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竟然是传国玉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当宋老生念出这八个字的时候,满场观礼之人的脸色全都惊了。
然而还没等众人有所反应,宋老生的声音再次激昂而已,他明明是个中年书生,却如武夫一般咆哮大吼:“微臣敬献陛下第三物,便是千古第一传国玉玺。”
轰隆隆!
轰隆隆!
担任礼炮的红衣大炮再次轰鸣,又一次的四十九尊大炮齐射。
只见远处一道身影,双手托着一个金盘,由远及近,走至眼前。
“竟然是个太监?”
观礼之人无不心中一愕,想不到杨一笑开国之前连太监都准备好了。
但是也有一些南云使臣隐隐认出来,这老太监似乎是太上皇时期的人物,曾经执掌大内,伴随徽宗一生,据说,这老太监是和太上皇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
“莫非,莫非,传国玉玺是太上皇送给杨一笑?”
“但是,不对啊……”
“即便是太上皇在位之时,手里也没有这件华夏至宝啊!”
“自从一百多年前的后唐覆灭,唐帝李从珂抱着玉玺自焚,从那以后,瑰宝消失,有人说被大火烧毁了,也有人说大火烧不坏玉石,而是趁乱被宫女带走,从此失散流落在民间。”
“总之不管哪个说法,这方玉玺再也不曾现世,即便云高祖黄袍加身一统天下,自始至终也没能寻得这件至宝。”
“此后云朝传承一百多年,也曾多方努力的搜寻打探,然而南云使臣们都知道,云朝从来不曾找到玉玺。”
“太上皇在位几十年,也从听说有这方玉玺。”
“但是,但是,现在太上皇贴身的老奴竟然出现,并且手里托着的金盘在闪闪发光。”
“虽然金盘上面用红布盖着,暂时还看不到玉玺的模样,但是众人联想刚才宋老生的说辞,几乎全都猜测金盘之中就是玉玺。”
真的是玉玺吗?
南云使臣的心里不由自主的紧张。
其实这一刻不止南云使臣紧张,金国狼族的使臣同样也紧张,甚至其他各方势力有一个算一个,心里也无不生出紧张的情绪。
这种紧张来源于一种对未来的忧虑。
谁也不愿意看到杨一笑有传国玉玺。
相比上古传承的九鼎,这件宝物的意义更吓人,因为它代表着中原正朔,从秦皇时代就意味着大一统。
尤其是千年以来的不断传承,各种神奇典故萦绕这一方至宝,让民间百姓心有所向,谁如果得到玉玺谁就是民心里的一统大帝。
咕嘟!
许多观礼使臣下意识咽口唾沫。
杨一笑现在的势力本就强盛,麾下拥有着十六万的常驻大军,并且坐拥曾经云朝四大盐场之一的密州,掌控着大量荒田可供开垦的幽云十六州,一旦他获得传说中的玉玺,必然有无数百姓蜂拥而来,到时候各方势力拦都拦不住,杨一笑治下的人口必然迅猛增长。
人口,就是国力,再加上杨氏擅长内政,能够短时间内安抚迁徙之民,只需要熬过一两年的艰苦期,杨一笑的大唐必然如猛虎出山。
……
“千万别是玉玺,千万别是玉玺!”
“假的,也许是假的,对对对,肯定是假造了一方玉玺。”
这一刻的各方势力,全都在心里低呼。
同时,目光死死盯着老太监,确切的说,盯着老太监手里托着的金盘。
噗通!
忽见那老太监双膝跪地,手里依旧稳稳托着金盘,声音虽然苍老,语调虽然阴柔,但却中气十足,气息竟不似老年。
“陛下,老奴黄裳,奉前朝帝王之命,从此做洪武陛下之奴,为您守好后宫,不使宫闱有乱。”
“奴之奉命来此,不止投效而来,乃是前主人有令于奴,命奴送来纳妃之文书,求请陛下收执,并以九五之尊帝王发出。”
老太监一边说着,一边把金盘举过头顶。
咦?
四周的观礼使臣全都迷惑了!
不是说敬献传国玉玺吗?怎么突然变成了纳妃文书?这是什么情况?古往今来从未听说过啊。
就在众人纷纷猜测之际,只见宋老生走到老太监身边,缓缓伸手,揭开红布,于是金盘上的东西终于显露众人眼中,赫然是一册皮面上写有‘纳妃’二字的文书。
众人只见宋老生双手拿起文书,然后一步一步走向高台上的杨一笑,刚开始登上阶梯时,宋老生身躯是直挺的,登上阶梯一半时,身躯已经微微弯下,而等他登上杨一笑脚下台阶式,已经双膝跪地恭敬拜服下去。
双手则是平托高举,举的正是那份文书。
所有人看到,杨一笑仿佛张口轻轻叹息,随即,从宋老生手里拿起了那份文书。
再然后,突然远处有丝竹声乐传来,众人下意识转头,看向声乐传来方向,顿时人人脸色愕然,因为他们看到一个庞大的队伍正在走来。
那支庞大队伍的每一个人都身穿华服,领衔走在前面的是两个气质华贵老者,而在两位老者中间,则是一个窈窕秀美的女子。
而那绝美女子的手中,竟然也托着一个金盘,同样用红布盖着,不知下方盖着何物。
“隐世豪门!”
几乎在一瞬之间,这四个字出现在观礼使臣的心头,这些大臣都是有见识的人物,一眼就看出那支队伍的不凡。
华服谁都能穿,但不是人人都能穿出气质,唯有累世门阀,才能举手投足之间高贵。
有观礼使臣忍不住低声喃喃:“这怕是传承千年的隐大族,甚至祖上曾经便是某个皇族。”
……
丝竹之声由远及近,庞大队伍到了跟前。
在所有人的好奇目光里,只见那两个领衔的老者拱手行礼,于此同时,身后庞大队伍几百人突然全都双膝跪地。
就连那个托着金盘的绝色美女,同样也和几百人一起跪倒尘埃。
唯有两个老者站着,拱手行礼面向高台,吐气开声,中气十足。
“吾等,隐世族群,李氏,曾于五百一十九载之前,建立庇护华夏万民之国,号为唐,统四海,传二十一代,国灭而隐居。”
“又于隐世期间,族人复国一次,因国号仍为唐,今人以后唐称之,然则守国不力,难抵契丹侵扰,故又灭,再隐世。”
“因羞愧于祖宗,故而复国之人诈称沙陀人,未敢以大唐李氏血脉宣称世人,致令今人皆都误以为后唐与大唐无关,实则,皆乃我族血脉也。”
“两次立国,两次灭国,吾族实感蒙羞愧疚,自觉无颜面对世人,因此世代隐居不出,本欲从此默默传承度日。”
“直至前夕不久,忽闻有新帝开国,乃大隋杨氏血脉,与我李氏有祖上姻亲,吾族上下颇为欣然,皆言隋唐大业又或重现矣。”
“且再听闻,陛下以唐为国号,吾族更喜,泣不成声。”
“唯思虑,陛下开国立业初期艰难,缺金银,缺粮食,缺人才,缺兵甲……”
“吾族本欲隐居,忧虑陛下艰难,故而全族决议,再次举族而出。”
“出则投效而来,不可空手不顾廉耻,遂搜遍族群宝库,惊喜发现中原至宝,乃是昔年吾族后唐末代之帝抱之自焚,千古传承之中原传国玉玺也。”
两位老者娓娓道来,将一桩皇族隐秘当众宣扬,虽然言辞颇为古拙,但是在场都能听的懂。
这一刻所有人观礼之人才终于明白,原来传国玉玺的来源乃是来自隐世门阀,曾经威震天下的大唐皇族,五百年前雄吞四海的绝对霸主。
难怪了,难怪了,也只有这种豪门,才能拥有如此底蕴,并且符合传国玉玺的消失传说,当年确实是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抱之自焚。
(https://www.bsl88.cc/xs/4120072/246966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