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大圆种田忙小说最新章节 > 第156章 秋收结束

第156章 秋收结束


割下来的红薯秧子如小山般堆满了田间地头。

  “新粮食呀!快去瞅瞅。”

  “据说一亩地能产出好几千斤呢!”

  “真的假的?能吃不?”

  “听大人们说煮熟后吃起来又香又甜,不仅能充饥,还能喂牲口。”

  “祥瑞啊,这可都是皇上带来的祥瑞。”

  “那可不,咱皇上那可不是一般人。”

  地头黑压压地聚了一大群人,七嘴八舌地说着闲话,眼睛却死死地盯着那片红薯地。

  “开挖啦!”

  几十个汉子手持三齿耙子,高高举起,然后重重地砸向地面,翻出大块夹杂着红薯的土块。

  耙子往外一拉,一串大大小小的红色或黄色根茎便像变戏法似的被带了出来。

  苏大圆站在最前面,她也急切地想知道星源这次能带来怎样的惊喜。

  随手拾起一串红薯,沉甸甸的,仔细一数,大大小小竟然结了七八个,放到秤上一称。

  哇,九斤八两!

  人群瞬间沸腾了,人们汹涌地越过设置的警戒线,疯狂地将刨出来的红薯从土里连根拔起,抖落掉泥土,让那一堆堆红薯露出真容。

  人多力量大,五十亩地的红薯不到半天就被疯狂的村民连挖带刨地弄了出来。

  “有虫眼的放一堆,被挖破的放一堆,完整的放一堆。”苏大圆手持大喇叭,站在田埂上扯着嗓子喊。

  众人闻声,纷纷蹲下身,把红薯上的土扒拉掉,然后开始有条不紊地分门别类归纳整理。

  “这么多红薯,我们放哪?好放不?别放坏了。”

  阿大用砍刀灵巧地把一个红薯的皮削掉,大口吃了起来。

  “嗯,不错,挺好吃的,脆甜。”他边吃边啧啧称赞。

  苏大圆低头瞧了瞧他手中的红薯,只见那红薯黄澄澄的,通身晶莹。这种红薯生吃也美味无比,口感脆嫩,甜度适中。

  红薯应该放在哪里呢?自然是地窖。

  可是,三十多万斤的红薯,怎能放进她家那小小的地窖呢?这就如同用火柴盒去装大象,简直是异想天开。

  “忘了挖地窖了。”苏大圆不好意思地拍了拍脑袋。

  “一定要放地窖吗?”阿大问。

  当然不是,搁现代,放纸箱或冷库都行。但在这个农业时代,若想大量保存红薯,地窖才是最佳选择,别的成本都太高了。

  “一定。”苏大圆点头。

  “那就挖,现在就挖。”

  村里空闲的男人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挥舞着铁锹,选址开挖。

  女人们留在地里,细心地捡拾着红薯。那些被刨坏的、有虫口的红薯,都被分给了村民。

  于是,大河村家家户户都飘出了红薯的香气。或煮、或蒸、或烧、或炸,人们用各种方式烹饪着红薯。

  大家对红薯的评价如出一辙:好吃、高产,而且做法简单。

  整个大河村都沉浸在红薯的香甜氛围中,甜甜腻腻的让人开心。

  红薯收完了,堆积如山般的摆放在地里。阿大和苏力领着几个算数好的小娃娃开始称重。

  五十亩地,刨除坏掉发给村民的,还剩下三十多万斤红薯。

  村民们沸腾了,有了这玩意儿,谁还费那劲种粮食呀!产量高,味道还好,一亩地五六千斤,随随便便种一种就足够吃了。

  “我们明年只种红薯。”

  “可不是嘛,好吃产量又高。”

  “有这东西,再也不会饿肚子啦。”

  “还种啥玉米、小麦、高粱、豆子呀,不仅麻烦,产量还低。”

  “对,只种红薯,以后天天吃红薯。”

  这几天,苏大圆听得最多的就是这些重复的话,在今天产量出来后,更是达到了顶峰。

  村民们人手一个红薯,围着如山般的红薯堆兴奋地指指点点。

  “嗯,味道不错。”苏力拿着一个黄色的红薯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着:“就是这东西容易放屁。”

  人群中时不时传来一声声悠长的红薯屁,此起彼伏,你放我也放,谁也不嫌弃谁。

  “我今日就上书皇上,在全国大力推广红薯,将红薯作为主粮,让家家户户都种。”阿大朝着上京的方向拱手。

  苏大圆板着脸,冷冷地瞥了阿大一眼,说道:“你难道是想让我们以后交公粮也交红薯?往哪儿放?要把整个大魏的地下掏空来储存吗?”

  阿大一想,也是,这东西存储起来确实麻烦,万一再坏了,真不划算。

  当然,存储麻烦只是一方面,从古至今,她就没听说过有谁真的拿红薯做主粮的。

  这东西偶尔尝尝鲜还行,要是顿顿吃、天天吃,谁能受得了。

  “你上奏吧。”苏大圆懒得说那么多。

  反正皇上是魏百川,就让那家伙去解释吧。

  “地窖挖好了吗?”

  “大河村适合挖地窖的地方太少了,很多地方不是坍塌,就是渗水,现在正想办法呢。”阿大看着成堆成堆的红薯,满脸愁容。

  “那现在挖好的地窖能放多少?”

  “大概一两万斤吧。”

  “余下的卖了吧,一文钱一斤,和玉米二代种子一起卖。”

  红薯在现代,那都是当零食吃的,就算是最差的种子,一亩地也能收一两千斤,实在没啥好育种的。

  “这么便宜?”阿大惊讶地问道。

  “便宜?六七千斤的产量,随便卖卖也能有五六两银子的收入。都是自己人吃,便宜点有什么不好?”

  真是的,这有什么好稀奇的,最多十天,看还有谁会拿红薯当主食。

  秋风带走了红薯多余的水汽,等红薯表面干燥后,一万多斤的红薯被存入了地窖。

  余下的的红薯则被村民们运到了大河村外新开的集市上出售。

  随着秋收的结束,人们纷纷来到大河村外进行交,三十多万斤的红薯很快就被远近的农民和商人抢购一空。

  如今,这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场地的面积顺着新修的马路不断扩大,甚至有人搭起了简易的棚子,用来过夜。

  水磨也建好了,随着水流“轰隆隆”地不停运转,金黄的玉米面也开始在集市上出售了。

  大河村也在连续吃了十来天红薯后,开始出现各种症状,王大夫那里挤满了因吃红薯肚胀、烧心的村民。

  阿大也放弃了让村人全种红薯的幻想。


  (https://www.bsl88.cc/xs/3669009/1111097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