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明末从武昌开始崛起完整版 > 第45章 督建仪宾府

第45章 督建仪宾府


趁着农闲,王国梓还专门去了一趟汉阳城,去现场督造自己的仪宾府邸。

  王国梓的仪宾府,是在本地一个米商宅院的基础上改建的,工期倒是没想象中的那么长。

  至于那位商人,竟然在灾年将一斗米涨到了500文,挣了太多的黑心钱。

  等张献忠攻下汉阳后,他和家人就直接被送去重新投胎了!

  所以,朱华奎很是心安理得的零元购了这处宅子,将他送给了自己的女婿。

  ……

  这次的营造是由楚王府包工包料,王国梓自然不会替老丈人省钱,材料都是精挑细选、选用最好的。

  不过,当他看到建房子用的粘合剂时,还是被古代豪奢的程度给震惊到了。

  这种粘合剂,除了黄土和河沙之外,里面竟然还掺入了糯米,被称为三合土。

  果然,在封建社会,穷到吃土都这般的有营养!

  他赶紧制止了这种疯狂的举动。

  “现在粮食都不够吃,你们竟然用米来筑墙?这是不是太过的奢侈?!”

  旁边监工的是王府的副总管。

  他干笑一声道:

  “郡马爷,您不是有要求,一切都用最好的材料嘛。

  这三合土,就是最好的!”

  王国梓:……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却并没有限制我的良心!

  他曾在系统商城中,购买过简易水泥的制作配方;那可比三合土强多了。

  用水泥的性价比,可比用糯米高!

  说干就干。

  他立刻招来了一千多的民夫,一起试制水泥。

  民夫们刚刚种完了地,现在正是农闲的时候,自然也愿意卖力气换口吃的。

  ……

  简易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粘土以及石膏等。

  正好,王府分给王国梓的那个山头,除了产铁外,山脚位置就有一个不小的石灰石矿床。

  而汉江旁边,到处都是可以作为建材的粘土。

  王国梓只需要采购一批石膏,就能将造水泥的原材料给准备齐全。

  这种简易水泥制作中,最关键的工序是两磨一烧。

  这么多的民夫,加之上次俘获的马匹,只要功夫下到位,将材料磨成粉倒是不成问题。

  其中的技术难点是“一烧”,涉及到材料的配比和立窖温度的把控。

  王国梓从民夫中筛选了很久,才找到了几个过去砖窑厂的工匠。

  接下来,他就将这几个人召集起来,秘密的开始试制立窖。

  整个过程,用一句话形容,就是:

  郡马爷对着图纸动动嘴,下面的工匠就得跑细了腿。

  还好,经过众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十天之后将简易水泥给造出来了。

  王国梓用砖块试了试效果。

  虽说这种水泥没有后世那么的坚固,但却比现在用的三合土强太多了。

  一直在他身边跑腿的黄月桂,似乎看到了商机,极力劝说多招募民夫,好制作水泥对外出售。

  王国梓可不怎么看好它得市场前景。

  古代人对新事物的接受,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过,黄月桂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也乐见其成。

  接下来,王国梓就交给他一个任务:

  在立窖旁边,再多建造几个;然后让工匠们将这一块圈起来,建厂房。

  这以后,就将成为他的工业基地!

  ……

  经过黄月桂的提醒,王国梓也觉得水泥这种土工作业的大杀器不宜外泄,还是等解决了野猪皮后再解禁!

  制作水泥的工艺中,立窖是关键。

  虽然图纸掌握在他手中,但他却一点都不敢小看了古人的智慧。

  所以,他立马给几个参与立窖建设的工匠办理了军籍,让他们专司水泥制作,给了他们一人三两的月俸。

  当然了,这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他们需要保守水泥配方和工艺的秘密。

  一旦泄露出去,大家连坐,一起军法从事!

  参与的几个工匠,也都是老实人。

  见到郡马爷给出这般好的条件,还允许家人跟着进厂住进砖瓦房,都高兴的答应了下来。

  王国梓指着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问道:

  “对了,你是叫赵海萝是吧。

  以后,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厂,你就是第一任管事。

  嗯,我看这个厂的名字,就叫海萝水泥吧!”

  赵海萝见郡马爷不仅钱给到位了,而且就连冠名权都赏给了自己,只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他立马激动的跪下磕头道:

  “郡马爷看得起小人,这个脸小人一定兜着!

  不用郡马爷吩咐,谁敢吃里扒外,小人直接点他的天灯!”

  王国梓:“……”

  他悠悠的道:

  “……做成人彘就好!点天灯太残忍,我心里有点不落忍!”

  “……郡马爷真是菩萨心肠!”

  “……”

  ……

  等到六月中旬的时候,修缮差不多就该完成了。

  这时候,楚王府来人传话,有钦差来传旨。

  这位钦差,正是督师湖广的内阁次辅吴甡。

  这一路,吴次辅靠着蛇形走位和敏锐的第六感,终于是有惊无险的来到了武昌。

  王国梓也终于知道了崇祯对自己的赏赐:

  除了赐穿蟒袍和百两白银外,就是爵位了。

  他被赐爵凤凰男!

  除此之外,圣旨还言明:

  让崔文荣出任副总兵,镇守汉阳府;由仪宾王国梓任监军,协理军务。

  圣旨的意思很明确:

  让崔文荣出任汉阳府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练兵和军事指挥。

  但大明朝以文御武已久,新鲜出炉的崔副总兵只是名义上的最高长官;实际上,王国梓这个监军才是最高指挥官。

  崔文荣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当晚,他就悄悄送了一箱银子和手下士卒的花名册,作为投名状!

  王国梓也很满意他的知情识趣,吩咐他在民夫中挑人,尽快将三千兵额给补齐;另外,再招2000的家丁,也一并进行操练。

  崔文荣自然不会傻乎乎的问这两千家丁是给谁练的。

  ……

  在王国梓大搞特搞小圈子文化的时候,住在钦差行辕的吴次辅,也在想方设法的拉拢这位允文允武的仪宾。

  《明史》上,对这位吴次辅评价很客观:

  “抑时势实难,非命世才,固罔知攸济也。”

  吴珄虽不知道后世对自己的评价,但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在武昌,他要施展开拳脚,就得多拉拢这些有实力的军头!


  (https://www.bsl88.cc/xs/3706082/1111108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