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我,大明国师,永镇日月山河 > 第387章 晋王提议全部过,燕王言说自来水

第387章 晋王提议全部过,燕王言说自来水


片刻过后,在场的一众文武百官看完了发到他们手上的各个皇子作为地方知县治理地方之时的施政报告,只觉其内容完全就是按照朱棡刚才所说的那样。

基本都是先摸索排查清楚各自地方上的民生、教育、赋税、田亩、人口、治安、水利基础建设等各方面的情况,而后解各州、各县,甚至各乡、镇、村、里百姓的困难与需求。

接着再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地方三年发展规划’,最后再按照这份发展计划去执行。

但是最终治理的成绩,何止还算不错的,若是按照大明朝如今地方知县的评判标准来看。

朱标、朱樉、朱棡、朱棣四人的治理成绩,评个上上都是毫无问题的。

即便是稍逊一筹的楚王朱桢、齐王朱榑两人,评个中上也可以的。

这时,朱棡淡淡询问,“诸卿对于地方官员如同朝廷中央这般制定相应的‘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去治理地方,还有何意见?”

面对朱棡的询问,之前那些委婉反对的地方官员,此刻无话可说。

毕竟朱棡等皇子可是身体力行,先行试过了在地方制定并执行‘地方三年发展规划’的,并且有实打实的政绩可以说的。

再加上一众京师官员,以及部分地方官员支持这个政策的。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他们想要反对,也难以再出言反对。

所以最终一众文武百官全都躬身高呼。

“臣等赞同晋王殿下改革地方官员任期,推行‘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政策制度!”

随着一众文武百官、地方官员的相继同意,一旁的内侍在朱棡的示意下,将‘改革地方官员任期,推进‘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写入‘大明朝第二个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黑板上。

并且在后面写上‘吏部’两个字,表明后续这件事的具体章程与细节,将由吏部负责完善,并且推进落实。

这时,朱棡看向朱棣,点头一笑,退回到众皇子队列之中。

下一刻,朱棣向前一步走,居高临下的俯视着丹阶之下的一众文武百官。

“诸卿,本王觉得朝廷接下来要大力推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但不限于推进建设各个省府州县城内的自来水工程!”

朱棣说完,话锋一转,“广州府知府何在?”

站在大殿一角的广州府知府立即站了出来,躬身回应。

“臣在!”

朱棣淡淡点头,“如今广州府就有在使用自来水,你就给诸位解释一下什么是‘自来水’吧。”

“是,殿下!”

随后,广州府知府便将他知晓的有关于‘自来水’之事尽数说出。

“昔日东坡居士被贬谪惠州,而后听得好友广州太守王敏仲写信来道,‘一城人好饮咸苦水,春夏疾疫时,所损多矣。惟官员及有力者得饮刘王山井水,贫下何由得。”

“而东坡居士听闻之后,便根据自身治理杭州的经验,向好友回信道,惟蒲涧山有滴水岩,水所从来,高可引入城,盖二十里以下尔,若于岩下作大石槽,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缠之,漆涂之,随地高下,直入城中。”

“又为一大石槽以受之,又以五管分引散流城中,为小石槽以便汲者,不过用大竹万余竿,及二十里间用葵茅苫盖,大约不过费数百千可成。”

“之后王太守便听从了东坡居十的建议,在广州兴建了这一引水工程,使得广州百姓不用再来挑水打水吃。”

“而在建议被采纳后,东坡居士又考虑到该自来水工程的后续维护工作,便再提议,闻遂作管引蒲涧水,甚善。每竿上,须钻一小眼,如绿豆大,以小竹针室之,以验通塞。道远,日久,无不塞之理。若无以验之,则一竿之塞,辄累百竿矣……”

“最后广州居民百姓身在家中,足不出户,但是只要打开一个开关,便会自动有水流流出来,供给居民百姓使用。”

“因其水自来,故又名曰‘自来水’。”

说的简单点,就是因为受海潮影响,广州江水苦咸,严重危害百姓们身体健康,城中时常发生瘟疫。

面对这种事情,作为一地太守王敏仲自然是不能接受的,毕竟瘟疫发生的多了,死的百姓多了,这岂不是说他治下治理的不行?

那是会影响他政绩的!

于是在听到自己的好友苏轼苏东坡被贬到了广州相邻的惠州,当即便写信过去求救了。

而苏轼收到好友来信之后,非常热心肠地为其想起了解决办法。

随即苏轼便想起了他曾经游览过的蒲涧山(也就是日后的白云山),那山中溪水清冽甘甜,又被称为‘甘溪’,非常适合作为饮用水使用。

不过山上虽然有优良水源,但如何避免污染,源源不断流入千家万户呢?

于是苏轼的构思便是在山中的滴水岩下开凿石槽,承蓄飞流直下的泉水,并用多管凿空的竹筒相连,作为自来水管,顺着由高到低的地势把水直接导入城区。

泉水引入城区后,储蓄在以石头修建的大水槽中,再用其他竹管作为分水管道,而后分流到遍布城市的小水槽里,让民众在家门口就可享用淡水。

可以说除了没有亲自负责之外,理论上的实施到后续维护的所有工程,苏轼全部都贴心地考虑到了。

正因如此,广州的居民百姓在九百多年前就喝上‘自来水’,这也算是领先于世界的一大创举了。

而听完广州知府的讲述之后,殿上的一众文武百官以及各地的地方官员,皆是明白了自来水供应原理。

听上去并不难,而且所费也不多,不过是万余竿大竹,以及数十里的葵茅苫盖而已。

甚至有些官员已经开始举一反三,思索起用陶瓷,以及混凝土水泥制作自来水管道的可能了。

毕竟大竹再大,也就一回事,小地方或许还可以,但是百姓人口众多的大地方,就不一定能供应得上了。

就像秦宇未穿越之前的现代社会,有一个让人感到非常痛苦的“水池大小管进水、排水”问题,若是进水管道不如出水管道效率高,那么在一进一出间,迟早会因为进水跟不上输水,从而导致蓄水池陷入枯竭。


  (https://www.bsl88.cc/xs/4520761/1453887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