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流放后,老祖宗领族人富甲一方了 > 第102章 全家齐上阵

第102章 全家齐上阵


程楠神色变得郑重:“小姐请讲。”

  “我想要大量的青砖、瓦片。”

  裴朝歌看着田里忙碌的族人和船工,一共两百多人,总借住在祠堂、学堂也不合适。

  裴家最好有自己的房子,真正的安身之所。

  两百多人,按照每家一间房,至少需要40间,工程量巨大啊。

  程楠瞬间明白了裴朝歌的意思,可裴家还要经营作坊,采买就会花费好多银钱。

  再购置大量青砖,怕是不够,微蹙眉道:“小姐,不如缓一缓,等作坊步入正轨,银钱充裕时再建不迟。”

  裴朝歌黛眉微蹙,要是以后有足够的有钱,她还有更多的作坊要做,酿酒、榨芝麻油、还想建港口呢。

  做生意永远不会有资金足够的时候,她总是想踮起脚尖摘苹果,跳起来搏一搏。

  “你到薛家找崔管事,我与他算有些交情,我们先付一半的货款,剩下的今年年底结清,利息按市场价给。”

  程楠眨眨眼,小姐这是要赊账?

  “记住要品质最好的青砖。”裴朝歌嘱咐道,飓风的威力太大,房子必须建的结实。

  “好”程楠重重点头,裴家财力雄厚,他从未借过钱。

  既然小姐想这么办,他一定全力以赴。

  “告诉周鑫、尹西,尽量低调行事,我目前不想让人知道裴家在做生意。”

  裴朝歌嘱咐道,孙家一直记恨裴家,皇上的眼线刚刚才走。

  “你们分别采买,平日尽量不要见面。”

  “船只最好从不同的港口,在不同时间出发,船夫务必可靠老实。”

  程楠郑重点头,一一记下,不再耽搁,当即乘船离开南华岛。

  裴朝歌看着船只远去的残影,摸了摸空空如也的钱袋子,一张银票都没了!

  要是崔管事同意,她还会背上不少外债,任重而道远啊。

  ——

  翌日清晨,裴朝歌早早带着族人和船员下地。

  经过前几日的努力,已经将田里多余的水排干净,清除了石块。

  眼看到了第二轮耕种的时节,必须尽快插秧,否则未来口粮成问题。

  因此裴朝歌号召全员参与,一部分人犁地松土。

  另一部人和她去挑粪,沤几日后再施肥。

  幸好飓风没有经过蓄粪池,否则漫天是屎,那场面想想就受不了。

  石大勇则每日带着十几个村民,建造作坊。

  他们手脚麻利,效率极高,没几日青砖便垒了起来。

  裴朝歌规划了未来族人和船工的居住房屋位置,主要在作坊四周。

  临近水源,又方便到作坊工作。

  石大勇没想到裴朝歌要这么多房子,一时有些为难。

  村里人以往最多盖两间房,大家一起努力,几日便可完工。

  可这么多房子,没几个月是盖不完的。

  村里人都是务农为主,特别是农忙的时候,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

  裴朝歌知道他的顾虑:“你认识职业建房子的吗?”

  村民因为感念裴家教书、提供文具,愿意帮忙盖几间房。

  但是几十间房屋,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必须找专业人士。

  石大勇挠了挠头,思索片刻:“我认识隔壁村的刘家人。”

  “他家手艺不错,我的手艺就是他家老爷子在世时教的。”

  “他们愿意来吗?工钱好商量。”

  裴朝歌一听来了兴致,马上问道。

  石大勇点头道:“很可能,他家人多地少。”

  “地都在山上,平日收成不算好。”

  有富裕劳动力,也想多一分收入。

  “甚好”裴朝歌笑着说道:“我管吃管住,工钱给的足。”

  ——

  经过几日努力。众人犁地、施肥全部完成,裴朝歌十分满意。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潘旭等人的帮忙,效率大大提升。

  裴家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实战,也能熟练的干活。

  大家都清楚,未来几个月的口粮都靠这次耕种了。

  田地里沟壑、田埂整齐,土质松软,富含肥料。

  小河从中间流过,河水源源不断流向四周田地,形成上好的水田雏形。

  裴朝歌高兴极了,准备再接再厉:“将秧苗抬过来了吧。”

  飓风来临时,好不容易将秧苗转移到山洞里才躲过一劫。

  否则现在裴家有再多的土地、人手都没用。

  绿油油的秧苗长势极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尽情伸展着枝叶。

  “开始插秧吧!”

  众人辛苦多日,等的就是这一刻。

  为了赶进度,几乎所有人都来到田里。

  大家戴着草帽,挽起裤腿,赤着脚进入水田,小心翼翼的将秧苗插到泥土中。

  “浅插插稳、插直插匀。”

  林老汉高声嘱咐着众人。

  他担心裴家人第一次插秧,不够熟练,或者犯错影响日后产量,专门带着林大郎来帮忙。

  “注意秧苗的间距,不能过密,也不能太稀疏!”

  “泥浆不能过厚,注意水层高度。”

  裴家人和船工基本都没种过地,学的十分认真。

  众人边看边学,现学现用,虽然动作生涩,宛若刚刚学步的孩童,但神色认真,一丝不苟。

  “挺好的!”

  “小心踩到秧苗!”

  “不能插的太深!”

  林老汉一直在田里查看情况,在田埂上来回穿梭,时不时鼓励纠正。

  林大郎在最前面,一言不发,低头插秧,亲身示范。

  众人跟在他身后,观察他动作,插秧的间距,甚至移动的步伐。

  裴朝歌前世十分注重岳南农业,经常到田间地头,体察民情,参与过种植。

  但多年没有种过了,也觉得生疏,好在有林氏父子帮忙。

  烈日炎炎下,众人在田地里,挥汗如雨,辛勤耕种。

  接连几日,大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刻不停的赶进度,生怕错过时节。

  尽管每天都很辛苦,但回头看见地里尽是长势极好的秧苗,想象着日后是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穗,给人莫名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瞬间有了动力。

  裴唐佐也将早餐和晚膳做的极为丰盛,各种鱼肉换着样做,为族人补充体能。

  潘旭等人与裴家人一样干活、用餐、休息,感觉完全融入了裴家,每日充实又踏实。

  裴朝歌发现插秧这几日,晚间睡眠出奇的好,几乎倒头就睡。

  以前将宝儿哄睡,还要在想想日后裴家如何发展、做什么生意之类的。

  现在哄着宝儿,孩子还没睡,她先睡着了。

  经过几日努力,在时节过去之前完成插秧。

  众人身体疲惫,但精神都很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嫩绿的秧苗整齐的栽种在水田里,郁郁葱葱,给人以美好的希望。

  “裴姑姑,程楠回来了!”柳欣桐兴冲冲的跑回来。


  (https://www.bsl88.cc/xs/3905996/1111103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