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小说名字 > 第494章 方明华当说客

第494章 方明华当说客


方明华在电信局门口,竟然看到了BP机的广告:

    “有事您呼我!”

    果然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啊。

    方明华心里感叹,在西京他还没注意到BP机的业务,或许已经开展但受众很少吧。

    再往远走点,拐进滨海大道,方明华记得去年年初来这里还是一片农田,但现在已经是建筑工地,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更多则是被圈起来但还没开开发的荒地。

    海南的一场房地产的饕餮盛宴即将拉开序幕。

    逛了一大圈,方明华行驶在海口最繁华的海府路上,突然听到路边一个报亭里传来录制的喇叭声音:

    “特大消息,特大消息!《海南纪实》即将停刊,现在最后一期将是绝版!大家赶紧购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海南纪实》停刊了?!

    这不是去年年初韩少工来海南创办的一份杂志吗?怎么这么快就停刊了?

    方明华靠边停车后,下来到报亭买了一份。

    果然,报纸上有一则告别通告,包括韩少工在内20名报刊工作人员向广大读者告别,并向在过去的日子里关心、帮助、体谅我们的作者和协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方明华看完叹了口气。

    韩少工的海南梦破碎了。

    方明华拿着那张报纸回到车上,返回酒店。

    在酒店看了会电视睡觉,第二天一大早吃完早饭后,在酒店房间里拨通舒斌办公室的电话号码。

    “我是舒斌,你哪位?”话筒里传出带着浓浓湘音的普通话。

    “你好,舒主任,我是秦省作协方明华。”

    “方主席。”舒斌的语气明显变得热情起来:“你来海南了?”

    “对,我现在就住在海口望海楼,今天晚上有没有空?想单独请你吃个饭,就在望海楼。”

    约我一个人?

    舒斌犹豫了下,还是答应了。

    “那好吧,下班后我过来。”

    “好的,等我订好包间再打电话给你,再见!”

    放下电话,方明华翘起二郎腿,又拿起昨晚在报亭买的那本《海南纪实》杂志。

    《苏联政治改革纪要》

    《燕京五月,机场少了红地毯》

    光这标题也吸引人眼球。

    难怪杂志被停刊,用后世的话说,有的内容是在404边缘疯狂试探啊。

    方明华摇摇头,放下报纸拿起茶几上自己泡好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龙井茶,很悠闲喝起来。

    而在海南出版社,舒斌坐在自己办公桌边,思考着刚才方明华打来的电话。

    虽然在电话里方明华只是说吃饭叙旧。

    可是两人只见过一面,以前也从未联系有啥好叙的?

    舒斌隐隐已经猜到方明华来意。

    据听说方明华和那个盛世图书出版公司的赵红军关系匪浅,去年年初,赵红军在望海楼请客,就有方明华作陪。

    而且,两個月前赵红军还专门找过他一次。

    他想了想,打开抽屉拿起一本繁体字书《论语别裁》——南怀瑾的著作,放进自己的公文包里。

    或许用得着。

    九月份的海口还是挺热的,而且听说马上就要来台风,所以方明华也没乱跑,就在房间里呆着,看看电视什么的。

    转到央视台,没想到竟然看到穿着西装革履的赵红军面对着镜头侃侃而谈,谈就是去甘省白音板凳村捐资修学校的事。

    大谈企业社会责任云云,当然不会忘记宣传刚刚成立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的情况。号召全社会有责任心的企业家们踊跃捐资。

    最后还引用了这个时代非常流行的一个口号。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形象不错,有企业家的派头。

    方明华看着电视里的赵红军露出一丝微笑。

    还有,于龙海他们为了宣传希望工程也是拼了,竟然动用了央视!

    当然效果肯定不错。

    又乱看了一阵,方明华看看手表已经是下午六点过五分,于是就离开房间来到二楼已经预定好的包间。

    过了十多分钟,传来敲门声,一个穿着旗袍的女服务员带着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进来,正是舒斌。

    “舒主任。”

    “方主席。”

    两人握手之后,就落座。

    菜已经准备好,就两个人也不需要太多,但很精致,和乐蟹、椰子鸡还有一份湘菜——毛氏红烧肉。

    酒直接就是茅台。

    两人边吃边聊。

    “方主席,听说你辞去了《延河》主编的职位?”舒斌问道。

    “对,合同到期我也没续聘,想逍遥一阵写点东西。”方明华笑着,给对方倒了一杯酒。

    “我昨天在街头上看到,韩主席办的《海南纪实》停刊了?”

    “是啊.有些事情真让人无奈。”舒斌语气中带着遗憾:“现在少工和你一样,准备重新回到书桌旁写东西。”

    “哦现在做事的确不容易。”

    “是不容易,我原以为海南是经济特区,政策要比内地活,能干一番事业,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

    舒斌摇摇头,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呵呵,舒主任,换个地方或许更好,俗话说的好树挪死,人挪活嘛。”方明华边说边给对斟满杯。

    这话?

    话里有话?

    舒斌明显感觉出来,不过他没有接话。

    两人天南地北谈了一阵,一瓶茅台大半也落肚,方明华这才说道。

    “苏主任,我这次来海口,是受我朋友委托,就是赵红军,想必你也认识。”

    “认识,前两个月赵总和我一起还喝过酒。”苏斌笑着回答。

    “我听红军说过这事,他邀请担任海口盛世图书出版公司经理一职,伱拒绝了。”

    “对,我能力不足,无法担任。”

    “舒主任,咱们也是朋友,也就不绕弯了,你拒绝这个职位当然不是能力不足,我们都清楚,你还是想在出版界干一番事业。”方明华笑着说道。

    “可是今年,国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国家政策将会逐步收紧,按照你原来的想法,要在海南出版社闯出一番事业,我感觉比较难。”

    听了方明华的话,舒斌脸上露出一丝痛苦色。

    “但盛世图书可以,如果你担任这个职务,有很大的权力,赵总的重心还是在西京,这里你说了算,而且你放心,我们不会重蹈《海南纪实》的覆辙。”

    “为什么?你们可是民营的,连书号都没有!”

    舒斌的话有点咄咄逼人,方明华听了却淡淡一笑。

    “书号问题你根本不用操心,即便没有海南出版社,我们还会找到别的出版社和我们合作,最重要的是我们不沾政治。”

    方明华的话意味深长,舒斌何尝听不出来。

    《海南纪事》不就是犯了这个错误?

    “可是,你们只会出版《女带家》《鬼吹灯》以及言情武打这些毫无文学价值的书!”舒斌的语气中略带讽刺。

    卧槽!

    这话扎心啊。

    不过,方明华并没生气。

    “舒主任,你这话有失偏颇,我们不是出版了《平凡的世界》以及《挪威的森林》等这样有文学价值同时又有经济效益的书吗?”

    这一点,舒斌也不能否认。

    真没想到,一个民营出版社竟然有这样的眼光!

    这也是他比较佩服的地方。

    舒斌端着酒杯,陷入沉思当中。

    方明华也不着急,慢悠悠吃着菜。

    (本章完)


  (https://www.bsl88.cc/xs/3635590/1111063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