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小说名字 > 第501章 “国内第一编剧”

第501章 “国内第一编剧”


这版电视剧最大的变动就是把原来的男一号孙少平降成男二号,而原来的男二号孙少安成了男一号。

    在原著中,孙少平、金波等农村青年渴求知识,渴望现代社会城市的文明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

    他们千方百计以各种方式拼命走出农村,进入城市,由此反映了这些由乡而城的青年在追求现代文明的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心态,反映了“交叉地带”的社会生活及城乡文化的巨大差别。

    结果在电视中,突出了孙少安的形象,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村中领袖,自己勤劳致富还带领全村百姓致富。

    这的确是政治正确,但不符合原著思想,没有将陆遥想要表达的东西完全表现出来。

    现在陆遥还活着,如果方明华这么改,陆遥肯定会不满意。

    孙少平才是他的最爱!

    另外就是将金波这个很重要的配角取消,他的部分改成了润生。

    要知道金波和润生的性格在原著中相差甚远,咋能扯到一块呢?

    在原著中,金波复员回到家乡之后,思念心中的藏族姑娘,又千里迢迢跑到曾经呆过地寻找姑娘,书上是这么写的。

    书中这样写着:

    “他立在十字街口,泪流满面地唱着这支没有回声的歌。许多过路的藏汉行人,都惊奇地驻足而立,听他旁若无人地歌唱。人们多半认为,这是一个外地来的精神病人。不过,他却把这支美好的歌儿唱得如此让人揪心啊!”

    金波一直都是活在世俗里的理想者,性格开朗、处事圆滑,却是书里爱的最纯粹的人。

    和他相比其余人的爱情略显乏味,无外乎郎才女貌,门当户对。金波本身诠释了“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

    这样的人物怎么会轻易删掉?!

    确定了改变思路,方明华就开始着手动笔。

    还有,王雷版的《平凡的世界》五十多集,有点长,现在还是胶片时代,要控制成本,四十集左右就可以了。

    那部《天行者》文稿,大约是42万字。方明华拷到一张五寸盘上寄给远在海口的舒斌,出版由盛世图书出版公司负责,方明华也就不再操心。

    自从舒斌担任盛世图书总经理之后,雄心勃勃,一方面积极和香江的南怀瑾联系,准备在内地出版《论语别裁》《老子他说》等南怀瑾的代表作。

    另一方面在公司内部大刀阔斧改革,学习香江和欧美出版界的成熟经验,开始建立销售渠道、广告运营等一系列现代出版运营机制。

    通过这本书,方明华也想看看,这几个来他的改革成果到底如何?

    同时,应《延河》杂志社主编白苗的要求,将《天行者》书中一個经典情节作为选编,刊登在明年第一期的《延河》上。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过着。

    《渴望》电视剧在燕京地区红透半边天,别的省市电视台一看这形势,积极派人和盛世影视洽谈购买影视版权,方明华也获得了“国内第一编剧”的美誉。

    这个称呼是《法治日报》一名记者在写一篇报道中提出的。

    这篇新闻稿主要报道《渴望》电视剧成了本年度的热播大剧,在燕京地区播放之后,收视率居高不下。

    记者还经过实地调查,在燕京燕山石化城家属区,这个小区有十几万居民,而在这个小区的收视率达到了98%!已经和央视的《新闻联播》并驾齐驱。

    据《燕京日报》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达96%的市民表示观看过《渴望》,相较于《霍元甲》的87%和《上海滩》的83%,这足以证明《渴望》的影响力云云。

    在《渴望》播出时间,街上更是空无一人,因为大家都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节目。

    在剧播期间,相传社会治安好到人们睡觉都不需要锁门,燕京犯罪率也直线下降,连小偷都被剧中人物的善良所感化,为此燕京公安局准备授予《渴望》剧组“维护治安奖”。

    作为编剧的作家明华功不可没,他之前还撰写了《隐入尘烟》《芳华》《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等一系列电影剧本,都取得不俗的成就。《渴望》是他撰写的第一个电视剧剧本,如此轰动,是名副其实的国内第一编剧。

    方明华没有看《法治日报》的习惯,最近的他一直猫在家里写《平凡的世界》剧本,很少出门。

    一方面是赶紧将这个剧本写出来,另外现在是大冬天,外面经常寒风呼号,冰雪交加,还有哪件事比得上躲在温暖的书房里,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龙井茶码字更舒服的事?

    累了练练字,欣赏欣赏书画,多惬意的事?

    连麻将他都懒得去打了。

    这件事还是宋棠棠晚上下班回来,告诉了他这件事,还带回来一张报纸。

    “看看,国内第一编剧,啧啧.为啥不是第一作家?”宋棠棠用调笑的语气说道。

    方明华拿过来喵了一眼。

    还真是。

    “得得.还第一作家?你就不怕我被人唾沫星淹死?别听这些记者们瞎说,这叫捧杀!”方明华随手把报纸扔到一边。

    “那这个什么治安奖,你去不去领?今天下午燕京台的郑小龙打电话了,确有此事,让你去燕京一趟。”宋棠棠问道。

    “不去。”方明华想都没想拒绝;“谢谢燕京公安的好意,郑小龙他们领就行了,大冷天跑到燕京干嘛?”

    “那好吧,明天上班我回电话。”

    “棠棠,这部《渴望》电视剧,已经有几家电视台购买了版权?”方明华想到一件事问道。

    “嗯,已经有四家,还有三家正在商谈中,平均每集是1.2万元。”

    “恭喜你,宋总,盛世影视刚刚成立就来了个开门红啊。”

    “哎呦.这还是要靠我的方大作家写了个好剧本,在家运筹帷幄,我才能决胜千里啊。”

    “什么方大作家,叫老公!”

    “夫君.”宋棠棠娇滴滴回了句。

    哎.

    看来调教还是成功啊。

    方明华摇摇头站起来向书房走去。

    说笑了一阵,该码字了。

    马上就要到1990年元旦。

    80年代眼看就要过去。

    就在12月20日,方明华接到一封由作协转交的邀请函:邀请他12月27日去燕京参加第三届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并且出席12月31日晚在物资部大礼堂的的“文学之夜·燕京·89”晚会。

    (本章完)


  (https://www.bsl88.cc/xs/3635590/1111063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