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流放后,老祖宗领族人富甲一方了 > 第34章 村民太实在了

第34章 村民太实在了


裴承宗已经年过四旬,哭起来却像孩子,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裴朝歌无奈的揉揉额头,实在看不下去:“好了,哥哥。”

  “我这不是回来了吗?在杜家的事情都过去了。”

  “杜家也没苛待我,我和宝儿都好好的。”

  “以后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好好生活,再也没人敢欺负我了。”

  她见裴承宗似乎没有停下的架势,只能苦口婆心的哄孩子般劝导。

  裴承宗其他都没听进去,就最后一句觉得说的对。

  裴朝歌现在的头脑气势,确实没人能欺负得了,裴家上下还得指望她呢。

  “那也不能这么算了!”裴承宗终于停下哭声,胡乱抹了一把眼泪。

  一想到杜家那小子,恨得牙根直痒痒,思忖片刻:“我是不能奈何他了。”

  “仲雍还在朝为官,让他想想办法。”

  话毕大步流星的走进屋子,要写信给裴仲雍,尽可能的给杜宗宪使绊子。

  “二哥只是驻守边塞的武将,怎能和刑部官员有瓜葛?”

  “二哥没准受家里牵连,情况不好,我们不要麻烦他了。”

  裴朝歌高声劝道。

  但裴承宗不为所动:“他是你二哥,妹妹受欺负了,怎么不出手?”

  裴朝歌摇头叹气,裴承宗愿意写就写吧,写完心里能舒服点。

  裴仲雍是稳重性子,应该不会随意乱来。

  “姑姑,学生信息都登记好了”

  裴琮一一接待过村民后,过来向裴朝歌复命。

  裴朝歌接过查看,共有55名孩童,在5岁到12岁之间,男孩居多。

  加上族中11个年幼的孩子,一共66名。

  裴家能出6名先生,学问都不差,年纪四十到六十之间,重体力活干不了,教书正合适。

  蹙眉深思片刻道:“可以先设立六个班级,每班11人。”

  孩子们基本都没有正式学习过,水平一致,统一教学应该没问题。

  “先上半天学,下午回家温习”

  有些年纪稍长的孩子还要回家帮忙,特别现在是收割时节。

  “先这么安排,要是有问题,以后再调整。”

  “誊抄一份学生信息给林老汉,再将我的打算转告他,看他怎么说?”

  “好”裴琮点头离开。

  裴朝歌复又看到后面长长的礼单,凤眸慢慢变大,诧异道:“这么多吗?”

  快步走到前院,见族人们围成一圈,三三两两的议论着。

  裴朝歌上前,越过众人,朱唇不禁张大,这也太壮观了。

  她不是说量力而行吗,村民们是将家底都搬来了吗?

  只见空地上堆着20多袋粮食,好似小山一样。

  裴朝歌绕过粮食,感觉自己进了养殖场。

  6只鸭子对着旁边的十几只鸡,嘎嘎叫着,似乎十分厌恶。

  一旁还拴着4头猪,正哼哧哼哧的拱地找食吃。

  另一旁长桌上堆着不少腊肉、鸡蛋、布匹、瓜果蔬菜等,甚至还有盐巴。

  柳氏见裴朝歌半天没说话,轻声询问道:“族长,这些怎么处理?”

  裴朝歌万万没想到村民们如此大方,或者知道裴家现在困难,竟送来这么多。

  如果退回去,村民肯定不会要,搬来搬去,白费功夫。

  只能让裴承宗他们尽心尽力教授,以后有机会再回馈村民吧。

  南华岛的村民真诚善良,让人心生暖意。

  “大嫂,腊肉等要吃的时候,直接搬到厨房,交给裴唐佐。”

  “裴平昌,带人在菜地旁边收拾出一块地方,用栅栏围起来,饲养鸡鸭。”

  “再搭一个小棚子,作为猪圈。”

  “我记得后山山脚有一个洞穴,干燥隐蔽,让人将粮食都搬过去。”

  柳氏和裴平昌颔首称是,立刻照办。

  “这么多吃点,够我们吃好几个月了。”一个妇人满脸笑容道。

  “可不是吗,没想村民这么实在。”旁边一个妇人感叹道。

  “看来我们来了好地方,物产丰富,民风淳朴。”

  “没错,都是托了老祖宗的福啊!”

  族人们见有这么多吃食,都很高兴。

  虽说赶海和进山采摘能也能勉强果腹,但终究不稳定,万一没收获,一百多人岂不是要饿肚子。

  现在见到这么多粮食,心里踏实极了。

  “族长”陶氏处理完生蚝,犹犹豫豫走过来,似乎有话要说。

  “何事?”

  裴朝歌以前与陶氏不熟,这几日相处,感觉她勤劳能干,热情有活力,印象很好。

  特别是赶海收获颇丰,每天餐桌的海鲜都不重样。

  陶氏见裴朝歌面容和善,与刚刚痛骂裴伯昌时完全不同,于是鼓足勇气。

  “族长,我其实除了赶海,还会捕鱼。”

  裴朝歌微挑黛眉,眼中闪过惊喜。

  陶氏试探问道:“但没有渔船,我想能不能让裴平音做一艘。”

  她知道裴平音很忙,整日脚不沾地,不知道这个要求能不能满足。

  裴朝歌敛眉思索片刻:“造渔船是好事”

  听说南华岛周围海鱼极多,要是能出海打鱼当然好。

  “但裴平音会造船吗?”

  裴平音的木工技术了得,但造船可没那么简单,是另一项技术了。

  陶氏见裴朝歌同意,顿时松了口气:“族长,我夫君柳辙出海多年,对船的结构、制作非常熟悉,简单的渔船,能轻松画出图纸,也能给平音提建议。”

  “我只要一条能捕鱼的小船即可,没有多复杂。”

  “太好了”裴朝歌展颜一笑。

  “我见过后山有榉木,是造船的绝佳原料,明日我让人砍几棵回来。”

  “多谢族长”陶氏得偿所愿,笑的十分灿烂。

  “我应该谢你才对”

  陶氏一家是被裴氏牵连才流放的,他们没有抱怨,反而积极生活。

  柳辙、柳欣桐也都尽自所能,利用周围一切,改善生活,为族人造福。

  裴朝歌很高兴能有这样亲戚,比裴伯昌等恼人的子孙强太多了。

  林家,林老汉坐在椅子上,眉头皱在一起,拿着裴琮送来的名单犯了难。

  裴朝歌的提议,他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只是他虽是里正,但认识的字却不多。

  村里基本被朝廷遗忘了,也没什么需要书写的。

  即便村里有事需要记录,他都是连写带画,自己能看懂就行。

  裴琮身姿挺拔,端坐在椅子上,问道:“可是记录有什么问题?”


  (https://www.bsl88.cc/xs/3905996/1111109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