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战略定力,带太子过来
第364章 战略定力,带太子过来
张异自己不缺技术,可以省去人类摸索工艺的试错时间!
但有些工艺在科技树前置技能没有点开之前,造不出来就是造不出来。
就算是他,想要完成某些东西,至少也要一步步来。
比如将最简单的机床给搞出来之类的……
但关于金属空心针头,张异觉得可以试一试。
其实打造出空心的金属针头不难,难在于如果能用于注射的金属空心针头,对材料的韧性和强度要求很高。
大明所处的时空,绝对没有这种冶金技术。
“这件事,咱们可以试试……
用鹅羽毛,鸟骨和其他东西替代也行……
老……”
张异刚想喊老陌,却想起老陌现在在养伤。
他讪笑,自己使唤人惯了,现在没有人使唤,只能自己来。
聊到感兴趣的话题,刘基和徐家丫头都很积极。
“张异,你需要什么?”
“一些鹅毛,我用来制作针管,还需要一些其他东西……”
张异将自己需要的东西列一个清单:
“还有一些用于做实验的动物,狗……猴子都行……”
这些东西都不太难找,徐家丫头吩咐下人,下人就去忙活了。
关于输血的话题告一段落,刘基此次前来,自然不是为了这件事……
徐家丫头人小鬼精,见刘伯温欲言又止,她拉着孟瑶和弟弟去了药园子。
“李氏没有回来?”
刘基暂时还没找到开场的方式,随口问了一句。
“还在徐府,大概就在徐府生孩子了……”
李氏的案子虽然过去了,但李氏暂时确实不太合适住在道观。
徐府,谢氏怜惜他,刚好徐达也不在。
李氏留在那里养胎刚好。
而药园子这边,孟瑶坚持要回来完成自己母亲不能完成的工作,为张异记录,育种……
小孟瑶顶着张异童养媳的身份,留在道观。
好在实验田已经到了要收割的时候,并没有太多需要做的农活……
张异推辞了一番之后,也就由她。
道观里只剩下两个小孩子和一个伤员,看起来并不安全。
好在经历过这件事之后,锦衣卫时不时出现,震慑了许多宵小。
这附近别说贼人了,就是普通百姓看见锦衣卫的飞鱼服,也恨不得撒丫子就跑。
一来二去,清心观的香火,又回到了张异初来清心观的模样。
“税改之后,浙江民变……
最近,地方上的反弹有点大……”
两个人关系得到改善之后,刘基对自己心中的不安,并不隐瞒。
张异听完后笑道:
“那刘大人准备如何?”
刘基眉头紧锁,他要是有答案,也不会来寻张异说话了。
张异道:
“一个政策的制定,无非就是看你想牺牲什么,成全什么?
当刘大人决定劫富济贫的时候,不是应该有这等觉悟了?
大人何必纠结?
大人是担心地方的反弹太大,触动自己的利益?
还是觉得这政策执行不下去?”
刘基想了一下,坦诚回答:
“都有,但最主要是,这税法改制乃是我呕心沥血所成,这也大概是我在告老之前,做过最大的改革了!
如果不成,不免引以为憾!
且,老夫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其实刘大人没必要去纠结,有些东西终究也是需要时间去验证,至于这种程度上的民变,小事而已!
其实朝廷置之不理,为难的是地方官,地方官很可能会因为政绩,要求朝廷维持原状。
可如果朝廷不为所动,那些站在百姓身后的士绅的压力也很大!
难道,他们还敢鼓动造反不成?”
“你的意思是拖?”
“错,这叫战略定力……”
张异是懂言语艺术的,换个词刘伯温果然觉得好受一点。
“君权和相权,地方和朝廷,其实自古以来又不是第一次争斗了!
大家讲的都是一个道理,叫做斗而不破!
士绅挟百姓民心,威胁朝廷,赌的是朝廷不敢随意激起民变!
朝廷这边呢,看的是士绅不敢将百姓推到造反的地步!
说白了,这就是个熬鹰的过程,看谁熬得过谁?
陛下看得透这个问题,所以他置之不理!
其实这个政策若不是刘大人提出,您关心则乱的话,您也不会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说不定陛下,还等着这件事闹过头呢……”
张异神秘一笑,刘基突然有种不详的预感。
这还真有可能!
挟持民心,对抗朝廷。
这在自古以来,是乡绅们常用的手段。
这一招,首先承受最大压力的,就是地方上的官员。
朝廷可以当看不见,听不见,他们是真真切切感受到其中的压力。
有些地方官可能反应过激,就当造反将这件事报上去了。
有些人为了自己的政绩,也会选择妥协,牺牲朝廷本身的利益。
总而言之,这种事非常复杂,正如张异所言,大家比的就是彼此之间的定力。
若论定力,谁比得过朱元璋?
张异想起他一步步推行黄册,鱼鳞册……
老朱在他暴躁的脾气之下,是他为了实现自己战略目标,坚韧的定力。
“民心可不容易操弄,只要朝廷不尴尬,接下来尴尬的就是那些士绅了!
火被挑起来,灭火可不容易……”
张异深谙传播之道,他明白舆论的火,只能纵火,不能控火!
那些士绅接下来,就能体会到自己的苦处了。
不过他话锋一转,说道:
“定力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刘大人相信自己定下来的税法,是为国家好,为百姓好?”
“那是自然!”
“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士绅们可以利用百姓的无知去操弄民心,却抵不住实实在在的好处……
而这一切,需要时间……”
刘伯温沉默,他跟张异聊过之后,心情确实好了许多。
“希望汪广洋,没有辜负陛下的期望!!对了……”
刘基想起张异跟皇帝的生意,多嘴问了一句:
“你忙得怎么样?”
“正准备找商家定制,回头我去找找沈万三!
不过,有些关键的构件,贫道准备另找他人,再自己组装……
等明年吧……”
张异被人关了几天,这件事也一直没落实。
不过,新的样机,张异也准备好了!
刘基见过珍妮纺织机之后,也是惊为天人。
他是个杂学家,什么都知道一点,一眼就能看出织布机的价值。
“其实税法的制定,也不全是只对百姓有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那些富户的抵抗,其实小道是了解的!
劫富济贫,本质上是因为富户处于优势地位,那证明就算新税法的制定,依然改变不了这个局面!
可是他们反对这件事,一来是因为人性的贪婪,二来,其实问题还是出在朝廷身上……
法有所依,税收就是百姓交给朝廷的保护费,你既然立下规矩,大家就都要守住规矩才行。
朝令夕改,有法不依,也是富户们觉得不安全的原因……
这法立下了,执法和监督的问题,可不是一个锦衣卫能够解决……”
张异和刘基二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刘基多看了张异几眼,这小子确实值得陛下将他当成心头宝。
二人走过药园子,金黄色的麦穗迎风起伏。
刘基这才意识到,原来不知不觉,一年也要过去了。
“又是一年秋收的日子呀……”
他看着这些麦穗,有些饱满,有些长得并不好。
可是,张异却并不在意,他让孟瑶过来,亲手标准几种稻谷。
“丙火3号稻!这潜力不错,来年可以继续留种……”
“庚金2号稻,抗倒伏不错,记下!”
张异做好记录,刘基默然不语。
“刘大人,要不要去我田里看看,过个七八日,应该就可以收割了……”
刘基欣然应允,跟着张异前往。
到了他种子占城稻的灵田,看到眼前风吹麦浪,刘基再次沉默。
“现在,大人可相信亩产三石?”
“纵然没有,也差不多了!”
刘基感慨了一句,道:
“你小子,想让我做什么?
等等,你是提醒老夫将这个稻种,献给皇帝?”
‘嗯!’
张异无声点头,试种了一年的占城稻,还是用他的方法种下的稻种。
粮食如今的产量,应尽验证了张异的想法。
是该将这种稻种推广出去了。
黄英美洲之行,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成功?
甚至,他们连能不能回来都不知道。
张异不会轻易放弃对美洲的探索,可也明白大海的可怕……
假设黄英他们回不来,大航海的计划至少要搁置许多年。
而占城稻和水稻北迁,也许是明初休养生息的最优解……
“你想让我做什么,如果只是献出种子,我相信你不至于要求到老夫这里!”
刘基闻歌知雅意,张异这小子绝对不会做没有意义的事。
“只是这样,殿下不会重视!”
张异随口回答,在重农抑商和数学概念缺失的大背景下,占城稻这种在史书意义上属于封建社会农业革命级别的物种,献给上位者,上位者未必放在眼里。
张异无法改变古人的三观,但他并不想自己努力的成果白费。
既然要贡献出去,就要达到最好的效果。
他原本选的目标,并不是太子朱标,而是朱元璋。
只是皇帝远行,还带着自己的老爹走了。
张异想来想去,唯一能给他提供最大帮助的人,就是刘伯温。
而他要算计的人,正是如今在监国中的太子朱标。
也该与他,来一场邂逅了。
“刘大人,咱们去另一处!”
张异带着刘伯温去了后来皇帝赏赐给他的田地,这写田地并不种植占城稻,可依然是不可多得的良田,刘伯温看着沉默了,他似乎明白张异想说什么?
“这附近,还有其他百姓种的田地……”
他们又去转了一圈,刘基更为沉默了。
“你是希望我带着太子殿下前来,让他看看其中的对比?”
“没错!”
张异承认了自己那点小心思,他一开始的计划,是希望带着皇帝出来的。
他没见过朱元璋和朱标,要接触对方,需要一个契机。
这是张异出于答应老张,要帮忙拿回天师位自己所做的努力。
可是,张异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将占城稻推广出去。
成功推广过种痘法,他明白没有朝廷重视,再好的东西也无法真正流行。
并不是说将好东西献给皇帝,就能一了百了。
后世的水稻北迁好不好,占城稻好不好?
为什么明明是在明朝水稻北迁没有被很好的执行?而到清朝康熙年间,反而被康熙推广开来?
其实在张异看来,这无非就是上位者重视或者不重视的问题。
古代的信息太闭塞了,如果任由这些东西慢慢流传,只是浪费时间。
康熙能推广水稻北迁,很大程度上和他是一个种田爱好者有关,这货好园艺,所以重视!
朱元璋应该也是一个重视生产的皇帝,只可惜他不在。
朱标张异相信他会是一个好皇帝,但毕竟没有史书验证。
所以,张异并不希望刘基只是简单的将种子献给朱标。
他要让刘基将朱标带到这里来,只有见过占城稻,不是占城稻却施了复合肥的田和没有占城稻,也不曾施粪丹的田地的区别。
这对于不事生产,也不懂生产的人,才能切切实实认识到占城稻和粪丹的好处。
他才会实实在在的推广这些东西。
刘基若有所思,这小家伙的心思他明白了。
不管是张异出于私心也好,出于公德也罢,他都支持张异的决定。
能让天下亩产翻倍的好东西,怎么推广都不过分。
只是,这其中有个问题……
刘基莞尔一笑,张异那点小心思大概要落空了。
“我答应你,但不保证成功!”
“先生有心就行!”
张异笑了笑,距离收割还有几日,足够刘伯温去说服朱标。
“可惜呀!”
刘基回到种植占城稻的农田,抚摸着那些饱满的稻种:
“要是陛下在应天就好了……”
……
北平府!
朱元璋此时也抚着一些稻种,神色激动。
跟南方已经接近成熟的稻谷不同,北方的水稻成熟确实晚了一些。
但这并不妨碍老朱心里激动。
他不是一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之人,就算是没有成熟的稻谷,依然能给他足够的判断。
“张爱卿,过来!”
朱元璋兴奋地,朝着不远处的老张招呼。
(https://www.bsl88.cc/xs/4526756/11662747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