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宗门仅剩的独苗免费阅读小说 > 第20章 往事越千年

第20章 往事越千年


晚饭后,所有人都休息了。

  彭栋记着师父的话,一个人来到书房。

  这个书房彭栋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进进出出不知道多少回。

  里面的陈列就跟图书馆一样,一排排的书架,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

  楚原说这里的书涵盖了经史子集,戏曲工艺,医卜星相,天文地理,政治制度,奇闻异见,很多都是线装的还是竖排的。

  有些甚至是孤本。

  小时候哪里懂这些,每天晚上蹲完马步之后,都要来这里读书练字。

  练字还好,就是那些书,好多都是繁体字,还是古文,晦涩难懂。

  彭栋只能好读书不求甚解。

  师父教一句,彭栋读一句,然后背诵一遍。

  错一个字,就要被师父用戒尺打一下手背。

  那难度简直是蹲马步的无数倍。

  那时候觉得这种挨打无处诉说的日子就是噩梦。

  现在才明白师父的良苦用心。

  眼泪不自觉的就流下来了。

  彭栋心里感慨一下,年龄越大越容易感动。

  据说这里面的书有某大典的原本,彭栋也不知道真假。

  甚至还有一些竹简,龟甲,,师父说这些东西都是无价的。

  师父曾经说过,这些珍贵的书籍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搬迁,有一部分已经佚失。让他心疼了好久。

  所以现在这里剩下的都是师父的宝贝,自己小时候就被反复叮嘱,这些书只能看,千万不能损坏。

  读书也只能在这里看,不能拿出去,读完之后放回原处。

  角落里有张桌子,上面文房四宝一应俱全。

  彭栋年龄稍微大点,自己能简单的认识一些字,就自己找喜欢的书看。

  所以只要彭栋待在书房里,楚原就不管他。

  刚开始觉得古文艰难晦涩难懂,随着阅读量的积累,彭栋觉得古文是那么可爱。

  彭栋觉得古人中的话痨很少,言简意赅。

  以前不理解现代很多人为什么非常推崇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放在现代的称谓就是专家。

  没错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各个领域的真正专家。

  这些专家有一个共性,就是喜欢发表自己的理论。

  他们这些理论的对象就是各个国家的君主。

  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民贵君轻。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老子说:“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还有很多家的很多说法,这些话的意思按照彭栋的理解就是这些专家在给君主立规矩,你要先怎么做,再怎么做,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民富国强,民众安居乐业。

  所以这些专家也不太受当时那些国君的待见,孔子周游列国就是一个例子。

  彭栋的童年就是这样的度过的,白天上学,放学后做作业,晚上蹲马步,读书练字,抽空去水库钓鱼,然后就是跟村里的同龄人去疯玩。

  没有任何电子产品。

  放到现在简直不可思议,没有电子产品,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小孩能憋疯。

  时代造就的形势。

  ……

  彭栋按照自己的记忆,找到存放《黄帝内经》的书架。

  搬来梯子,爬上去,上面一尘不染,这肯定是阿雅的功劳。

  记得小时候跟师父刚回来的时,这上面满是尘土,师父只有在闲暇的时候才会偶尔打扫打扫,后来就是彭栋打扫了。

  反倒是村里面的人在彭栋的记忆中,师父从来没有请他们打扫过书房。

  再后来打扫的次数越来越少,直到带阿雅跟若若回到青山坳,整个院子从里到外焕然一新。

  上面的牛皮纸已经泛黄,不知道都是换了多少次。

  这么多书完整的保存下来,彭栋想肯定是费了很多很多功夫。

  把厚厚的一摞书小心的拿下来放到角落的桌子上。

  外面足足裹上了四层牛皮纸,里面的足足有十八书本码放的整整齐齐的。

  彭栋一本一本的随意翻动,封面上有清晰的天干地支和年号。

  随意翻开一本,墨香扑鼻而来,中规中矩,棱角分明的楷书。

  其中一本详细记载着宗门的来历。

  洪武元年八月,楚谅,楚敬两兄弟接受大将徐达,常遇春的招安,随军北征,一路冲锋陷阵,立下了许多战功。

  后来,楚谅被封为大同总兵。

  楚敬被封为直隶庐江知县.

  洪武三十一,皇太孙朱允炆继位,然后削藩。

  建文元年,朱棣发动靖难。

  建文二年,大同被攻陷,楚谅不降,最后被逼自杀。

  季允,自幼父母双亡,以乞讨为生,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绝大多数人都吃不饱,哪有多余的食物施舍。

  季允,一个四岁的孩子,沿路乞讨,没被野狼野狗吃掉,最后差点被活活饿死。

  奄奄一息之际,刚好碰到楚谅经过,把他带回去了。

  经过细心照顾之后,季允慢慢的恢复了。

  楚谅见他可怜,不忍心将他赶出家门,又发现他天资聪敏慧就收留了他。

  楚谅虽有伯允,伯遘两个儿子,还是将季允收为养子。

  从小教他读诗书,习武艺,季允每天勤学苦练,楚谅非常满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季允遇见吕元膺,拜他为师。

  吕元膺,元末明初的中医名家。

  史载吕元膺博学多才,于经史、诸子、天文地理、刑律历算、经济军事、卜筮佛老均有钻研,作词雄奇苍古,多乐府韵味,因修元史有功,官封太常典簿。

  吕元膺非常欣赏季允的聪明才智,对他也是倾囊相授。

  所以季允不仅精通诗书,而且武艺高强,医术精湛。

  楚谅当大同总兵的时候,季允不仅担任他的亲兵,还兼任随军郎中。

  楚谅自杀后,季允和几个亲卫,把楚谅的尸首偷偷运出去,一路向北,历经千辛万难,经过多日,躲过追杀,一口气跑到二郎山。

  安葬了楚谅之后,季允同几个亲兵商议之后,决定在二郎山安营扎寨,准备招兵买马,伺机替楚谅报仇。

  季允改姓楚,叫楚允,祭出楚字大旗,称楚门,楚允后人称为允祖。


  (https://www.bsl88.cc/xs/3669637/1111111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