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 第490章 “农村教师三部曲”(第四更)

第490章 “农村教师三部曲”(第四更)


《废都》这本小说,和贾平娃以前写的小说风格截然不同,作品也是毁誉参半。

    这或许与他这几年遭遇事情,心境发生变化所导致的吧?

    第二天早上八点正式发丧,农村把这叫“上山”,对于棣花镇的村民来说,本来也是上山——坟地就在镇子后面的山坡上。

    出殡路线由阴阳先生事先测好,一旦选定路线,不管天晴下雨,遇河搭桥,遇坡驾梯,绝不回头。

    作为老大的贾平娃披麻戴孝,手里捧着父亲的遗像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到了埋葬处,按照阴阳先生的吩咐“落椁”,贾平娃还写了一篇悼文在父亲坟前读了一遍。

    “父亲贾彦春,一生于乡间教书,退休在丹凤县棣花;年初胃癌复发,三个月后便卧床不起,饥饿疼痛,疼痛饥饿,受罪至第二十七天的傍晚,突然一个微笑而去世.”

    写的情真意切。

    出殡结束后,贾家大摆宴席,感谢来宾以及帮忙之人,方明华他们吃完饭后就开车返回西京。

    等再见到贾平娃已经是七天之后。

    时间进入八月份之后,作协的会特别多,经常三天两头学习,学些各种文件,而且不准请假,连正在白鹿原闭门写作的陈中时也不例外。

    也就是这个原因,方明华、陈中时他们才能凑到一块聊聊天,今天就是这个样子。

    早上学习完,下午还要讨论,中午大家在作协灶上吃饭,外面天气热的要命,所以都不回家就在方明华的办公室几個人闲聊——因为他的办公室的茶高级,不是作协单位发的劳保茶而是从自家屋里带来的龙井,几个人都是喜欢喝茶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喝着热茶,吹着电风扇,四个人聊着天。

    贾平娃脸色仍然有点黄,但精神要比前段时间好的多,酒是不喝了,但烟不离手。

    “中时,你那本《白鹿原》写完了吗?”贾平娃随意问道。

    虽然陈中时至今没有公开小说内容,但大家都知道了他的小说书名——就是他的老家白鹿原。

    陈中时也抽着烟,抽的是牌子叫“巴山”的雪茄,是汉中地区一个厂子的品牌,味道很冲但价格便宜。

    他听了贾平娃的问话,说道:“还早咧,第一稿结束,但第二稿才写了不到一半。”

    “明华,听说你也在准备一个长篇?”贾平娃又问坐在边上的方明华。

    方明华倒也没遮掩,很大方的承认说是在写农村教育题材的小说。

    “又在写农村教育?算上你前面写的《乡村教师》《一个都不能少》,这不成了三部曲了?”

    方明华倒没注意到这个问题,现在听贾平娃一说,的确是。

    “陆遥,你呢?”

    “小说我没写,我在写一个随笔,主要是写《平凡的世界》一些感受,这是应明华的邀请。”陆遥说道。

    “不是我,是读者。”方明话否认。

    《平凡的世界》正式发表之后,已经印刷了两次,巨大的读者群纷纷想了解陆遥写这本小说的背景以及一些感受,这些读者来信由挂名出版的深圳海天出版社转到盛世图书这里,然后又由宋棠棠交到方明手中。

    于是方明华见到陆遥邀请他一本随笔。

    陆遥答应了,这段时间就在忙这个,随笔名字叫《早晨从中午开始》,历史上陆遥也写过,非常感人。

    作家写随笔非常常见,何况是像《平凡的世界》这么热销的作品,贾平娃听了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我说平娃,你问了一圈,那你在写什么?”陆遥反问道。

    “这几个月都在为我父亲的事操心,哪有心思写东西?”贾平娃苦笑了声:“不过安葬我父亲之后,我在我老家住的那几天,心静下来后有些有了一些想法。”

    “什么想法?”陆遥问道。

    “我想改变。”

    “改变啥?”

    “以前我写的都是农村,写的是我们商州,现在想写城市,写我们现在住的西京,以前都是传统的叙事,现在想写的魔幻一点。”

    听到贾平娃说自己准备写“魔幻”一点的小说,刚才比较沉默的陈中时也抬起头看着他。

    “魔幻?魔幻现实主义?”

    “对,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贾平娃缓缓吐出一个烟圈。

    李商隐的诗句。

    陈中时一听,竟然笑了,满脸皱纹舒展开来。

    “你说,这奇怪了?”

    “啥奇怪?”

    “我现在的写的这本书也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陆遥在年初发表的那篇《生命树》里面还有魔幻,好嘛,平娃,现在准备的新书竟然也要写魔幻现实主义明华,你现在正写的这本呢?”

    陈中时转过头看着方明华。

    “我没有,老老实实的现实主义,但用的是新写实小说写作手法。”方明华实话实说。

    “伱看你前几年你高呼先锋主义写作,什么意识流、后现代、魔幻现实.我们现在听你的了,你倒好,你又跑到现实那边,我们跟不上趟。”

    其余两个人听了都笑起来。

    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但也是开个玩笑,至于用哪种写作手法,那是作家自己的事。

    聊了会文学,又扯到身体上,贾平娃患有乙肝,几个关系好的朋友已经知道,大家就关心他身体现在怎么样?

    “乙肝这病,我有发言权。”说话的是陆遥:“虽然说不能治愈,但比我的肝硬化轻多了,只要按时吃药,平时饮食多注意点也就没啥,所以说平娃,你别有啥思想负担,你看我现在不好好的么?”

    “这倒也是.只是不能喝酒了。”

    想到自己以前喝“早烧”,杯中乾坤的样子,贾平娃长叹了口气。

    “我们四个人,已经有两个不能喝酒,就剩中时和明华,你们也少喝,免得我们看到眼馋。”陆遥半开玩笑半认真说道。

    “行,我媳妇也让我少喝,这次去美国前还专门叮嘱,舞都可以找人去跳,但酒不让我找人去喝你们俩不都能喝,就我和陈老师两个有啥意思?”方明华说道。

    不过确实如此,从此以后,方明华酒明显少喝许多。

    除了写作,偶尔还要到西大讲座。

    今年全国各大高校都是八月份上课,补上学期欠下的课程。

    方明华的讲座也没什么新鲜东西,都是以前讲过的一些文学理论:意识流、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等。

    这些文学理论早就公开发表,他只不过是将内容简化而已,但有的地方说的深些——毕竟面对的还有中文系研究生。

    他们不是作家但是确实具有很高的文学理论功底。

    时间到了八月底,前去美国宋棠棠带着两个娃回国了。

    (本章完)


  (https://www.bsl88.cc/xs/3635344/1111064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