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来造反呀,开局六个土匪大舅子小说全文阅读 > 第521章 从此之后,不读书也能做官

第521章 从此之后,不读书也能做官


高台之上,杨一笑轻叹一声,像是在赞许宋老生的进谏,又像是在感慨曾经云朝的吏治糜烂。

他语气如同喃喃自语一般,但其实刻意说给臣子们听

“云朝吏治的缺陷,天下人都知道乃是冗官,为什么会出现冗官情况呢,因为士族的读书人都想当官捞钱……”

“他们把持学识,不断培养族人,上一代尚未辞官养老,下一代已经急不可耐做官,于是需要的官位越来越多,每年都要找借口添设新的职位。”

“朕仍旧以县级衙门为例,说一说云朝的冗官情况何等严重。”

“仅仅一个下县,官员就要六人,再加上四五十人的六曹书吏,以及三班差房的捕快老头,数量至少七八十人,每一个人都能盘剥百姓。”

“大县的情况更严重,吏员有可能突破百人!”

“由于他们自持乃是读书人身份,因此他们全都不屑于耕种劳作,吃的是禄米,盘剥的是穷人,而一县之地的百姓不但要供养官员,同时还要供养数量庞大的冗吏……”

“云朝共有一千五百三十个县衙,意味着至少二十万读书人担任官和吏,但这只是县级衙门的官和吏,朕尚未计算县衙以上的官员。”

“如果全加起来,数量更加庞大。”

“比如,州级的官员,冗官情况更严重,云朝三百六十个州,官员和书吏至少三十万读书人!”

“再往上的路级,冗官情况倒是少了,但是冗吏情况更严重,仅仅吏员据说高达五十万!”

“继续往上,还有朝堂级别的重臣……”

“虽然朝堂重臣的数量少,有资格上朝的仅仅一千余,但是云朝京城的四品以下京官,太上皇时代已经高达五千人余人。”

呼!

杨一笑缓缓吐出一口气,目光俯视高台下的大唐臣子,问道:“诸位爱卿,是不是都感觉脑中嗡嗡作响?虽然你们以前听说过云朝冗官的说法,但你们肯定没有细心去推算过官吏的数量吧。”

“现在听朕说完之后,你们心里是怎样一种感觉?”

“县衙一级,二十万,州域一级,三十万,路级冗官和吏员,接近五十万,朝堂重臣和京城的京官,六千余……”

“这是高达百万人的数字……”

“而这百万人的出身,几乎有九成是出身士族,他们世世代代把持学识,他们宣扬读书人才可以做官,百万人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即使云朝皇族想要支持变法但却有心无力。”

“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宰相,他的悲惨结局就是因为想动摇这个团体,可惜哪怕有皇族支持,他最终还是死在变法之下。”

杨一笑说到这里,目光炯炯闪烁锐利。

陡然他声音变高,语气也变的严肃,沉声道:“朕意识到,不能只让读书人做官,否则只需要百年时间,我大唐就是下一个云朝……”

“也因此,朕要更改自古传承的古制!”

“文人固然还是可以继续科举当官,但是大唐的士卒以后也可以做官。”

“不要担心他们不懂学识,也不要嘲笑他们很多人不识字,其实在朕看来,做官不一定非要有学识才行。”

“尤其是基层的官员,直面的是黎民百姓,和百姓打交道不需要之乎者也,治理基层需要的是了解种田耕作。”

“哪个季节该播种,哪个季节该灌溉,天旱怎么抗旱,水灾怎么治水,这些根本不需要读书人去担任,这些职务完全可以由普通人胜任……”

“恰恰咱们大唐的士卒几乎都是普通人出身。”

“朕认为,他们是最懂民生的人。”

“因此,朕认为他们才是最适合担任基层官员的人。”

……

杨一笑的声音变得更加激昂,大声道:“朕,大唐皇帝杨一笑,欲改古制,变法吏治。”

“朕要封赐五千官员,去那乡里民间任职,曾经读书人才能做的事,他们做,从此以后的大唐,县衙官员不再是最基层的官……”

“开此先例之后,这便是朕定下的大唐祖制!”

杨一笑说到这里,陡然向着高台下面的远处招手,他声音更加激昂,但却饱含浓浓亲切:“朕的将士们,速速上前来,今日,朕与你们卸甲归田。”

“你们跟随朕已经很久,朕不忍心让你们继续在沙场上搏命。”

“趁着这次封赏有功之臣的大朝会,以及朕决定更改历代吏治陋习的机会,朕封赐尔等,个个都是官身。”

“以前的历朝历代,朝廷只有县衙,由县衙直接治理百姓聚集的村和庄,读书人不懂耕作但却有各种门道盘剥穷苦,朕绝不允许大唐如此,所以朕要你们去做最基层的官。”

“尔等都是赤诚老卒,可愿意为朕分忧吗?”

杨一笑最后这句话问出之后,整个地面仿佛微微的震颤,那是因为五千个老卒哄然跪地,一万个膝盖砸在地上引起的摇晃。

“愿为陛下分忧……”

“愿为陛下分忧……”

五千个铁血老卒,曾经为杨氏征战沙场,如今齐声暴吼,发出了新的呼声。

杨一笑仰天,大笑,随即,手臂微微冲着五千老卒一挥。

“朕,准备新设两级机构,县衙下面设立镇,镇下面设置管理区,一个镇,管辖三到五个管理区,每个管理区,负责十个村和庄。”

“尔等,便是这两级官员……”

“按照沙场军功,或是担任镇令,或是担任管理区的区令。镇令之官职,设置为七品,与当地县令齐平,可以共商民生政务。”

“你们担任官职之后,既要接受朝堂吏部的考核,同时也有权直接向中枢上奏,听清楚,这个中枢不是中书省的中枢,而是朕,你们有权向朕直接上奏关于任职之地的民生政务。”

随着杨一笑的宣布,五千老卒再次暴吼,声音直冲天际,仿佛连云空都要被掀翻。

至于大唐的文武百官,这时已经明悟杨一笑的国策,心中无不生出一念,意识到这种改制将会极大有利于帝王集权。

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平衡文官体系,以后在大唐做文官,不只是读书人独享了啊。

……

大唐改制,天下震惊。

自古以来传承的读书人做官规矩,从此以后意味着再也不是必须遵守的规矩。

这个消息仅仅数天时间,已经被中原各方所知晓,顿时全都召开臣下,议论大唐的新国策。

甚至就连远在草原的金国,完颜璟也在细细研读一份飞禽传书,这是安插在大唐境内的眼线密奏,信上详细记述了大唐的最新举动……

几乎同一时间,泾县山中新城,由于杨一笑尚未起驾回京,因为大唐官员依旧在城中随驾。

这里是大唐的小京,拥有着可以召开朝会的地方,因为帝王和臣子离开京师一个多月,但是丝毫不耽误大唐的各项政务。

早朝照样开,散朝各自忙,而官员们在忙碌政务的闲暇之余,最想讨论的就是陛下推行的新政。

山中之城,某个院子。

宋老生笑呵呵的喝着茶,手抚长须慢悠悠开口:“昔年战国末期,秦始皇横扫天下,采用李斯建议取消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从那以后,郡王之权大为集中,然天道轮寰平衡,世事有一利就有一弊,郡县制集中了君王的权利,也孕育了世家的出现。”

“世家出现之后,把持学识以为利器,从那以后,号称天子与士族共治天下。”

“而今陛下之新政,县域之下新设两级,不但极大程度的有利民生,而且还能削弱士族文官体系,从今而后,士族再也难以尾大不掉也。”

在宋老生的旁边,唐青云慢悠悠的开口,微笑道:“自古都说,皇帝只有一人,若想治理天下必然借住读书人。”

“而读书人经过代代传承,最后必然会形成世家,世家盘根错节相互通婚,渐渐就会变成庞大无匹的门阀。”

“门阀传承千载,尾大不掉之势,异族入侵他们卖民族,利益缺失他们逼皇帝,这种臭毛病持续了数百年,终于要被陛下的新政所打掉……”

宋老生点点头,继续慢悠悠分析道:“陛下真是学究天人啊,治军治民治政皆有精通,此次新政加设两级衙门,县之下设镇,镇之下设管理区,镇之一级设镇令一人,副镇令五人,分别管理农林牧副渔之事,再设税收所一处,治安所一处,忠君爱国宣传所一处,这样加起来总共需要九人!”

“九个人,都是陛下的老卒,他们直面最基层的民间百姓,管辖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国策如果能够一直持续,我大唐的国运即使三百年以后也无无忧虑。”

“最关键的是,俸禄开出去的并不多……”

“这九人的官职按县府之位递推,而我大唐县级官员的品级是九品,虽然陛下把乡镇级别定位十品,但却设置镇令的官职是九品。”

“这是何其精妙的平衡之术啊!”

“乡镇的八个官员的批示十品,但是镇长提半级变为九品,如此镇长的级别就和县级官员齐平,有权参与一县之内各类大事的议定。”

宋老生说到这里,目光看向躲在角落里喝酒的刘伯瘟,笑着问道:“刘兄弟,你说说,陛下如此刻意为之,其中有何深谋远虑?”

老刘喝酒的时候话多,一仰脖先是滋溜一大口,然后,嘿嘿坏笑道:“关于这次国策,你们看到的是有利民生,看的是皇权可以深入基层,但是咱老刘眼里,看到的却是士族灭亡……”

“陛下刻意设置镇长和县令平级,虽然名义上要接受县令节制,但其实同级官员有独立管辖之权,如此一来,镇令不但会分担县衙的职责,而且还抢夺读书人出身的文官权利。”

“镇级官员不需读书人,直接和百姓打交道,管的是开荒种田,问的是百姓民生,这种小官让退役老兵担任,老兵本就是百姓出身,不但熟知民间之事,而且对陛下忠心。”

“所以,新政哪怕是人人谈之变色的变法,但是,咱们大唐的根基不会有任何动摇,原因很简单,老百姓过的更好了。”

“最主要的是,老卒们忠心啊。”

“如果大唐以后的帝王都能这么干,都从自己最忠心的老卒之中任命镇令,嘿嘿,咱们大唐千年国运都是有的。”

“而那些号称国灭族不灭的门阀士族……

“注定要灭亡!”


  (https://www.bsl88.cc/xs/4120063/1999532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