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丰收,挣大钱


余粮早早的组织了车队,带着卢大山和卢小山兄弟俩,以及一些临时招来的工人回了村子。

  每家都种了几亩不等的土豆,就余家二房最多。

  余林不急,先去别家帮忙。

  余粮带的人也帮忙,工钱由余粮出。

  花了五天时间,净收土豆四十万斤,又花了两天,余家二房净收土豆八万斤!

  余粮按照提前定好的市场价,每斤两文钱收购。

  余家大房六亩土豆,收了两万四千斤,留了四千斤,剩下两万斤进账四十两银子。

  王族长家和孙成山家都学着大房留了种,剩下的卖了不到三十两银子。

  村里其他人家种的都不多,进账也都在几两到十几两不等。

  所有人都选择留下一部分土豆,一是为了留种,二是为了留下当做粮食。

  不管什么时候,手里有粮食都不愁。

  最后是余家二房,八万斤土豆,留了三十亩地的种子,还有储存粮食,卖了七万斤,进账一百四十两银子。

  刘氏早几年就不管钱,家里也没什么中公之类的,各自挣的钱愿意给她就给,不愿意给就自己留着。

  所以这卖土豆的进账也让他们平分。

  最后兄弟三人一致同意给刘氏五十两,剩下九十两银子兄弟三人,一人三十两。

  全村没有不眼红余家二房的,但当初买一百亩地的决定,他们也做不了。

  现在手里有银子了,开始思考是先翻新房子,还是继续买地。

  余粮组织的车队,一次也只够拉走一半。

  剩下的还需要再来一次。

  十月中旬,土豆全部运走,又忙碌了半个月种上冬小麦。

  歇了口气,转眼进了冬天,赶着第一场雪落下之前,十一月中旬,全村再次齐心协力收了红薯。

  依旧是和土豆一样,余粮带了车队过来收,和土豆一样的市场价,两文钱一斤。

  每户人家都留了种子和屯粮,剩下大部分都卖出去,也卖了不少银子。

  至此,村里开荒的地全部空了出来。

  十一月底,第一场雪如约而至。

  人们裹上厚厚的棉衣,尽可能的都待在屋里不出门。

  余家二房堂屋里放置了炭火,一家人都围在火炉边取暖。

  火炉里还烤了土豆和红薯,发出甜甜的香味。

  刘氏带着杨氏和姚氏做着新年冬衣。

  张氏看着婴儿车里的余雎和余安安。

  余森在一旁角落捣鼓着草药,余木和余林则打着土胚块,给玉米育苗。

  佑佑和鲤儿凑到一块,不知道在涂写什么。

  玄天道长继续考问着余泽的功课,为开春的县试做准备。

  一家人其乐融融。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响起。

  刘氏道:“老二去开门。”

  余林起身往外走去,王族长和孙成山站在院门口。

  他道:“东来叔,成山叔门没锁,你们进来就是了!”

  边说边上前打开院门。

  王族长笑着问道:“大林不忙吧?”

  余林道:“不忙,先去堂屋,外面冷。”

  三人前后走进去。

  刘氏抬头看见是他们,便打了声招呼:“快坐快坐!云娘给你东来叔他们倒水。”

  堂屋里杨氏搬了两个凳子,放在火炉边上,又给两人一人倒了杯热茶。

  王族长吸了吸鼻子,一股甜丝丝的香味扑鼻而来。

  “哟,你们倒是会吃,这样烤着不怕糊了吗?”

  杨氏解释道:“这是佑佑说的,把握好火候,这样烤出来只会糊外面一层皮,里面的瓤香甜软糯,很好吃的。”

  孙成山道:“你还别说,这倒是给孩子们找了个合适的零嘴。”

  孩子们爱吃甜的,城里的糖块买不起,这烤出来的红薯香甜,正正好。

  “家里现在不缺红薯土豆,没事就给孩子们烤着吃,现在最起码不让孩子们饿肚子!”

  言归正传。

  刘氏问道:“他叔过来,是有啥事吗?”

  王族长说道:“唉,是来问一下,这地里都空出来了,要弄些啥,总不能一直这样空着。”

  “那这事儿得问问老二和老三。”刘氏说道。

  余林点点头:“我和老三商量过了,今年虽然只种了土豆和红薯,但这个时间看来,还是比较紧张的。”

  “土豆成熟需要两个月,红薯和玉米都需要三个月,这就是七个月,中间收粮播种需要两个月,这就是九个月,还有水稻冬小麦,差不多这农忙确实要从年头忙到年尾。”

  “我和老三商量了一下,水稻在三月育苗,四月下地插秧,冬小麦在十月底播种,剩下的时间里,红薯五月下地,八月收获,玉米在六月下地,九月收获,土豆耐寒,头年十一月下地,第二年三月收获。”

  “这样来算的话,只有土豆的成熟时间被延长了,如果是夏季只需要两个多月,换到冬季,则要时间长一点,这样的好处则是不用所有农活都挤在一起,让大家忙的晕头转向。”

  “同时,比如东来叔家十亩地,现在播种土豆,便可这十亩地全部种土豆,来年产量则大大提高,还能多卖一些钱。”

  “同样的道理,红薯也能种十亩,玉米也能种十亩,这样产量大大提升,也能赚更多的钱。”

  王族长和孙成山一合计,直接就听了余林的建议。

  瞥见余木的动作,王族长问道:“这是在做什么?”

  余木抬头笑着说道:“东来叔,我试试东玉米能成不!”

  王族长恍然大悟,余家人脑子都聪明。

  若是冬玉米也能成,那又多一季粮食,这可都是能救人命的啊!

  王族长和孙成山离开后,把这个消息给各族的人说了一下。

  闲了十来天的余家村,再次热闹起来。

  冬季播种土豆,让大家热情高涨。

  随之而来又有了新的问题。

  那就是很多户都留的是原先播种面积的土豆种,几乎都只有原来土地面积的一半。

  现在要全部播种,那土豆种就少了。

  即便是把留的口粮都拿去当种子,也有好多家不够。

  听到这个消息,还是余家二房站出来,替他们补齐了需要的土豆种,这才成功的让大家顺利播种。


  (https://www.bsl88.cc/xs/3723587/1111096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