十年,这方法就随着时间流逝,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算学入科举,不是说它能立竿见影的改变什么,

        而是说,它只要有官学的地位,华夏的天才们,自然能利用他潜移默化改变世界。

        华夏不缺天才,就算算学不被重视的过去,一样有古人在茶余饭后,研究出许多让后人惊叹的成果。

        当它变成官学之后,它的发展同样不需要张异操心。

        而算学是自然科学之母,一旦人有了数学思维,许多东西自然而然会出现在华夏大地之上。

        “道与术,算学入科举,将是撬动古人重道轻术,重文轻理的开始!”

        “干了!”

        张异将笔丢在桌子上,立了决心。

        ……

        第二日,邓仲修又带着张异上学,道观有钱之后,两人鸟枪换炮,高低也整了一辆驴车。

        张异坐在车里,在道服外边套上一套俗服,嘴里嘟囔着:

        “以前觉得道袍穿的难受,现在才发现,还是当道士舒服一些!”

        邓仲修闻言笑:

        “师弟,你能去国子学上学,是天大的福分,还在挑东捡西,也许再过十年八年,师兄我都要叫你一声官老爷了!

        其实我看那徐老爷子,都有收你当徒弟的意思,你就不答应一下?”

        张异撇撇嘴,朱家的官狗都不当这句话,他是不敢给邓仲修说的,可是提起许存仁,确实也是个麻烦。

        许存仁对他很好这点张异知道,若不然他也不会冒险,利用孔讷尝试救出许存仁。

        完成那件事之后,徐老爷子和他的关系更是亲近,可以说至少表面上,都超出了他跟张正常的关系。

        外人皆以为,他跟孔讷拜在徐老爷子门下,正式成为许存仁的弟子,是水到渠成的事。

        徐老爷子虽然不如宋濂,刘伯温那等人物,但也是平常人攀不上的大儒,

        尤其是他被皇帝命令改革科举之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许存仁如今的权柄也是炽手可热。

        能当上许存仁的弟子,确实是许多人求不到的福分,

        但张异却摇头,他对拜师还是没有什么想法。

        车子穿越闹市,来到国子学门口。

        张异从车上跳下来,却看见一个人:

        “讷讷!”


  (https://www.bsl88.cc/xs/4526756/11783803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