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争夺九卿


万年公主踏入殿内,群臣纷纷起身行礼,齐声高呼:“长公主殿下!”

万年公主微笑着挥手示意他们免礼,然后恭敬地向天子和太后行了个礼,最后在刘协右侧的座位上缓缓坐下。

这个位置原本属于刘协的生母王荣。

但王荣生下刘协没多久,就被大将军何进之妹、何皇后毒害,过早离世。

自从贾诩攻破长安后,他第一时间大声疾呼:“长女如母!”

董太后无奈只能暂时回避风头,而西凉军则坚决将万年公主推到了这个位置上。

于是,朝廷形成了太皇太后与长公主共同辅佐年幼皇帝的局势。

这也是东汉朝的特征,皇帝短命,代代幼主,太后临朝如此。

董太后斜眼看着眼前青春气息扑鼻的孙女万年公主,说道:“万年,今日乃是朝议,你有什么意见,就当着大家伙的面,说吧。”

万年公主刚进大殿的时候,可是听得一清二楚。

她的皇祖母当庭威逼贾诩深入敌营当使者。

先不说马腾韩遂究竟是意欲何为,反正只要有威胁,那是万万不能。

什么使者,要是无法满足马腾韩遂的胃口,搞不好就变成刀下冤魂,那她岂不是要变成小寡妇?

再说了,又不是非要贾诩去不可。

万年公主思绪万千,侧身应道:“皇祖母,万年认为,贾诩不适合去当谈判使者。”

朝堂的众人一看,两个女人意见又相左了。贾诩也是拭目以待,看刘万年如何应对。董太后皱起眉头,问:“为何?”

万年公主振振有词地说:“他资历太浅了,连九卿都算不上。马腾韩遂兵临扶风郡,距离长安不过百里。让贾诩过去,马腾韩遂觉得不受对待,要是一恼怒,岂不是冤枉。”

这摆明了是没事找事,舍不得情郎犯险。

董太后却偏偏不能让她得逞,转头问杨彪:“杨太尉,哀家记得太仆鲁旭、大鸿胪周奂是不是提交了辞呈?”

杨彪心里咯噔一声,太后不会想封贾诩为九卿,堵住长公主的嘴吧。

杨彪老成持国,拱手禀报:“太后,老成这里还未收到相关的辞呈。”

董太后又问:“三公曹尚书杜禀来了没有?”

三公曹属于尚书台六曹之一,主管公卿之事。

一个中年白面官员出列,禀报:“臣杜禀,有事禀报。”

“说吧。”

杜禀低头禀报:“太仆鲁旭、大鸿胪周奂辞呈刚送到,他们都说是年事已高,乞骸骨。”

贾诩和李傕对视一眼,相互看出了今日朝会不简单。

这杜禀收到了太仆鲁旭、大鸿胪周奂的辞呈,没有第一时间禀报顶头上司、尚书令杨彪,反倒第一时间知会了董太后?

这杜禀看来是董太后的人。

杜禀与贾诩同为尚书台六曹尚书,却并未谋面。

只怪尚书仆射士孙瑞一直在家养病,多日不曾聚会,贾诩对其他五曹尚书、侍郎、令史、郎官并不熟悉。

董太后看了看一时半刻的万年公主了,又说话了,“鲁旭、周奂二人既然提出了辞呈,陛下,那就允了。”

刘协一直在吃瓜,听到董太后问他,急忙回过神来。

这大殿明面上拍板的还得是他这个大汉天子。

刘协喜欢董太后和长公主斗来斗去,并且乐见其成,这就是所谓的平衡之道。

以前董太后一人说了算,刘协只能当应声虫,压力山大。

如今有了长公主姐姐的制衡,刘协觉得轻松许多。

刘协却没立即应允,反倒问万年公主:“皇姐,你觉得呢?”

从董太后开口问九卿之事,万年公主就开始思考贾诩是否适合这个职位。

毕竟,他们小两口还没有来得及好好商量这件事情,所以她心里也有些拿不定主意。而且,她也不可能当庭询问贾诩本人的意见。

表面上看,君就是君,臣就是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万年公主思索了片刻之后,最终还是觉得情郎性命比九卿的职位更为重要,至于九卿的职位,以后肯定还有很多机会可以担任。

于是,她开口说道:“陛下,本宫觉得,有两个人正好在长安,可以担任九卿之职。”

接着,她又继续说道:“议郎赵岐德高望重,本宫觉得他非常适合担任太仆一职。”

众人听到这话后,不禁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贾诩也感到十分困惑,他实在不明白万年公主为什么会推荐一个已经八九十岁的老头子来担任这个职位。

这样的老人连走路都会喘上好一会儿气,又怎么能够胜任?

而且这公主还神神秘秘地,等有机会一定要私底下好好质问她一番才行。

这位名叫赵岐的老者,字邠卿,是京兆长陵县人士,既是一位经学家,也是一名画家。

他年逾八十,历经了大半生的官场生涯,可谓是饱经风霜。

他的学生和旧部遍布天下,人脉极为广泛。

赵岐对于《孟子》有着深入的研究,而《十三经注疏》中的《孟子注疏》正是由他所撰写。

此时,董太后心中有些恼怒。难道说万年公主想要釜底抽薪吗?

直接把两个九卿官位给他人。

董太后已多次碰壁,不敢小觑她。

董太后没有正面回应,问道:“诸位爱卿,长公主的意思,大家以为如何?”

此事牵涉贾诩,贾诩要避嫌。

杨彪作为长公主一派文官党首,当仁不让,率先表态,“老臣觉得赵邠卿,声名远播,足可以胜任。”

长公主一系文官、西凉武官纷纷表态支持。

连蜀郡赵氏代表司空赵温、司徒赵谦等中间派也是齐齐表态。

董承本想反驳,一看众望所归,急忙闭嘴。

这是活得够长,妥妥地活出来的威望。

刘协看向董太后,见她轻微叩首,立即宣布道:“那就依皇姐的意见,拜议郎赵岐为太仆。”

两个九卿,太仆有了人选,还有一个大鸿胪。

董太后自然不会让万年公主继续说话,瞪了一眼董承。

卫尉董承明白,禀报道:“陛下,贾诩清君侧、杀王允有功,尤其擅长外交,这个大鸿胪,由他担任,最合适不过。”

董承说什么,伏完就反对什么。

光禄勋伏完不遑多让,急忙站出来禀报:“陛下,臣举荐一人可担任大鸿胪。”

嗯?

好戏上演了。

两个国丈当庭争风吃醋。

天子刘协童心顿起,戏谑问道:“伏爱卿,你举荐何人?”

伏完无视董承恼怒的表情,媚笑道:“陛下,老臣举荐颍川人,原侍中、现平原相陈纪担任大鸿胪。”

陈纪,字元方,颍川四长之一太丘长陈寔之子,与父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并称“三君”。

下面立即交头接耳。


  (https://www.bsl88.cc/xs/4165581/1983879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