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三国之神级召唤系统小说最新章节 > 第113章 众诸侯称王 刘辩返回幽州

第113章 众诸侯称王 刘辩返回幽州


毕竟,身为堂堂七尺男儿,若默默无闻、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

  倒不如轰轰烈烈、风风光光地尽情活一回,哪怕仅有短短一年时光,死后亦可在那青史之上留下赫赫之名。

  而此刻,这般绝佳的机遇就宛如璀璨星辰般高悬在袁绍眼前,怎能不令他心头怦然悸动呢?

  遥想往昔,自己曾引领兵马,响应刘辩诏书去征伐董卓,而后被众人齐心推选为义军盟主。

  无非就是妄图做一个忠心不二的臣子,缔造一番惊天动地的伟大功业。

  可如今那王爵竟好似天降甘霖般径直砸向自己,难道自己还要如愚笨之人般拒绝这尊贵的王位。

  反倒要累死累活地去博取一个三公之位吗?

  况且,即便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董卓以天子名义颁布的诏书绝非皇帝本意。

  可那圣旨之上盖着玉玺,白纸黑字,并且已然昭告天下,又有谁能言之凿凿地说它是假的呢?

  真亦假时假亦真,假亦真时真亦假,只要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我说它是真的那它便是真的,我若认定它是假的,那它就必然是假的。

  并且袁绍亦是深知,如今的局势与开国之初的盛世辉煌截然不同,那时汉高祖刘邦手握绝对权力。

  可随心所欲地进行杀戮,看异姓王稍有不顺眼,随便寻个由头就能将其剿灭。

  而如今刘协已然沦为董卓的傀儡,泥菩萨过河,自身都难保。

  但最大的问题是,刘辩却坐拥将近两州之地,拥兵二十余万。

  倘若自己接受诏书称王,刘辩绝对会讨伐自己,流血冲突倒也不必太过忧心忡忡。

  只是这其中的变数呀,着实是个棘手的麻烦事儿。

  此外,袁绍反复斟酌,如果自己称王之后,慕名前来投靠的门阀士族必定会如那过江之鲫般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说不定天意当真会垂青袁家,自己或许还能如何如何一番。

  就在这魏王之位,袁绍这边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之际,其性格上的弱点也不自觉地暴露无遗。

  他手下的文臣们见状,正欲开口言语。

  只见他的长子袁谭率先站出来奏请道:“父亲,大丈夫带三尺之剑,建立不世功勋,如今有能够继承的王侯之位。

  我袁家四世三公,在海内声名远扬,如今有称王的契机,还请父亲加冕称王。”

  毕竟袁谭心里明了,只要他父亲称王,自己便是那世子,是下一位王位的继承者。

  即便父亲不能再更进一步,君临天下,也可将这希望留给自己。

  想到此处,袁谭同样热血澎湃。

  审配、许攸、逢纪、田丰、颜良、文丑等武将,也都被这王位的诱惑蒙蔽了双眼。

  他们觉得只要主公称王,自己等人都能跟着风光无限。

  这天降的馅饼,怎能不接住呢?“天予不取,必受其祸。”

  “请大王接受诏书称王,我等必誓死辅佐大王。”众人齐声高呼。

  “好!魏王之位,某要了。”

  袁绍最后的那一丝理智也瞬间荡然无存了,他一手轻抚着胡须,做出了决定

  “向天下传告诏令,我袁绍今日起封王,晋级魏王,择日加冕。”

  而袁术这边就比较直接,因为之前其与李儒有过约定,只要封王诏令一来,他便接受诏令。

  如今这韩王诏令一到,袁术便也传令天下自封,封晋韩王之位,并建立韩国。

  立国毕竟现在不像后世,不能随意建立国度。

  如今封王之令一到,且又值乱世,袁术直接就晋级韩王,并自己的属地淮南,南阳等地建立韩国。

  刘备接过这封王诏令后,眉头微皱,目光凝视着纸面,仿佛要透过文字看到背后隐藏的深意。

  他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思绪却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我是否真的应该如此冲动行事呢?"

  刘备暗自思忖,如果此刻自己能够掌握一座都城或者一个州郡,那么趁着这个机会称王称霸,或许并无不可。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手上毫无寸土可言,只是在刘辩帐下效命,手下兵力仅有可怜的三千余人罢了。

  一旦冒然称王,势必沦为天下群雄耻笑的对象,更可能首当其冲地遭到刘辩的剿灭。

  想到此处,刘备不禁轻轻摇了摇头,心中满是无奈和不甘。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喃喃自语道:"难道就这样坐视他人加官进爵、称王称帝,而我却只能默默无闻、一无所获吗?"

  越想越是不甘心,刘备猛地站起身来,走到案几前,一把抓起那封王诏令,毫不犹豫地投入火中。

  熊熊火焰瞬间吞噬了纸张,化为灰烬飘散在空中。

  紧接着,刘备提笔疾书,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奏折。

  向刘辩表示谢罪之情,并陈述自己绝无非分之想,请天子恕罪。

  夜幕深沉,万籁俱寂。

  刘备奋笔疾书,终于完成了这封信笺。

  他将信件小心翼翼地封装好,然后唤来一名亲信侍卫,郑重其事地吩咐道:"立刻将此信送至宫中,呈交给陛下!"

  侍卫领命而去,身影迅速消失在黑暗之中。

  当刘辩得知这个消息时,他的脸上同样流露出茫然失措的神情。

  尽管他拥有高达九十几的智力,但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此刻的他似乎也有些力不从心。

  "贾诩和李儒二人果真无愧于'毒士'之称,他们所策划的封王之策实在太过阴险毒辣了!

  这无疑是一剂致命的毒药,恐怕将会导致数百万无辜百姓在战火中丧生。

  最终化作路边的累累白骨!贾诩、李儒犯下的罪孽,简直就是死有余辜啊!"

  刘辩心中悲愤交加,对贾诩和李儒的行为深感愤恨与谴责。

  他深知此计一旦实施,将给天下带来巨大的灾难,无数家庭将支离破碎,生灵涂炭。

  而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辛勤劳作的普通百姓们,则成为了这场残酷无情的权力斗争中的无辜受害者和牺牲品。

  他们手无寸铁、毫无反抗能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命如同草芥一般被轻易地蹂躏和摧残,被无情地践踏在冰冷的土地之上。

  此时此刻,刘辩心情沉重地看向身旁曹操,并开口询问道:"孟德啊,依你所见,我们应当如何去应对眼前这复杂棘手的局势呢?"

  只见曹操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他神情坚定、目光锐利地回答道:"陛下,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面对如此变幻莫测的形势,我们目前最明智的策略就是保持镇定自若,以不变应万变!

  至于各路诸侯,我们可以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

  对于那些愿意归顺朝廷的人,可以给予适当的赏赐和官职,争取将他们收归麾下;

  而对于那些顽固不化、拒绝听从命令之人,则应当果断地宣布他们为叛逆之徒  。

  并向全天下发出通告,号召所有忠诚正义的子民共同起来声讨这些乱臣贼子!"

  在这个时候,天下的诸侯们在接到刘协的诏书后,各自心中都有了盘算。

  其中大部分诸侯认定刘协乃是正统。

  益州牧刘焉首先行动起来,他接受诏书后便直接称王,直接金银车驾六马的待遇,面朝南边自称为孤,进而晋升为蜀王。

  看到刘焉率先迈出这一步,刘表终究也是没能抵御住称王的诱惑,在蔡瑁、张允、黄祖等人的鼓动下。

  刘表假意推辞一番,刘协这位天子自然不会应允,于是刘表便效仿刘焉,向汉室的列祖列宗禀告,依据天子诏书提升自己的王位。

  眼见刘焉和刘表都已称王,其他诸侯为了与之抗衡,也纷纷跟进晋升王位。

  甚至就连原先跟随刘辩一同前来讨伐的那些诸侯,也都纷纷转变态度,竞相晋升称王。

  那些刘姓的小诸侯们也纷纷得到进封称王。

  一时间,天下晋升为王位的诸侯多达十几二十位。

  整个大汉天下,现今仿佛变成了一锅翻滚沸腾的开水。

  几乎所有人都被李儒和贾诩这一计如同毒药般的策略弄得头脑发昏。

  刘辩遥望着洛阳城外那绵延数十里空落落的营寨,思绪不禁又飘到了李儒和贾诩所设的这封王毒策上。

  他心中明白,董卓这一劫算是暂且避过了,其实这也符合刘辩的预算,只是没想到李儒贾诩二人竟出这计策。

  对此,刘辩其实也暗自庆幸,有董卓这般昏聩之人在,短时间内他必定不会离开长安,也不会踏出函谷关。

  紧接着,刘辩眼神坚定地扫过诸位大臣,然后用激昂高亢的声音传达了他的旨意:"奉朕诏令,全军立刻整军返程,速速赶回北平城!

  景略啊!朕命你留驻于此,担任这洛阳令一职。

  同时,宇文成都和他所统领的安东军也要留下镇守洛阳城。

  景略啊,朕对你寄予厚望,期望你能够用心治理好洛阳以及周边的河内、河东等郡县。

  务必要善待抚慰当地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

  至于成都嘛,则需要统率着安东军加紧操练士卒,提高军队战斗力。

  此外还要广纳贤才,招募新兵入伍,增强军力。

  如此一来,方可抵御那董贼可能会从长安出兵经由函谷关来犯我洛阳之险。"


  (https://www.bsl88.cc/xs/3694269/1111101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