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姬周八百年?大周:我千年起步最新文章 > 第284章 大周驰道

第284章 大周驰道


李云烟的宽慰,柴宗训十分受用,他抛开了脑中那些繁杂的思绪,逗起了她怀里的元德。

  “两日不见,这孩子又长大了不少。”

  “陛下是不知道,他现在这个年纪,那是一天一个样,个子长得可快了。”

  冬去春来,元圣七年初,此前被派往京北为太子元明与太子妃魏昭堇,以及两位太子良娣诊脉的太医,回京复命。

  已经把心提到嗓子眼的李纯妍,也在一旁焦急地等待着太医的回话,她生怕对方一开口,言语之间就绝了太子元明的帝王之路。

  柴宗训也十分重视太子后嗣,特意传命太医于福宁殿回话,还请来了皇后。

  “陛下,臣等到了京北府之后,便替太子与太子妃诊了脉,两位太子良娣也一样。太子、太子妃的脉象皆是细弱无力,反观两位太子良娣,身子倒是要强上许多。”

  紧接着,太医便将他们一行人,花费两月余为太子与太子妃调理身体的过程,一一道来。

  在他们返京之前,短时间内,本来还对太子子嗣一事不抱任何希望。

  没想到就在他们出发前几日,太子妃竟被诊出了喜脉,应是方子有了些效果。

  “当真?!”

  李纯妍的反应比柴宗训还要快了一步,不过她话一出口,就意识到了不对,忙向柴宗训请罪。

  “陛下,臣妾……臣妾失礼了。”

  “无妨,皇后也是听了太子妃有孕的消息,一时激动罢了。太子妃如今胎像如何?可还平稳?”

  柴宗训虽面上平静如水,但急切的语气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若是太子妃此胎产子,此子可是大周名正言顺的太孙。

  “回陛下,太子妃一切安好,只是从脉象上看,血气还是有些许不足,不过于腹中胎儿来说,无甚大碍。”

  “那就好!那就好!皇后,依你看,是否需要将太子妃接回汴京,安心养胎为好?朕担心京北府的条件,可能比不上汴京,在这儿好歹有国医部的太医照料,你意下如何?”

  “陛下多虑了!既然这几位太医诊出了太子妃的喜脉,不如就将他们,送去太子妃身边好好照看。太子妃首次有孕,还是留在太子身边好些,不必来回折腾。”

  李纯妍害怕自己开口晚了,柴宗训就下旨将人给接回来了。

  李纯妍心想,眼下可不能让柴宗训知晓,她已私下送信让李继恂寻了“名医”,对太子与太子妃用药,不然后果可不是李纯妍一人能够承担得了的。

  既然李纯妍执意如此,柴宗训也不好越过她,直接将太子妃接回汴京。

  柴宗训唯有将汴京最好的太医派了过去,还给太子妃魏昭堇赐了不少东西,也算作是对她此番有孕的恩赏。

  第二日,太子妃怀有身孕的消息就传遍了汴京城,大周朝臣莫不为之振奋。

  这意味着大周的帝位得以继续传承,江山社稷也有了可托付之人。

  太子妃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还未可知,但其背后的意义却非比寻常。

  既然太子有后,那么原先看在柴宗训看重元晖,而投奔到元晖门下的臣子,已经处在摇摆不定的边缘。

  或许待到太孙出生,围在元晖身边的人就会越来越少,直至清零。

  自从太子妃魏昭堇有孕以来,太子元明每日都会抽空陪她用膳。

  今日二人的饭桌上,还出现了不少来自扶桑洲的食物,好比“玉米”“土豆”。

  这两样东西刚刚出现在大周之时,农业部尚书陈靖就兴高采烈地,将其送到柴宗训的面前邀功。

  柴宗训呵斥了一番陈靖,言道这两样东西在大周种出来,才是农业部的功劳。

  眼下,只能算是海关部尚书尹崇珂的功劳,正是他与曹彬一同远航,发现了扶桑洲的位置,才最终使得这些东西远渡重洋,出现在了大周百姓的餐桌之上。

  后来,大周的土地上真的结出了这些果实,柴宗训才点头答应了陈靖,为其赐名“玉米”“土豆”。

  数日之前,尹崇珂在任上病故的消息传至汴京之时,他还奔波在沿海市舶司。

  这位大周海关第一人,在奉旨担当海关部尚书之时,大周海贸还未兴起,但在他走后,却留下了一个海贸兴盛的强国。

  内阁六大学士上书柴宗训,尹崇珂之功甚大,请旨柴宗训对其追封,并厚待其后人。

  当初与尹崇珂一同出海远航的曹彬,也给柴宗训上了一道奏疏,大肆褒扬了尹崇珂为大周海贸兴盛所作的贡献。

  柴宗训破例,追封尹崇珂为“太师”,追谥“忠裕”,以褒奖尹崇珂为大周海贸所尽之心力。

  尹崇珂之子昭吉、昭辑,得柴宗训旨意,赐封为海军少校,入海军司效力。

  民间百姓自发悼念尹崇珂,毕竟这位尚书的所作所为,给大周百姓所带来的改变巨大。

  大周得以在几十年之后,人口数量因粮食种类的丰富,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

  尹崇珂死后,内阁财政部尚书向敏中,向柴宗训举荐薛奎担任海关部尚书。

  薛奎历任州府,亦出任过户部侍郎,柴宗训其实有意让陈恕接任海关部尚书一职,薛奎便与其对调,接过了商务部尚书的职位。

  内阁诸部,已然按照各部的重要程度,默默划分了几个等级,好比民政部、海关部、外事部之类,早已成了内阁中举足轻重的存在。

  刚刚入阁的大学士,往往会负责分管一些不那么重要的部门,例如国医部、交运部等。

  柴宗训虽眼见内阁划分出了轻重等级,却也没有妄加干涉,只因他相信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以及朝廷事务的缓急而改变,并非一成不变。

  “朕说过,内阁各部之间的情况并非长久不动,轻重之分也不过是暂时的。”

  这日,内阁排名最末的大学士张齐贤面见柴宗训,道出了内阁目前的难处。

  从外事部升任大庆殿大学士之后,张齐贤只能守着一两个不轻不重的地方,颇有种才华无法施展开来的郁闷。

  “陛下,臣不求能像首辅与次辅那般,忙得脚不沾地,最起码让臣多为大周尽点心,为内阁分点责。”

  柴宗训本就打算在两京营建任务顺利完成之前,重整一番大周境内陆路运输,如此一来,朝廷往后迁都之时也可容易些。

  见张齐贤求到了自己面前,柴宗训也不好让他空手而归。

  “朕眼下就有一项重任,准备交由交运部去办。此项重任,费时费力,若无两三年绝不可成,足够你忙得了。”

  “臣定当鞠躬尽瘁!敢问陛下是何重任?”

  今日张齐贤来之前,特意向其他几位大学士以及首辅、次辅打过招呼,他们也不反对张齐贤来找柴宗训“要活干”。

  那总好过张齐贤整日在几人面前晃荡,满腹牢骚,诉说内阁不公。

  “你可知秦驰道?”

  “臣自然知晓。”

  “朕要你做的,便是与工学馆联手,造出更宽更长,更易建造的驰道。朕要让这驰道连接大周境内所有重要州府,直达两京,你可能做到?”

  张齐贤的脑子突然“嗡”了一下,柴宗训所说的可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就连秦时也只能建造出几条主要驰道,以作军事用途。

  更何况修建驰道,所要耗费的人力与物力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柴宗训果真能从始至终地支持他,直至驰道顺利完工吗?

  有工学馆相助,张齐贤对于驰道建筑的速度与质量倒是不太担忧,忧的就是那无法预测的完工时间。

  “陛下,这……驰道修建,靡费甚巨,臣不敢保证能够顺利完成,不过只要陛下支持臣一日,臣就干一日!”


  (https://www.bsl88.cc/xs/3708404/1111084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