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平瑶乐 > 第886章 纷乱的官兵

第886章 纷乱的官兵


开元八年八月,高骈麾下骁将张璘,领一腔豪情,挥师渡江,犹如利刃破晓,直指江南腹地。黄焯之军,屡战屡败,士气低迷,终是退守饶州古城,以图喘息。然张璘势如破竹,未给敌手丝毫喘息之机,转眼已是九月金秋,黄焯军再次被迫退让,信州城门紧闭,成了他们最后的防线。

此时,北方战云密布,诸道大军压境淮南,张璘乘胜追击,气势汹汹,犹如狂风卷浪,誓要将叛军一举荡平。而信州城内,却遭逢天灾,疫病悄然蔓延,叛军士卒接连倒下,昔日雄师,此刻满目疮痍,元气近乎耗尽。

绝境之中,黄焯展现出了非凡的智谋与胆识。他先是暗施妙计,以重金为饵,贿赂张璘,使得这位勇将的锋芒暂时收敛,进军步伐不由自主地放缓了几分。同时,黄焯又亲笔修书一封,言辞恳切,向高骈表达了“归降”之意,字里行间,尽显无奈与诚意,实则暗藏杀机,欲借此机会重振旗鼓。

高骈身为一方统帅,却未能识破黄焯这精妙绝伦的缓兵之计,误以为叛军已穷途末路,投降乃是迟早之事,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即将大获全胜的喜悦与自豪。殊不知,这恰恰步入了黄焯精心布置的局中,为叛军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与恢复之机。

一场智勇的较量,在历史的洪流中悄然上演,而真正的胜负,尚待时日揭晓。

当黄焯如织网般精准捕捉到诸道兵马悄然北渡淮河的微妙动向时,他心中那盘精心布局的棋局,顿时活络起来。叛军的烽火,在沉寂之后竟又熊熊复燃,战力重振,仿佛野火燎原,不可阻挡。黄焯如同猎豹捕猎般迅猛,一击即中,斩杀大将张璘于阵前,淮南精锐尽丧,士气崩溃。

乘此大胜之威,黄焯率领的铁骑如同狂风席卷,睦州、婺州接连易帜,随后更是势如破竹,攻下了战略重地宣州。每一城的攻克,都伴随着叛军旗帜的高高飘扬,黄焯之名,响彻江南。

与此同时,叛军中的另一位枭雄刘汉宏,正率领着他的虎狼之师,向宋州发起了猛烈的攻势,申、光等州在他的铁蹄下颤抖,财富与资源如同潮水般涌向他的囊中。而后,这位悍将与黄焯,两大势力的联手,无疑让江南的局势更加波诡云谲。

黄焯与刘汉宏并肩而行,直指广陵。他们渡过采石矶,犹如蛟龙入海,直指扬州这颗江南明珠。然而,扬州城内,高骈将军却选择了沉默与守势,此时的他不仅为自己的愚蠢而后悔不已外,还为痛失臂膀张璘而低迷。他选择了按兵不动,任由黄焯的大军如入无人之境,所过之处,镇戍之军皆闻风而降,仿佛冬日里的枯枝,轻易便被凛冽的寒风折断。

这一役,黄焯与刘汉宏的联合,不仅是对江南版图的重新洗牌,更是对旧有秩序的一次猛烈冲击。烽火连天中,英雄与枭雄的交锋,智谋与勇力的碰撞,编织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人不禁为之扼腕叹息,又心生向往。

朝廷昔日对高骈寄予厚望,视其为国之栋梁,不料风云突变,高骈急报频传,犹如惊雷炸响于朝堂之上,群臣皆惊,一时之间,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手足无措。

为解燃眉之急,圣上安嘉杰急下诏令,委以重任于新任泰宁军节度使齐科穰,令其星夜兼程,屯兵汝州,以固防线,稳军心。同时,又擢升曹权徴为天平节度使,并兼任东面副都统之职,意在集双雄之力,共御外侮。

然叛军之势,犹如野火燎原,已盘踞滁州、和州之地,锋芒毕露,气势汹汹。曹权徴率太平精兵,逆水而上,欲在淮水之畔与敌一决雌雄。然天不遂人愿,战事胶着,天平军虽英勇善战,终因地势不利,加之叛军狡猾多变,一场激战之后,竟落得个败走麦城的下场,淮上之地,一时之间,战云密布,局势更显危急。

此役之后,朝野震动,人心思变,而高骈之困局,曹权徴之挫败,皆成为天下议论之焦点,朝堂内外,皆在探寻破局之策,以求早日平息这场乱世烽烟。

新任宰相豆希真,眸光深邃,于朝堂之上缓缓陈词,其声沉稳而富有远见:“目下援军尚遥,臣斗胆建议,授黄焯以天平节度使之职,令其暂领一方,若西线战事未明,则当以我军精锐,固守宣武要地,扼守你、郑二州之咽喉,使贼寇首领进退维谷,自乱阵脚。”

然而,另一位宰相卢绡闻言,面色凝重,坚决反对道:“豆相之策虽妙,但恐有疏漏。依我之见,黄焯此贼无信无义,即使许诺其官,也要加以防备。不如广召四方兵马,齐聚泗水之畔,以宣武节度使为帅,统率全局。如此一来,黄焯贼影,必不敢轻易东顾,只能徘徊于山浙之间,苟延残喘,求一线生机。”

皇帝安嘉杰闻奏,龙颜微展,颔首赞许,诏令即刻颁布:“准卢绡所奏,速行此策。且记,此前已诏令天下兵马,严阵以待于溵水之畔,务必阻敌北进之路,保我疆土安宁。”

此令一出,朝堂内外,人心稍安。众臣皆知,此乃一石二鸟之计,既防贼寇北窜,又迫其自困于东南一隅,待时机成熟,再行剿灭,定能还天下以太平。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皆赞皇帝圣明,宰相与卢绡大人智计过人,共筑铜墙铁壁,护我大安江山无虞。

然而,风云突变,徐州的三千铁骑官兵,宛如不羁的洪流,驻扎于许州的温柔乡——馆驿之内。忠武军的掌舵人薛竜,以他一贯的宽仁,接纳了这批远道而来的勇士,这本应是徐州军与驻军忠武军和睦共处的契机,却意外地成为了风暴的前奏。

夜色渐浓,馆驿之内却无安宁。徐州军的铁血男儿,似乎对这安逸之地并不买账,他们酒后滋事,扰民,掀起了滔天的波澜。就在这纷扰之际,忠武军中一位名叫周岌的骁将,自溵水前线匆匆归来,目睹此景,怒火中烧。他深知,此等乱象若不严加制止,必将酿成大祸。而其上官薛竜竟然不管不问,包庇乱兵,妄想以和为贵,而息事宁人。于是,周岌大怒,剑光一闪,将薛竜刺死,而周岌,则以一己之力,自封为留后,权倾一时。

徐州将兵听闻消息后大乱,徐州兵统领时辅闻讯,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此刻的徐州兵亦是风雨飘摇,需有人挺身而出,稳住大局。于是,他毅然决然地率三千徐州之兵返回徐州。并且,一入徐州,他便果断出手,将节度使支详囚禁于深宅之中,以铁血手段,重新掌握了徐州的命脉。

而这一切,对于泰宁军节度使齐科穰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他本欲在乱世中寻得一席之地,却不料局势突变,如此迅猛。恐惧与无助如同寒冰般侵袭了他的心房,最终,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眼前的利益,率领部众匆匆撤回兖州,以求自保。随着泰宁军的撤离,那条曾被视为坚不可摧的溵水防线,也仿佛一夜之间崩塌瓦解,露出了其脆弱的本质。

这一连串的变故,如同疾风骤雨,席卷了整个中原大地,也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正悄然拉开序幕。在这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土地上,英雄与枭雄,忠诚与背叛,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https://www.bsl88.cc/xs/3626935/1111024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