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奶爸劝学史大结局 > 第31章 马镫,枪

第31章 马镫,枪


以武安君之能,虽叠遭意外,久之必胜。武安君并无争胜之心,见司马青史行为异常,知其必有所为,急欲知之,乃开口认输。

  众军将一片哗然。

  司马青史哈哈大笑,二人策马向点将台而行,武安君当先跳下马来,把缰绳丢给侍卫,向司马青史行去。众军将也纷纷围拢而来。

  司马青史并不下马,突然在马上一挺身,离鞍站起又坐下。武安君围着司马青史转了几圈,一把抓住司马青史靴子道:“果然有古怪。”却又把司马青史之足丢去,手里抓着一物认真观看,司马青史也跳下马来。

  众将围拢,只见武安君手中之物形如圆环,上尖下宽,下部内圈扁平,乃是青铜所制。顶部有一方形孔洞,一根牛皮带穿孔而过,将那物事拴在马鞍上,垂于马腹两侧。武安君拿在手中仔细观察,完全没有见过。

  诸葛明转到马的另一边发现另一侧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物事,正在晃晃悠悠轻轻碰着马腹。司马青史只在一旁笑而不语。

  武安君观察良久,叹道:“此神物也,若匈奴人早得此物,我必败矣。”众军将不知所云。武安君道:“有了此物,骑兵一人可敌数人,一日可行数百里远袭,非如今日只行百里而已。”

  众将闻言悚然,若骑兵一人敌数人,则蛮人原二十万骑兵岂不足足能敌百万铁骑,虽不一定天下无敌也不远矣。

  武安君对司马青史深深一揖道:“此何物也,先生从何处得来?”

  司马青史顾左右而言他道:“打了这半日,我口渴难耐,将军不请我喝杯茶吗?”

  武安君命裨将继续领兵操练,自领亲兵与司马青史同回将军府,司马青史骑马,众将好奇,尽皆跟随而来。

  武安君领着司马青史骑马直入府中,守门兵丁大惑不解,自然也不敢拦。众将到了门口纷纷下了马方才入府。

  司马青史见众将皆已入府,命兵丁关了府门。

  司马青史面对众人道:“诸位今日所见,乃诸位将来纵横天下之资也,不得不慎重。”

  司马青史拉过那马腹下那铁圈似的物事,道:“此物名为马镫。昔年武灵王胡服骑射,威震天下。我便知未来的战场,必然属于骑兵。我研究骑兵战术数十年,新造出此物。第一次现世便用在与将军对战上了,想不到侥幸赢了大名鼎鼎的武安君,实在是荣幸之至。”

  司马青史跳上马背,双足穿入马镫踩住,双手负于身后,挺直了身子表演了一番站立、前倾、后仰、左右下弯藏身于马腹之下,一挺身又坐回马背了。司马又取了弓箭,弯弓搭箭而射,正中数百步外的箭靶;又取了一对弯刀,左右挥砍,灵便自如。

  众将直看得两眼发直。武安君道:“司马先生真神人也,有了此物,骑兵必将无敌于天下。”

  武安君当世无敌之将,战术大家,精研兵法、阵法、器械等等,也曾多次改良军中器械。武安君麾下骑兵,虽不及蛮人,但在华夏诸国却是无人能敌,论骑兵作战,武安君可谓当世第一人,一见马镫便知骑兵的时代已经来临。

  无马镫之时,骑兵在奔驰中双腿须紧夹马腹,双手紧握马鞍桥,身体也是颠簸无比,骑兵一日行军百里,因为行军疲累战斗力便去了一半。战阵冲锋之时,双腿紧夹马腹令骑兵身体僵硬,动作极为受限。双手也要紧紧抓住马鞍,所以冲锋过程中不能放箭。交锋之时为了保持身体平衡,骑兵也必须一手抓马鞍使身体保持平衡,一手挥舞刀剑,攻击力就打了折扣。除了草原骑兵有一定的冲锋能力之外,中原骑兵更像是马背上的步兵,骑马赶到战场就下马用步兵战法。马的作用更像是运输,骑兵行进中能比步兵省体力,运输军资使骑兵能够支持更远、更久的战斗。

  有了马镫则完全不同,行军途中骑兵可以用双腿支撑身体重量和保持平衡,双腿累了可以用臀部负载身体重量一段时间,如此相互替换,骑兵甚至可以奔驰数百里而保有七八成的战斗力。

  马镫解放了骑兵双手,骑兵可以在冲锋中放箭,骑兵的攻击距离大大提高,来去如风的骑兵如果用弓箭攻击,可以任意时间任意角度快速突袭军阵,等军阵调整过来骑兵早已放完箭远遁而去,大大提高了骑兵战场生存能力。

  马镫还让骑兵在交锋过程中如步兵一般灵活使用多种战术动作,凭借身体的平衡性,甚至可以借助战马的冲击力直接用重矛攻击。

  马镫还让组建大规模的骑兵军团成为可能,骑兵成本极高,马匹、装具耗费甚多,一个骑兵的装备耗费足以训练十个精锐步卒;骑兵选拔非最强壮的士兵不可用,也限制了骑兵部队的扩张;骑兵战场生存能力并不高,作战效能也很低,并不能在正面战场起到关键性作用。华夏各国仅仅保持少量的骑兵用于突袭敌方粮道或者断敌归路这种需要机动能力强的关键性任务,正面交锋基本都是依靠步兵军团来执行。即使华夏最强大的秦国,也不敢把骑兵用于正面战场来消耗。

  马镫让骑兵最艰难的在马背上保持平衡变得如此容易,骑兵的选拔不再是百里挑一,甚至稍微健壮的步卒都可以轻易训练成轻骑兵。加上骑兵战场攻击效能和生存能力变得如此之强,已经完全可以用于正面冲锋。如果骑兵利用得好,步兵在骑兵面前基本就是待宰的羔羊一般。

  瞬息之间,武安君脑中就已经想到了无数种骑兵战法,一代名将看到了革命性的战术演变,以武安君之沉稳,也不由激动万分。

  司马尚围着战马转了几圈,伸手摘下那支长矛,一晃身差点向后栽倒,原来是用力过猛。司马尚是一员勇将,平时就使一支重达八十斤的铁矛,见司马青史抡动铁矛犹如风车一般,十分好奇,便来摘矛来观看。谁知那矛拿在手里轻飘飘的,他用力过猛,一个后仰差点把那支矛自头顶丢了出去。

  武安君走过来道:“怎么了?”

  司马尚递过铁矛,武安君探手接过,也差点自头顶将那矛丢了出去。武安君把那只矛擎在掌中掂量掂量,道:”重只八斤(约两千克),此非矛也。”用手试了试尖头,锋锐异常。

  诸葛青史道:“此物名叫枪,也是我造出来的。”

  司马尚道:“此枪何用也?”

  司马青史道:“轻骑兵、轻步兵皆可用。骑兵所用弯刀,虽然轻便好用,但是攻击范围太小。我本意用矛配骑兵使用,奈何铁矛沉重,非司马将军这等虎将不可用。我遍寻良材,使矛尖变细,变短,又寻得柔韧之木做矛杆,做出这种轻便铁矛,重只三五斤而已。既已跟矛大大不同,我便重新取名,称之为枪。”


  (https://www.bsl88.cc/xs/3727328/1111110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