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劳谦君子(上)
只是一小块鹿肉,显然并不能满足呼噜的胃口。
他又从篝火处取过一整条烤鹿腿后,才满意地大快朵颐起来。
比起迹天涯口中的咸盐来,呼噜更在乎的是每次都可以填饱肚子的快乐。
“我们还有多久才能到呀,每天不停地计步数,搞得我脑瓜子都快要爆掉啦!”女娲一边抱怨着,一边抢过了呼噜手里的那一小串肉,放在嘴边吹了吹。继续吐槽道:“我们华族全加起来也不过才那么点人,却要搞出这么大的领地来,根本就不够用嘛!”
每当女娲抱怨时,迹天涯就会丢出一个能够让她安静许久的问题:“我们已经走了多少步了?”
“三十三万三千步!”女娲回答的很干脆。
这倒是有些出乎迹天涯的意料,毕竟这么大的一个数字,可不是一个小孩子张口就能蹦出来的。不过这个孩子如果是女娲的话,倒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如果加上开始记步之前的五天行程的话,差不多已经走出有四百公里左右了。”迹天涯对照着心中的‘地球仪’又估算了一番后,回复道:“应该是快到了。”
正开始为自己的冲动生出些许懊悔的迟意,一听说快到达目的地了,瞬间如坐针毡。
“到了又如何,转一圈再折腾回去吗?”
迹天涯正在盘算要怎么才能和一个孩子解释明白他的谋划时,却听女娲接着说道“我觉得你不能老是带着华族东跑西颠的,应该多干点正事才对!”
听到自己千辛万苦去做的事业,正被一个孩子说成了是不干正事的行为。
迹天涯不禁有些恼怒,刚欲开口反驳。可转念一想,自古英雄出少年,他或许应该听听女娲的意见,也许能得到一些启发也说不定。
他调整了一下刚刚变得有些生硬的面部表情,笑着问道:“那你觉得怎样才算是干正事呢?”
女娲瞪个大眼睛,上下打量着迹天涯,露出了一个难以置信的表情。“你长了这么老大,不会连什么是正事都不知道吧?”
迹天涯耸了耸肩,将双手一摊,认真地说道:“还请赐教。”
“生孩子啊!”
此话一出,迹天涯瞬间石化。
一旁正大口啃着鹿腿的呼噜,也被这句话噎的捶胸顿足。直到喝过药寻递过来的一碗水后,才终于将那块卡在嗓子里的一大坨肉给咽了进去。
还有河理、迟意等等,所有人听清楚这句话的人,都被雷的呆若木鸡。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华夏文明里对于传宗接代的执念,始成于斯。
在那个自由奔放的时代,虽然还没有孕育出朱熹理学的糟粕思想。
人类更不会意识到,他们从生理成熟起,脑子里每天都在想的事,其实是生物界里最正经的大事。
只不过那个时候人们脑子里想的,都是“做事”的过程而已。
并没有认真去考虑过,如果放任这件事去发生后,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更不要说去正视当那个结果产生后,人类所应承担的责任。
文明与蛮荒的区别,就是后者仅凭本能去做事,行为全凭本能产生时的头脑一热去指引。
属于随心所欲的过程导向,结果只是作为一个必然产物去存在,与事先的过程并无联系。
而前者,会正视自己的本能。在清楚的知道结果后,由受大脑理智控制的行为去满足本能的需要。
属于未雨绸缪的结果导向,过程是为了结果服务的。
以饮食为例,处于蛮荒状态下的人类的饮食,是饿了才会想到要吃点东西。
而文明状态下的人类,则是我得吃点东西了,因为我不吃东西就会饿。
主动努力,去满足欲望,叫生活。
被欲望驱使,被迫着努力,叫生存。
几万年来,人类一直在繁衍。
但每个繁衍出来的后代,却仅仅是作为交配的产物去存在而已。
详细解释一下,就是说一个人类,无论其性别,一旦发育成熟后,就会有交配的欲望,在交配有了结果(孩子)以后,就会出于天性的去养育。
至于养不养的活,养不养的好,就要随缘了。
虽然在本能的驱使下,人类还是会努力的去尽到养育的责任。
但只要是对于这个结果(孩子)的事先无预料性,那么产生这个结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
直到女娲将“生孩子”当成一个正经事提出来时。孩子,这个交配的结果。才第一次有了“人”的属性。
为什么华夏文明要尊称女娲为人类之祖?
原因就在这里。
之前的人类只是到了交配的年龄,有了交配的条件,自然而然的就会发生交配的行为。
会生出来孩子,也不过是随着与生俱来的身体设定而已。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也没有人去在意。
只是被动的接受着上天的安排而已。
而女娲将人类的交配行为,上升为因为我要这个结果产生,所以我才会主动追寻这个过程。在被欲望驱使下去产生具体的行为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这个行为要达到的结果。
“孩子”,第一次开始作为一个“目标”,出现在了华夏的文明里。
交配的行为因此而得到了升华,并开始从满足人类生存的那些基本欲望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一种有选择的,可以控制的欲望。
对这个欲望的选择和控制的能力,逐渐被刻在了人类的基因里。
女娲的提议,使得人类从迷迷茫茫的繁衍,进步到了有意识的去主动繁衍。
也可以这样说,女娲是第一个主动去想要成为母亲的人。
因此在她的之后出生的人,会将其视为万“母”之祖,也就理所应当了。
可以想象一个画面,许多年以后,无数个华族的孩子们,会在不同的时间、场合下,好奇的问自己的爸爸妈妈们一个有趣的问题:“妈妈(爸爸),你当初为什么会生下我呀?”
“是因为女娲的提议。她说我们华族需要好多好多的人。”
“那我是人吗?”
“你当然是人啦我的好孩子。”到这里,爸爸妈妈们或许还会情不自禁的给孩子们一个大大的拥抱,认真地补充道:“我们都是人。”
孩子们还会眨着一双天真的大眼睛,问道:“那我们长大以后,也会生出好多好多的人吗?”
“当然会的,我们华族的血脉,会在你们的身上永远的延续下去的。”
就这样,繁衍变成了一种责任,得到了传承。
结婚生子,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文明里的大事。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甚至还被许多强盛的朝代写进了国法。
如:
汉朝 :汉惠帝时期,女性如果15岁以上30岁以下未嫁人,则需要交纳5倍的人头税,交不上的人可能会被官府抓起来坐牢,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强制结婚的政策。
唐朝 :《唐律·户婚》中记载,男子15岁要完婚,女子13岁要出嫁,不在规定年龄结婚的需要上交一定数量的银子,这可以看作是一种鼓励结婚的政策。
元、明、清 :这三个朝代规定男子16岁应该成婚,女子14岁应该嫁人,对于单身男女,政府还会统一分配配偶,以稳定民心。
足够的人口,是国家可以强盛的基石。
同样的,能否创造出一个人民不但愿意生,并且还能养的好的社会环境,更是判断一个国家或者文明是否先进的重要准则。
反观现在,我们的文明是在进步,还是在倒退呢?
(https://www.bsl88.cc/xs/3811278/1111100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