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三国之神级召唤系统免费阅读 > 第112章 李儒再出封王计 众诸侯野心勃勃

第112章 李儒再出封王计 众诸侯野心勃勃


身在长安的董卓收到李儒的传信之后,很快就将手下的文臣武将全部召集起来。

  接着,董卓把李儒的信件拿给贾诩看,而后询问贾诩对此事有何看法。

  贾诩心中满是无奈,只得站出来,开始剖析这个计策。

  贾诩清楚地知道,这个计策一旦实施,必定会让这混乱的世道变得更加动荡不安,而倘若自己不把想法说出来,今天肯定就会被董卓立刻斩杀,在天下人和自己的性命之间,他也只能选择保住自己。

  “主公!在诩看来,文优的传信,对方要求主公以天子的名义颁布诏书,册封各地的刘姓诸侯为王。

  并且给有实力的异姓诸侯也赐予王爵,同时废除异姓不能封王的这条铁律。

  这样的话,必然会将各路诸侯隐藏在心底的野心完全激发出来,既然已经登上了王位。

  谁不想再进一步,成为那至高无上的主宰,统治天下。

  到那个时候,天下就会变得如同散沙一般,不会再出现像现在这样被十几二十路诸侯联合起来讨伐的情况了。”

  于是,贾诩在董卓面前恭敬地站着,小心翼翼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每说一句话,都要留意董卓的反应,确定董卓没有怪罪自己的意思后,才接着往下说。

  “嗯,真是妙计啊,妙计!文优的这个计策,简直比汉高祖时期的张良还要厉害啊!”

  接着贾诩继续说道:“五百多年前,苏秦靠着合纵策略联合六国的力量来对抗强大的秦国,现在的关东诸侯就如同当年的六国诸侯。

  而后张仪利用巧妙的连环策略打破了六国的合纵,最终让秦王嬴政消灭六国,统一了天下。

  如今文幽今日所献的封王计策,丝毫不逊色于张仪当年的连横六国之策。

  主公如果采用这个计策,肯定能够瓦解关中诸侯的联盟,同时也会让那些心怀野心的诸侯纷纷站出来。

  到那时,刘辩想要剿灭各个诸侯会变得极其困难,更不用说我们还身处长安了。”

  董卓听完贾诩所言不停的哈哈大笑

  “哈哈,太好了,太好了!从今天起,我一定要让这刘家的天下不得安宁。”

  “文和!文优不在,便此事交由你,起草好诏书,直接用天子的名义颁布出去,封王拜侯,必须马上执行。

  广封王侯,激发诸侯新的野心,我要让刘辩现在再也无法专心对付我一家!”

  随后董卓似乎想到了什么,边说边笑:“到时天下皆封王,自己也可以封王而后。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位列九五之尊,君临天下!哈哈.......”

  此时,听了贾诩以及李儒信中所言,董卓仰天大笑,先前的烦躁郁闷一扫而空,心情大好之下,连声夸赞贾诩。

  并将这件事情全权交由贾诩负责,而且还喃喃自语道,他要让刘辩中兴大汉的美梦彻底破碎。

  而贾诩躬身领命之后,却无法高兴起来,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这一番诏令一旦发了出去。

  到时候自己虽能获得天大的功劳,但却是用世间万千百姓白骨换来的。

  但同时贾诩也明白,在这乱世之中,由不得自己选择,要么用累累白骨换来那万人之上的功名。

  要么自己现在就成为那累累白骨之中的一员。

  几日之后,经过贾诩仔细勘定天下各诸侯的实力,随后以汉献帝刘协的名义,向全国各地下了几十道诏书,加盖玉玺,大肆封王封侯。

  益州刺史刘焉拜为蜀王,荆州刺史刘表拜为赵王,幽州牧刘虞拜为燕王,扬州刺史刘繇拜为怀王,兖州刺史刘岱拜为鲁王。而扬州刺史和连州刺史同样为刘姓。

  在贾诩的心中,那刘虞尽管已经在刘辩手下归附,且位列六公卿之首,然而此刻给他封一个王,到时候他会不会有更进一步的心思呢?

  即便他不想,那他上面的弘武帝刘辩会不会对他心生猜忌,怀疑他有这样的企图呢?

  这其实也是贾诩针对刘辩悄然施行的一个反间计,倘若遇到英明的雄主或许并不惧怕,但若是无为之主、昏聩之君,自然就容易相信了。

  而贾诩完全不顾刘辩对这些人所封的官职是什么,他只关注刘协对这些人封的官职是什么,随后便开始大肆地进行封赏。

  除了这些身为刺史的诸侯被封王之外,其他一些诸侯也都被封了王,像武陵郡太守刘旭被封为武陵郡王。

  河间太守刘熙被封为河间郡王,琅琊国刘成被封为琅琊郡王。

  各个刘姓的大小诸侯,基本全被封王,就连刘备也应汉灵帝时期的平原令给他册封了一个平原王。

  而各路诸侯中,贾诩根据探子来报,扬州江东地界,有项氏一族,自称西楚霸王的后代。

  虽然明面上没有造反,但天下只要手底下探马能力强之人,皆也知道,那一地已被这项氏一族接管。

  而后贾诩便直接封那边的项氏一族的项梁为楚王。

  而后西凉马腾为凉王,公孙瓒为齐王,袁绍魏王,而袁术则是被封韩王,孙坚被封吴王。

  像朱元璋被封晋王...........

  一大波诸侯晋阶封王,封侯者的小诸侯也不在少数。

  并还附带一条诏令,异姓不可称王已被当今天子废除。

  这贾诩的封王诏书一发,很快整个天下诸侯大多数乱成了一窝蜂。

  接到刘协这个天子的圣旨之后,每个诸侯的表现自然是不一样的,有些欣喜若狂。

  有的诚惶诚恐,更多的则是陷入了沉思,平静地思考董卓为什么大肆封王,而封王之后,自己接了之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

  最先做出反应的自然是朱元璋,以朱元璋的智力以及手下谋士的智力,对于贾诩李儒两人的乱国之计自然心知肚明。

  在接到天子诏书的那一瞬间,就知道这是董卓集团为了阻止刘辩日后再次联合众诸侯攻他长安。

  并且也是想让那些生出野心之人,能够更加名正言顺的出来造反,减轻后顾之忧,而这结果自然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

  他虽然阻止了刘辩来攻伐自己,但是天下异姓王一多,他也就只能以一地之地称王,想要统一天下,以董卓之能力确实不行。

  而刘伯温之前曾为朱元璋出了一条计策,即“高筑墙,广纳粮,缓称王”。

  只是如今这封王诏旨一下,在刘伯温看来,可以先不接这封王诏令,等天下诸侯有一半以上的人接受诏令后,到时朱元璋再行接受,如此便可谓高枕无忧。

  虽然当年高祖立下白马之盟,约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若有违反,天下共击之,但如今董卓竟然以天子名义将这一条给废掉了,这王位着实让人看着十分心动。

  罢了,这封王命令暂且不接,且观天下诸侯如何行事,再做定夺。

  朱元璋袖袍一挥,转身回到书房,立即提笔修书一封,派使者送往幽州,表示自己不会接受封王诏令,仍然会将铲除董卓当作首要任务。

  而袁绍接到封王的圣旨后,陷入了两难之境,他与身边的谋士审配、许攸、逢纪,田丰等人商议许久,却迟迟难以做出决定。

  袁绍集团的人自然也能分析出董卓此举的意图,在于分裂天下诸侯,阻止他们拥立刘辩,而且他们也知晓一旦废除“异姓封王,天下共击之”这一铁律,天下诸侯便会难以抗拒封王的诱惑。

  袁氏一族四世三公,天下最高的官职已被他们袁家之人担任,即使袁绍做得更好,再怎么拥立天子,最多也就是个中兴之臣。

  也就是再拜三公左右,到时也不过让他们袁家成为五世三公而已,如果现在接受这个天子的诏书。

  袁绍摇身一变就成了王,而且倘若称王之后能够更进一步,甚至称帝,那他袁绍在袁家历史上的地位可就不是一般人能抗衡的了。

  纵观整个大汉王朝悠悠岁月,那些能够以异姓之身获封王爵之人,除却开国初期那赫赫有名的八大功臣外,几乎再无他人可享此等尊崇至极的显赫爵位。

  这八人分别是:张敖被尊封为赵王,英布有幸获封淮南王,藏茶荣登燕王之位,韩信雄踞楚王之席,彭越被授以梁王之名,韩襄王的后代被拥立为韩王,英布的岳父吴丙欣然获封长沙王,卢绾亦成为燕王。

  尽管后来因着吕雉那擅权弄术的行径,这些异姓王最终都悲惨地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但能够被封王称孤,也着实可称得上是不枉此生了呀。

  毕竟,身为堂堂七尺男儿,若默默无闻、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

  倒不如轰轰烈烈、风风光光地尽情活一回,哪怕仅有短短一年时光,死后亦可在那青史之上留下赫赫之名。

  就好比按照原来的历史袁术,虽然称帝被围杀身亡,但因他有传国玉玺也算是正统,历史书上对其记载也是驾崩。

  由此可见一般。


  (https://www.bsl88.cc/xs/3694253/11111020.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