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官场风云,从省政府开局谭红夫 > 第38章 总编不同意署“本报记者”,姜老师怒了

第38章 总编不同意署“本报记者”,姜老师怒了


第二天一上班,《江南文化报》就忙碌起来。

  姜老师忙着编辑五一文化用品公司的专题稿件,钱老师忙着设计版面,李仁盛也一起的参和着,怎么把版面设计好。

  这时,他拿着五一文化用品公司提供的照片,就要把武建雄的照片摆在第一期的第一个位置,把中央领导视察的照片摆在中间的位置。

  谭文马上把自己的方案说出来,怕钱老师和李仁盛不同意,就特意说明是武建雄的意思。

  李仁盛忙说:“那你跟武总说一下,按照这个方式摆。”

  谭文只好说:“我开始跟他讲了,他不同意。”

  李仁盛见谭文这么说,就只好按照谭文的方法来了。

  这时,姜老师把谭文写的专题稿,一口气看完,花了两个来小时,就拍着桌子笑着:“小谭,你这个鬼崽子,你这专题写得太好了啊,这都不要改了。”

  “就这么发,不要动笔了。”

  “马上送印刷厂去排版。”

  李仁盛惊道:“不要改一个字啊?”

  “别出错啊。”

  姜老师忙说:“小谭的文笔很好,这思路也很好。”

  “我都写不出来。”

  “我们报社没有谁能写出来。”

  这一连串的话,把李仁盛都给绕进去了。

  李仁盛拿着了姜老师签发的稿件,还是看了一下。

  发现,谭文写的专题稿,确实很不错,这文笔,真的是报社的记者编辑都无法比的。

  他考虑这期报纸,只刊发六千字,就只看了六千字。

  然后,他看到了谭文署名为“本报记者”时,想了想,就本能的把本报记者划掉,只让谭文署名。

  然后,交给谭文说:“这是广告专题,这本报记者就不要标明了。”

  这下,谭文可不答应了。

  自己的运作,就是冲着这个“本报记者”来的。然后好向省政府办公厅证明自己的身份。

  他忙说:“总编,那不行。”

  “武总就是看在以本报记者的名义发稿,他才同意的。”

  “如果不以本报记者的名义,他就不会答应。”

  “那这版面做了,他的钱都不会付。”

  李仁盛的心里有一种莫名的不舒服,就郑重的说:“这是广告啊。”

  “不能标明记者。”

  姜老师听到了,走过来说:“李仁盛,你这话就不对了啊。”

  “上半年,报社不是刊发一次企业的专题吗,也是用了本报记者的名义发的。”

  李仁盛只好说:“小谭是临时工啊。”

  姜老师马上瞪眼说:“那你发记者证给小谭干什么?”

  “你把记者证都发给他了,不承认他是本报记者啊。”

  “小蒋和小程也是临时工啊,他们都署了编辑了,小谭一直还没有署编辑。”

  “现在还是他搞钱回来了,署个记者的你都不答应啊。”

  “八万块钱,你去搞一下试试,看你能搞到不。”

  “你不同意,我打电话给厅长。”

  李仁盛惊得马上笑着:“好好,以本报记者名义发。”

  “要是出什么事了,我担待。”

  姜老师生气的说:“这你也怕出事,那这广告别做了。”

  “小谭,你拿到别的报社去做。”

  “武总就是看好你的文章,才同意的。”

  “你随便拿到哪个报社,人家都会同意。马上给你署名本报记者。”

  谭文被恩师这一番话,感动得激情澎湃。也没想到,恩师对这些都是一门清啊。

  自己带着这笔广告,那真的是香饽饽,随便到哪一家报社去,人家都会热情的欢迎,马上给他“本报记者”的名义发稿。

  没有谁会像李仁盛这么糊涂。

  他不是为了借此机会进省政府办公厅,真的会拿着这笔软广告,马上跑到别的报社去。

  钱老师惊得急匆匆的赶过来:“老李啊,你怎么糊涂了啊。”

  “这是软广告啊,报社都是以记者的名义发稿,人家企业才高兴做。”

  “你不要小谭以‘本报记者’的名义发稿,那版面做出来了,人家都不给钱,你不是白忙一场吗。”

  李仁盛这才点了点头:“好好,以‘本报记者’名义发。”

  “把我的名字也加上去。”

  姜老师惊了一下说:“你加什么名字啊。”

  “你插进去,小谭以后怎么好再拉广告啊。”

  “人家就是看到小谭的文章写的好,就会高兴的给广告。”

  “你把名字加进去,人家都搞不清是谁写的,谭文再去拉广告,就不顺利了。”

  这一番话,说的李仁盛哑口无言。

  钱老师心痛钱啊,马上点了点头:“姜老师说的对,这不能乱加名字。”

  “小谭,你快把稿件和照片送印刷厂去打清样。”

  “我把版面画好了,你下午送给印刷厂排版。”

  谭文答应着,就拿了稿件和照片,马上赶去《江南日报》印刷厂。

  他知道,这稿件先让印刷厂编排室录入电脑,然后,由编排室校对好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后,再出清样,让报社编辑校对一遍,就排版印刷。

  李仁盛忙提醒着:“小谭,你等下去把车加油啊。车可能没有油了  。”

  谭文马上想到,那车是快没有油了,马上答应着。

  钱老师忙从身上拿出二十元钱递给谭文:“你加了油,拿发票回来报啊。”

  谭文马上接着了钱,就快速下了楼,打开车库,上了车后,启动了车看了一下,发现车里的油是不多了。马上开着“新闻采访车”赶往印刷厂。

  路程也是两公里远,不到五分钟,谭文赶到了江南日报印刷厂。

  江南日报印刷厂编排室,在江南日报社新闻部的楼上。他赶到了编排室,把稿件和照片交给了一位四十来岁的潘大姐。

  “哎呀,小谭,你不错啊,在五一文公搞到广告了啊。”

  “那要请客啊。”

  潘大姐接着了谭文递上的稿件,看了一下,高兴的笑着。

  这些编排人员和他的关系都好,就纷纷的跟他开玩笑,要谭文请客。

  “好好,我请客。想吃什么?”谭文忙答应着。

  他知道,这些编排人员不会出去吃饭,就是买一些零食给他们吃。

  大家毫不客气的说出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谭文马上下楼,跑到附近的商店,买了十多元的零食,想到编排室有几个男的,买了几包两元一包的香烟,赶回了编排室,高兴的送给这些大姐大哥们。

  潘大姐正把谭文的专题稿快速的录进电脑,看了谭文的文章,都惊喜的夸赞着:“小谭的文章写的很好啊。”

  “这比我们江南日报的记者的文笔好多了。”

  “我们江南日报没有哪个记者能和他比。”

  一个男校对笑着:“小谭的杂文也写得好呢,他那篇编后感,就写得很有新意。我估计,那文章的影响力会很大。领导看了肯定喜欢。我看啊,小谭将来前途肯定不错。”

  谭文听了,不由感叹,这些编排室的人员,也都是人才啊。

  前世,自己就是不懂官场规则,错失了进入官场的机会。

  现在,他要盯着这一期的专题广告,等明天报纸出来了,那就真正成功了,千万不能在中途出现意外。


  (https://www.bsl88.cc/xs/3866000/1111109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