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明末从武昌开始崛起完整版 > 第209章 百姓乞活

第209章 百姓乞活


隆武帝这样单方面的向满清求和,条件自然非常的宽松:

  不仅答应将黄河以北的大片区域割让给了满清,甚至于还准备向他们输送岁币。

  而南明唯一的要求,就是隆武帝要当满清小皇帝的叔叔。

  为此,可以支付一笔可观的改口费!

  这样输了里子、强撑面子的做法,也算是旷古未有之奇闻!

  ……

  多尔衮听到这个条件后,心弦不经意间被拨动了!

  之前,他从没将南明小朝廷看在眼中。

  为了满清可以顺利入主中原,还不断贬损诋毁他们。

  但自从在汉阳兵手下连连受挫,他已经没那么好高骛远了。

  对方提出的条件,对他和满清来说,都算可以接受。

  至于让福临叫朱慈烺叔叔?

  多尔衮还想让他叫爸爸呢!

  如果真能凭着一纸条约,让南明不败而败、满清不胜而胜,那也相当不错!

  不经意间,多尔衮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

  “很好!陈洪范此人可信吗?”

  使者回禀道:

  “睿亲王,此人可信!

  南明小朝廷对我大清还心存幻想,竟提出了联虏……联清平寇之战略方针。

  陈洪范就是这个方针的积极推动者;并且,此人是吴三桂的亲戚。

  南明小朝廷对吴三桂在山海关下打败李自成,感到非常满意,还准备册封他一个国公的爵位。

  所以,让陈洪范出使我大清,就是南明最好的人选。

  他们却不知,明朝降将、正黄旗包衣唐虞时,正是这位他的亲家。

  奴才过来传信前,陈洪范的女婿唐起龙,已经正式代大清向他宣读了敕书;他已欣然接受。

  这位明朝正使,如今已成为了我大清的内应!”

  多尔衮听此,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口道:

  “和议可以。

  有些在战场上得不到的,我大清照样可以在谈判桌上得到。

  只是,盘踞在京师的王国梓,一定不能轻易放过!

  你回去后,务必让皇帝向明廷的使臣施压,让他们放了十二哥;并且,要将王国梓送与本王处置!”

  “喳!”

  ……

  京师,十王府。

  有关隆武帝的一系列骚操作,王国梓自然也得到了最完整的情报。

  当他将这些邸报递给众人传看时,所有人都被震得哑口无言!

  左懋第首先站起身,一脸不可置信的道:

  “这……这怎么可能、怎么可以!

  陛下虽年少,但复兴大明之心甚坚!

  他……为何……如何会行此荒唐之举,将黄河以北都割让出去?

  上一次的底线,不还是山海关嘛!

  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一旁的李岩,本就造过崇祯的反,对隆武帝可没什么敬畏之心,开口嘲弄道:

  “左大人,咱们这位陛下,心中的江山社稷恐怕只能装下皇室一家吧!

  上月清河县涝灾,因赈灾粮食迟迟未能下拨,导致饥民饿死两万;这几乎是全县人口的二分之一。

  县令纪宝如为了让剩余的百姓不饿死,只能擅开官仓,赈济灾民。

  结果呢!

  他正赶到了枪口上。

  陛下这时候竟然派出钦差,要清查各地官仓。

  纪大人迫于无奈,只能用阴兵借粮,补充官仓不足。

  事发后,引得陛下雷霆震怒。

  他对这位爱民如子的知县毫不怜悯,立马下令腰斩弃市。

  左大人,这难道就是你口中的励精图治!”

  “……”

  关于阴兵借粮,是刚刚发生在江苏清河县的一件大事。

  当初,隆武帝听取了曹化淳的建议,准备对各地府库进行查验;希望能抓出硕鼠、填补亏空,筹集练兵的饷银。

  只是,在落实过程中过于一刀切,让很多地方官倾家荡产、纷纷想着挂靴而去。

  但所谓的离任审计,又堵死了官员们的后路。

  这其中,最受煎熬的,就是清河县知县纪宝如。

  因为就在不久前,清河县出现了百年难遇的涝灾,导致饿殍遍野、百姓流离失所。

  纪知县不忍治下百姓就这样饿死,屡次向朝廷请求赈济,却迟迟得不到回应。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铤而走险,开仓放粮。

  没想到,他正赶上朝廷查库存这个窗口期。

  纪知县万般无奈,只能想出阴兵借粮的法子,利用鬼神之说,将过境的漕粮给调了包!

  事发后,虽有很多正直的大臣和一县百姓求情,但他最终还是被气急败坏的隆武帝下令斩立决!

  ……

  面对李岩的质问,左懋第也深为纪宝如可惜,竟无言以对。

  一旁的阮大铖见此,立马反装忠的出言反驳道:

  “李将军,此言差矣!

  陛下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你想想:

  鬼神之说,向来是皇家的忌讳。

  如此神神叨叨的事情频发,是不是代表着上天也不认可新帝?!

  在此情况下,面对山河破碎的事实,百姓哪里还有什么信心,跟着新帝收复失地、中兴大明!”

  阮大铖说话故意留了漏洞,李岩又怎么可能听不出来。

  他一句话,就堵住了众人的嘴:

  “中兴大明的方式,就是将已经收复的失地,重新割让出去?!

  我李岩就一句话: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

  这时候,突然有士卒来报:

  “驸马爷,各位大人,出大事了!

  也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说是陛下已经放弃了京师的百姓。

  十王府外,现在已经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老百姓。

  他们口口声声请求,请驸马爷千万不要放弃他们!”

  王国梓一听,立马站起身,对着众人道:

  “走,大家都与我一起出门安抚百姓!”

  ……

  来到十王府外,只见外面乌泱泱的跪倒了一大片的老百姓。

  见到驸马爷出来,领头的老乡贤立马跪伏在地,哽咽道:

  “驸马爷,求求您,给我们大家一条活路吧!”

  王国梓赶紧上前搀扶起老汉,开口安慰道:

  “老丈,何至于此!”

  谁知道,那老汉就是不起身,呜呜咽咽的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崇祯初年,当时鞑子入关,他的大儿子就被劫掠,从此杳无音讯。

  今年初,流寇攻占京师,他的小儿子协助守城,也刚刚战死!

  “老汉家中,如今只剩下嗷嗷待哺的孙儿。

  死者长已矣,存者且偷生!

  刚刚在城下,鞑子就无缘无故的杀死了三百多的百姓。

  如果他们进了京师,那我们哪里还有活路!

  驸马爷,我们只想苟且偷生,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请驸马爷成全!”

  他的话一说完,身后就传来了无数的附和声:

  “我等只求一条活路,请驸马爷成全!”


  (https://www.bsl88.cc/xs/3706082/1111092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