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森外 > 第516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第516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个可以有。

    前两天,徐悦找到方明华正式邀请他和陆遥一块去天汉的时候,方明华就笑着说自己可不会写报告文学。

    徐悦却哈哈大笑说你不用写,你和陆遥去一趟天汉,这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纪实报告素材,我找人写!

    于是就有了这趟天汉之行。

    现在听徐悦说这话,方明华笑着点头,来一趟总要写点什么吧?

    还有去年去白音插队的地方一路游览,大西北的风光也非常值得一写。

    方明华他们在小站上足足等了一个小时,才看到一辆从昆明发往燕京的火车轰隆隆迎面驶过站台,又过了几分钟,他们这辆火车才徐徐启程。

    翻过秦岭后,视野变得开阔起来,进入盆地,铁路两旁都是绿油油的麦苗和金黄色的油菜花,黄绿相间,分外美丽,陆遥看得更是连连感叹。

    这从小在黄土窑洞里长大的他,自然是无比新鲜。

    ”额滴神呐.俗话说观景不如听景,但我觉得咋看到的比听到的还美?

    到了早上十点多,才到达目的地——天汉车站。

    三人下车,有人在月台上接站,还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欢迎“秦省作协副主席方明华、陆遥同志光临天汉。”

    不是天汉作协的工作人员。

    这次方明华他们私下商议,只是一次私人游玩,制订了几项规矩:一不打扰文友;二不惊动官方;三是结束采访后,就返回西京。

    接站的是天汉制药厂一个姓李的副厂长带着一名工作人员。

    天汉制药厂就是其中一家,这次天汉之行,他们也是赞助方之一。

    到了八十年代末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开始注重宣传,找作家给企业甚至企业领导写纪实报告成了一种时髦。

    历史上,陆遥就曾经给某個企业写过报告文学,不过那时候是因为手头拮据挣点润笔费。

    不过这次,纯粹是帮好友的忙,

    相互介绍后,李厂长和工作人员就很殷勤帮三人提着旅行包出了车站,上了一辆红色桑塔纳。

    “陆主席、方主席、徐主编,先到我们厂住下,中午吃一顿便饭,下午我们唐厂长主持开一个召开座谈会,然后到车间参观。明天安排是游览古汉台和褒河栈道。”

    在车上,李厂长向仨人说了这里两天的安排,大家自然没有意见。

    天汉制药厂在市区北郊,在车上听李厂长说他们厂是1970年三线建设时期由西京制药厂帮助建设的,当年的第一批创业者从西安、从各地风尘仆仆来到天汉,开始了边建厂边生产的艰苦创业。现在企业已经发展成一个相当规模的中型制药企业,效益良好,在业界也是小有名气。

    方明华等人乘车赶到厂区,发现这里子校、技校、医院一应俱全,俨然就是一个小社会。

    住进了厂里的专家楼,中午虽然是便餐,但依旧很丰富,方明华特别喜欢吃当地的米皮子,不过在天汉叫“面皮”,听说早上起来吃先蒸热的,再配上当地一碗菜豆腐那才叫正宗,听得方明华直流口水。

    还好,陆遥不能喝酒,再加上下午还要座谈,方明华躲过一次酒。

    到了下午,天汉制药唐厂长主持召开座谈会,欢迎方明华一行人到来,在会上,陆遥做了发言。

    当然是盛赞天汉制药厂全体职工艰苦创业,为民造福,还有一个任务,给自己的好友办的《中外纪实文学》打打广告。

    方明华感觉到陆遥口才挺不错,有做领导的潜质.

    晚上是一顿丰盛的酒宴,第二天一大早李厂长陪同他们去游览古汉台和褒河。

    这可是方明华向往的。

    观景是一方面,要写游记,重点就是这些人文古迹。

    先去的是褒河栈道。

    褒河位于市区以北,距离天汉制药厂不到二十分钟的车程,方明华他们坐着桑塔纳很快赶到,现在的这里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水库,叫石门水库。

    三人跟着刘厂长沿着梯子登上大坝,前面是就是水库,绵延到深山里,旁边是316国道,背后隐隐看到天汉城区。

    “这里实际上是褒斜道褒谷口,褒斜道是古代穿越秦岭的山间大道。褒斜道南起褒谷口,就是这里,北至斜谷口在眉县斜峪关口。”

    刘厂长指着水库西边山腰:“公元前266年,范雎担任秦国宰相后,决定创修褒斜栈道,大力发展秦同巴蜀之间的往来交通,最终“使天下皆畏秦”。

    “到了秦末,天下大乱,汉王刘邦在这里登坛拜将,以汉这里基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直趋关中,打败楚霸王,一统天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就出自这里。”刘厂长最后说道。

    “我听说诸葛亮北伐也走的这条道吧?”徐悦插话进来。

    “对,就是这条道,诸葛亮六出祁山,最后一次北伐“由斜谷出”,即从褒斜道北上伐魏,可惜最后还是失败。诸葛亮长眠在定军山下,那里还有他的祠堂,你们可以去看看。”刘厂长继续说道。

    “可惜的是,由于修建褒河水库,水位升高,栈道石门及将军铺、褒姒铺、《栈道平歌》摩崖等古迹和栈道遗迹都淹于水库中,你们看到这条栈道实际上最近几年才修的。”

    “可惜,可惜。”陆遥连声感叹。

    “是有点可惜,不过建成这石门水库,可以灌溉积27万亩良田,其中天汉就有16万亩,可以说是造福一方啊。得与失,就看你从什么角度考虑。”

    刘厂长感叹道,众人陷入沉思。

    “刘厂长,我记得三国曹操好像在这里题过字,叫“衮雪?”方明华想到什么问道。

    “方主编果然博学多才。”刘厂长说道:“当年曹操所写的那两个字是在河中一个块巨石上写的,我们市博物馆特地派石匠将河中巨石上的“衮雪”二字完整凿下来,运到博物馆保存,咱们一回去的拜将台就是博物馆的一部分,你们可以看到。”

    众人沿着大坝,边看边听刘厂长介绍,观看四周美景,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就在大坝下面的一家小餐馆,尝了当地非常有名的“褒河鱼”然后驱车赶往市区的市博物馆。

    由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三处历史遗存组建,古汉台是当年刘邦在这里的行宫遗址,拜将坛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的古坛场。饮马池相传是西汉刘邦的军队驻扎在汉中时的饮马处,这些都是博物馆重要的历史遗迹。

    在博物馆的陈列室里,方明华看到了那块“衮雪”石刻碑。

    汉隶大字,看上去苍劲有力。

    ”衮雪二字取材于《汉魏十三品》书法佳作,是唯一能见到的曹操手书真迹。”刘厂长解释道。

    “相传曹操驻兵褒谷口运筹国事,见褒河流水汹涌而下,撞石飞花,挥笔题写“衮雪”二字,随从提醒:“衮字缺水三点”。曹操抚掌大笑:“一河流水,岂缺水乎!”遂成千古美谈。后刻于河中巨石上流传”

    方明华站在这块石碑前看了好长时间。

    陆遥以为他在欣赏书法——这家伙除了写作,还喜欢书画,现在在家里狂练字。

    咱就不打扰他了吧?

    陆遥和徐悦跟着刘厂长去看别的文物,留下方明华一个人站在那里发愣。

    其实,方明华并没有欣赏曹操的书法,而是在琢磨自己的游记——这衮雪二字,不就是非常好的题材吗?

    衮雪,“三曹”,“建安七子”,“建安风骨”.有人称他为中国文学的“觉醒年代”,因为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学有它自身的价值和独立的地位。

    古迹、文学、历史、思想价值,就通过这一块石刻串在了一起。

    哎呦这不就是文化散文吗?

    (本章完)


  (https://www.bsl88.cc/xs/3635570/1111061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