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流放后,老祖宗领族人富甲一方了 > 第152章 第二个岳南?

第152章 第二个岳南?


柳欣桐一愣,裴家资金充裕,话本子、制糖等生意也会有进项。

  前几日刘壮还说,同村的人羡慕他们遇到这么好的主家,也想来干活。

  资金和人手都不是问题,还有什么前提?

  “族人们会同意的。”

  裴朝歌颔首,凤眸望向远处:“尽管后山是裴家的地界,但这里毕竟是南华岛。”

  “需要林老汉和村民们同意。”

  若是一切顺利,以后生意越做越大,肯定瞒不了当地村民。

  “这里毕竟是他们的家乡,万一他们认为有风险或者不喜欢异国人来。”

  “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建议。”

  裴朝歌始终感激村民对裴家的帮助,也尽可能回馈村里人。

  对于善良淳朴的村民,她希望先得到他们的同意。

  “裴姑姑,你说的对。”

  二人都是行动派,即刻来到林老汉家里。

  柳欣桐一来就跑去找林六娘玩,她相信裴姑姑能独自搞定。

  林老汉笑着欢迎,示意裴朝歌坐下。

  “您身体怎么样?昨日听李大娘说您身体不适。”

  裴朝歌关切问道。

  “就是天气热吃了隔天的西瓜,闹肚子了,今天已经好了,不妨事。”

  林老汉身体一向硬朗,无所谓的摆摆手。

  “听说裴家给朱先生送了不少东西,今日我家老婆子去,朱先生还说着感激的话呢”

  “举手之劳,我们刚来时,乡亲们也帮助了很多。”

  裴朝歌简单寒暄后直奔主题,说明会有大晟和南洋的商船来,将南华岛作为贸易中转站,到时后山港口可能会有很多人来。

  林老汉惊叹于裴朝歌想法大胆,以及能将各国商人招来的能力和魄力。

  他也去过后山海港,没发现也从未想过,那里竟然是天然良港。

  同时忧心道:“这样会不会触犯禁海令?”

  裴朝歌拿出誊抄的禁海令,念给林老汉听,南华岛不在其中。

  “即便有问题,也是裴氏一族承担,绝不会牵连村民。”

  林老汉摆摆手,他岂是担心被连累,而是担心裴家人遭到惩处。

  “异国人,会不会有人像倭寇一样?”

  林老汉至今想起倭寇都做噩梦。

  “绝对不会”裴朝朝拍着胸脯保证。

  “我会约束来的海商,不到村里随意走动,保证村民安全。”

  林老汉想起前几年禁海令实行之前,岳南港口的繁盛,随处可见高鼻深目的异国商人。

  绝大部分人都是来做生意,一心求财,想来和倭寇那样的盗贼不一样。

  “我想建客栈、食肆等店铺,到时会雇佣村里人,工钱绝不会亏待。”

  “村里人也可以制作吃食、手工艺品或者南华岛特产,到海港售卖。”

  人流量就是商机,来的人要不就是富商大贾,要不就是大管事,都是不差钱的,消费能力定然不弱。

  村民没有本钱参与海外贸易,但从海商身上赚点小钱还是很容易的。

  “以后即便某年收成不好,遇到灾荒年,村民还是有进项,不至于揭不开锅。”

  “到了农忙时节,我不会耽搁村民耕种,定会让他们回家种田。”

  “南华岛有外国人来,不仅能带来货物,也能交流文化和技术。”

  “当年在大晟人眼里,岳南只是偏僻的蛮荒之地,是老祖宗一步步将家乡发展起来。”

  “其中海外贸易的繁盛,功不可没。”

  当年海上贸易给全国输送不计其数的货物,每年给朝廷上交高额的商税。

  裴朝歌滔滔不绝的说着种种好处,希望能得到支持。

  林老汉认真听着,没有回答,他低着头,裴朝歌看不清神情。

  轻声问道:“林老汉,觉得怎么样?”

  半晌林老汉抬头看向裴朝歌,眼眶微红:“临水村百姓何德何能,能得裴家人如此照拂。”

  裴家人在自己地界做生意,完全可以不顾及村民。

  可裴朝歌却想着事先征得村民同意,足以见得把他们当回事了。

  南华岛一直偏僻落后,村民除了在地里艰难刨食,没有其他出路。

  要是有在家门口就做工赚钱的机会,怎么会有人拒绝呢?

  裴家人一来就剿灭倭寇、建学堂、免费提供文具,还低价卖给村民糖。

  他们为村里人做了这么多,人心都是肉长得,村民怎么会不感动?

  而且禁海令,不仅仅害了裴家人,也让村里人饱受苦楚。

  南华岛很多岛民都出海打鱼,特别是远海的鱼多极了。

  要是运气好,遇到石斑鱼之类的,卖到岳南酒楼,能大赚一笔。

  禁海令一下,等于断了村民的一条财路,只能靠种地为生。

  如今好了,裴家做生意想着照顾村里人,村民们不只是依靠田地,压力会小得多。

  “裴族长,我会召集村民通知,看看大伙的想法。”

  要是别的家族这样做,他可能会担心被连累或者外国人到村子里闹事。

  但裴家人不会,他相信裴朝歌。

  裴朝歌笑容满面,笑意直达眼底,没想到林老汉这么支持。

  “多谢,事成后必有重谢。”

  送上特制的香品,带着依依不舍的柳欣桐离开林家。

  此时正午阳光正好,碧蓝的天空好像水洗过一般,清透干净,让人心情莫名的好。

  柳欣桐看着一望无际的稻田,绿油油的秧苗长大了不少,甚至隐隐看到稻穗颗粒。

  “姑姑,你说南华岛会成为第二个岳南吗?”

  在老祖宗建设岳南之前,其实和南华岛没什么两样。

  前朝人普遍认为岳南偏远、落后,岳南人目不识丁,几乎很少有人来,除了被流放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大梅岭阻隔了岳南和中原先进地区的交流,货物进不来也出不去。

  是老祖宗另辟蹊径,开展海外贸易,带来源源不断的货物和商机,使岳南有了独一无二的优势。

  越来越多商人为了利益,来岳南做生意,带来先进的文化、技术,更多的人了解岳南,逐渐使岳南和中原紧密联系起来。

  同时老祖宗大力发展文教,让岳南的孩子读书识字,参加科举。

  柳欣桐看向裴朝歌,怎么感觉族长和老祖宗当年做的很像?

  “或许吧”裴朝歌语气轻快,带着从容自信。

  “咦,那不是朱先生吗?”

  柳欣桐眼尖看到不远处的朱元瑞主仆。


  (https://www.bsl88.cc/xs/3905996/1111098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