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中国历史故事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 陆逊火烧连营

陆逊火烧连营


公元221年,随着曹丕建立魏国,刘备在成都宣告登基,扛起恢复汉室的大旗,史称其为汉昭烈帝,亦即蜀汉的首位帝王。

  即位之初,刘备心念旧仇,因关羽之死于麦城吴军之手,愤懑难平,誓要为亡弟复仇,决定兴兵讨伐孙权。诸葛亮虽竭力劝说,虑及大局深远,刘备复仇之心坚定不移,任何劝诫均未能撼动其意志。他精心挑选精英部队,并指令张飞调遣阆中所有兵力前往江州(今重庆)汇合。悲乎,张飞未及出征,噩耗传来,因其部下范疆、张达怀恨其严苛管束,趁张飞酒醉之时,将其杀害,并将其首级呈于孙权,以求自保。

  刘备闻张飞之死,痛彻心扉,几近崩溃,而此事更坚定了他征讨东吴的决心。孙权面对刘备的复仇之志,心中忐忑,企图通过使者向刘备求和,但遭到刘备果断拒绝。孙权转而向魏文帝曹丕求援,曹丕表面应允并赐封孙权为吴王,实则无意施以援手。孙权在无助的等待中,只得集臣商议,最终采纳阚泽主动应战的策略。

  孙权慧眼识珠,委任陆逊为大都督,负责抵御刘备的攻势。陆逊,外貌儒雅,易给人书生之感,这让一些资深将领心存质疑。然而,陆逊实为隐藏的智者,在孙权广纳贤才之时,经人推荐进入孙权视线。孙权与陆逊会面后,深感其才,旋即委以重任,先后任命其为东曹、西曹令史,并赋予海昌屯田都尉及县令之职,使其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

  此时,蜀军攻势迅猛,已推进至秭归,攻克巫县,沿途势不可挡,待陆逊接掌兵权,东吴大片领土已失守。陆逊统帅五万精锐,另遣平戎将军步骘领一万兵力驻守益阳,以防武陵一带的少数民族势力受刘备影响起事。

  面对士气正旺的蜀军,陆逊采取了高明的伪装策略,故意示弱,多次指挥军队后撤,营造出畏惧蜀军的假象。刘备见状,误以为吴军已丧失斗志,更加信心满满,不顾部下黄权的谨慎劝说,坚持全力进攻,甚至派遣黄权至长江南岸,防范可能来自魏国的袭击,自己则继续沿江南推进。

  当刘备的军队推进至虢亭(今湖北宜都北,靠近长江东岸)时,众多吴军将领急于求战,纷纷要求陆逊立即出征迎敌,陆逊却持保留态度,不予同意。将领们的不满情绪溢于言表,甚至有人质疑陆逊的勇气与军事才能。陆逊不为所动,冷静地向众人分析:刘备军势正盛,且连连取胜,士气正高,直接交锋恐非良策;待其师老兵疲,我军胜算自会倍增。

  将领们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按捺住出战的冲动,遵从陆逊的部署,持续后撤,最终在夷道(今湖北宜都)与虢亭周边驻扎,与蜀军形成对峙。蜀军营地绵延七百余里,从巫县延伸到彝陵,各营之间以木栅相连,刘备自信满满,布阵完毕,静待吴军来犯。

  时光流转半年,吴军按兵不动,刘备心急如焚,乃遣千人前去吴军阵前挑起争端,意图激怒对方。陆逊依旧稳如泰山,拒绝将领们的请战要求。将领们的不满再次达到顶点,陆逊则冷静分析,指出门外挑衅的虽仅千人,但刘备极有可能在四周设伏,诱吴军入套。陆逊的猜测得到证实,刘备确有此打算,只是见吴军未上钩,暗自焦急。

  夏日酷热,蜀军饱受折磨,加之补给线过长,后勤压力巨大,为缓解酷暑,刘备下令移营至林间空地,预备秋凉时节再行决战。陆逊见此情景,心中暗喜,意识到时机已成熟,随即派遣小队侦察,虽遭遇蜀军重创而归,但陆逊却从这次失利中洞察到突破蜀军防线的策略,令众将领诧异不已,而他却胸有成竹,坚信已找到致胜之道。

  陆逊密令士卒大量搜集干燥茅草,每兵各执一束。时值炎夏,空气燥热,加之常有东南风助势,而蜀军营盘密集于林木之间,火攻成为制胜的上佳策略。入夜,吴军携带引火之物,悄无声息接近蜀营,将点燃的茅草投掷于营帐及木质栅栏旁。瞬时,借着强劲的东南风,火焰迅速蔓延,吞噬了一个又一个军营。蜀军在火光冲天中惊慌失措,四散奔逃,混乱不堪,无力组织有效抵抗。陆逊抓住战机,率军突击,蜀军死伤惨重。

  蜀军绵延七百里之营盘,尽数葬身火海,大量军需物资落入吴军之手。刘备在逃亡途中,命士兵沿途遗弃装备,以迟滞吴军追击,历经艰险,终逃至白帝城得以喘息。

  此役过后,陆逊以其非凡智略赢得众将钦佩,孙权更是对其青睐有加,不仅晋升其为辅国将军、荆州牧,还赐封江陵侯。

  刘备白帝城暂避后,尽管吴军内部有声音主张乘胜追击,陆逊审时度势,虑及曹魏或趁虚而入,断然命令班师,避免了后方被袭的风险。不久,魏军确如陆逊所料南下侵扰,得益于陆逊事先周密的防御布置,吴国防御稳固,未给魏军可乘之机。


  (https://www.bsl88.cc/xs/3699904/1111098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