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小说名字 > 第517章 给杂志题刊名

第517章 给杂志题刊名


突然想起了另一位散文大家余秋羽。

    别看人品只看文章,他的散文的确别具一格,特别是那本《文化苦旅》,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

    那还在九十年代以后才出现,已经发表轰动一时,方明华也挺喜欢,虽然里面有诸多硬伤。

    其实,最先涉猎这个领域的并不是余秋羽,早在八十年代就有学者写过,金克木、张中行两位老学者,一个写了《燕啄春泥》,另一个写了《负暄琐话》,就是这类散文的典型作品,只不过没有余秋羽这么出名。

    方明华看过此类的东西。

    咱们也来写试试?

    “明华,该走了!”陆遥的声音把他从沉思中惊醒过来,他回头一看就看到仨人正等着他。

    他赶紧跟上步伐出了陈列馆大门。

    “方主编,我听路主席说你对书法颇有研究嘛,难怪看到衮雪两个字入迷了。”徐悦说道。

    “这两個字,属于汉隶,“衮”字一撇一捺颇有动态之感,“雪”字则有静态质感。”方明华娓娓道来。

    练了这两年的书法,字算不上太好,但欣赏书法水平飞速提高。

    徐悦听了,脑袋一转突然想到一个主意。

    “方主编,你确实精通书法,要不这样,你给我们《中外纪实文学》杂志,题个字吧?”

    “啥字?”

    “就是中外纪实文学几个字,我们从下一期重新换封面。”

    徐悦想好了。

    虽然他没见过方明华的毛笔字,但听陆遥说平时在家练字,那也差不了哪里去。

    更重要的是,现在方明好是秦省作协副主席,又是中国作协理事,而年龄还不到30岁,上升空间巨大。

    如果他题个杂志名,那绝对是最好广告!

    比写一篇报告文学还好!

    徐悦越想越兴奋,方明华却苦笑不已,连忙摆手推辞。

    自己的毛笔字,自己在家欣赏,或者哄哄艾米丽那样的老外可以,在人家期刊上题书名?

    不知道多少人背后底里笑话?

    坚决不行。

    可是架不住徐悦苦苦哀求啊,最后连路遥也加入进来让方明华给写一幅,朋友嘛,就要互相帮忙。

    不得已,方明华只好答应,说回去再好好练练这个几个字,争取写的更好看点,再题词。

    晚上唐厂长带着领导班子就在药厂的招待所设宴招待三人,方明华他们来到包间,唐厂长并未招呼几个人落座,似乎在等什么人。

    这时候一个工作人员匆匆走进来,在唐厂长跟前低声说了几句。

    唐厂长听了点点头,对方明话他们笑着说道:“方主席、路主席,我们地区行署主管文化教育的崔副专员来看望你们。”

    哎呀

    竟然来了一位地市级领导!

    方明华和陆遥的目光立刻看向徐悦,说好的不惊动官方呢?

    徐悦连忙说不是自己通知当地政府,他现在也是一头雾水。

    “各位,不要猜了,是我联系了地区行署有关领导。”唐厂长爽朗一笑:“两位是著名作家,又是咱们省的作协副主席,方主席还是国家作协理事,来天汉咋能这么悄然无息?如果以后让行署领导知道了,肯定会批评我的,与其这样还不如先给领导汇报。”

    唉.

    到哪都是这样啊。

    特别是在本省,你都没法去别的地方自由自在转转,总有当地领导陪。

    今天看来也是如此。

    “各位稍后,我们去迎接。”唐厂长说完就带着领导班子出了包间,没过多久一行人就走了进来。

    走在前面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穿着西装的男人,方明华不认识,估计就是崔专员,但后面跟着的一个男人他比较熟。

    王鹏,秦省作协理事,天汉作协主席,天汉地区文学期刊《衮雪》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山祭》、《水葬》,中短篇小说集《油菜花开的夜晚》等。

    唐厂长给介绍,崔专员和三人一一握手。

    “欢迎各位来天汉啊,特别是两位大作家,我代表地区市委、行署欢迎你们!”

    几人寒暄几句,方明华他们又其他陪同人员握手,大家都落座。

    崔专员叫崔新亭,非要让陆遥或者方明华坐首位,两人自然谦让,最后是崔新亭坐在宴席首位,方明华和陆遥陪坐在两边。

    方明华的另一边就是王鹏。

    “方主席,你和路主席来天汉,别人不给说,最起码要通知下我吧?咱们可是一家人。”王鹏低声埋怨起来。

    “通知你?给伱说你了,你能保证不给地区领导说?”方明华白了他一眼。

    “嘿嘿.”王鹏低声笑了笑:“这不,还是一样嘛。”

    方明华顿时无话可说。

    人到齐就开席,菜是当地特色菜。

    天汉地区北靠秦岭,南依巴山,山里飞禽走兽很多,这年头也没什么动物保护概念,什么熊掌、野鸡肉、娃娃鱼清一色的野味!

    只听崔新亭说道:“这菜都是我们山里打的,水里抓的,酒咱们今天也不喝五粮液,就喝我们本地酒!虽然没有五粮液出名,但品质非常好!”

    说完,一个服务员端着一个青花瓷罐罐上来,方明华一看,好家伙,足足能装三斤!

    “这是我们城古酒厂的原浆,只是特供,市场上买不到,今天我特意带来让几位大作家尝尝啊。”

    等崔新亭说完,服务员立刻拿出分酒器,将青花瓷罐里的酒倒出来,然后又给每个人的酒杯里斟满。

    陆遥不能喝酒,特意给他准备了健力宝——现在很流行喝这个。

    “城古酒厂可是我们地区有名企业,也是利税大户,我们现在招待客人都喝这个.味道怎么样?”

    方明华端起酒杯尝了尝。

    “不错,和五粮液有一比。”方明华笑着说道。

    “陆主席今天不能喝,那方主席,还有徐主编,你们今天就多喝点。”崔新亭说道。

    “崔专员,不瞒你说,我在家经常喝城古酒。”方明华笑道。

    “哦?”

    “城古酒厂厂长吴建业,也是我大舅哥的战友,我们认识。”方明华解释道。

    “哦,对,我想起来了,一生情、一杯酒,城古特曲!这是他们酒厂在你们杂志上的广告词!”

    “对,吴厂长确实是个能干事的人。”方明华说道。

    “既然你和吴厂长这么熟,干脆明天我叫他过来!”崔新亭又说道。

    “别,别”方明华赶忙说道:“吴厂长一来就要喝酒,那酒量我自愧不如。”

    众人听了笑起来。

    城古酒厂是当地的利税大户,所以县上甚至地区行署领导好多都知道这个人。

    喝酒真是出了名的。

    大家边说边聊,很快就谈到这次三人天汉之行。

    当崔新亭听说陆遥这次来天汉主要是调研企业,写一篇报告文学,他连连点头。

    “是好事,好事!应该把我们天汉的企业好好宣传宣传!天汉这个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吃了好多亏啊.现在这年代,以前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想法早已经过时了,应该大力宣传!”

    “陆主席,我知道你现在不喝酒,这样吧,你喝茶我喝酒,我敬你一杯,感谢你对我们天汉地区企业经济发展的支持!”

    崔新亭确实是真心实意。

    现在各地领导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确是铆足劲头。

    两人碰了一杯后,崔新亭又问方明华:“方主席,你准备留下什么墨宝?”

    (本章完)


  (https://www.bsl88.cc/xs/3635590/1111061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