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年代快穿:女配的肆意人生在线 > 第190章 七零极品小姑子(21)

第190章 七零极品小姑子(21)


这个时候的工作条件,已经比当初三三一厂制造第一台航空发动机时好了太多。

  当年的三三一厂,在制造汽缸头钢模时,工具车间既没有光学曲线磨床,又没有线切割机床,全靠工人们用锉刀锉、用油石磨,制成了数十块型板和样板,完成了钢模制造任务。

  电镀厂房是由澡堂改建的,镀槽尚未设计好,电镀热处理班把痰盂放在大缸中用开水加温,经过无数次试验,硬是为第一个零件镀上了铜。

  “借鉴炸油条原理”,把两边的夹板钻出大孔,使空气流通,成功镀上了铬。

  ……凭借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第一台航空发动机从批准设计任务书到试制成功,只花了七个月零三天。

  到了宁安这儿,必须花的时间更少。

  平阳机械厂本来就是生产飞机发动机的,基本条件具备,而且比起最早的三三一厂已经好了太多,没道理她还比不上革命前辈。

  冲呀!

  小桔子吹了吹胡子,它家崽这个争强好胜的本质从来没变过。它也只能尽心尽力做好后勤保障,帮她盯紧了裴东骏和赵春兰,别让她在忙碌的时候还得浪费时间和精力关注这两个东西。

  宁安5月底加入技术部,9月初,她的设计方案获批,进入试制环节。

  12月份中旬,第一台新式发动机试制完成,花了三个多月,机械厂的工人们都快累瘫了。

  累并快乐着。

  大家的精神都很亢奋,很激动。

  三个多月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如今总算有了一个结果。

  希望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希望我们国家的航空技术能够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其实宁安比他们还要辛苦一点,从设计到零件制造,再到组装,全程她都参与了,要确保所有的零件都是合格的。这几个月,她也是连轴转。

  总不能人家加班她休息,没有这个道理。

  试制成功后,宁安也很高兴。

  她帮国家省下了几千万外汇。

  世界线中,国家遭受了长时间的技术封锁,航空技术比世界先进水平落后了几十年。

  75年,国家从约翰牛买了40台涡扇发动机,并将发动机的生产线和图纸资料也一并买了过来,在430厂进行自行生产。

  仿造涡扇发动机的过程长达三年。我国彻底掌握了这款涡扇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可以用来装备新式战斗机。但尴尬的是,发动机终于有了,全国却没有一款战机用它。

  当时一位飞机设计师认为,这款发动机是60年代的技术,在国际上已经落后,仿制并使用它等于是原地踏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款发动机引进的时候,运动还没结束,大家不同意用“洋货”,于是,430耗时三年制造出来的发动机,被放进仓库吃灰。直到90年代,才重新被提起,被从仓库里扒拉出来。

  这是个沉痛的历史教训。

  另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是,改开之后,流行起了“造不如买”的思想,有些自主研发项目下马,航空发展进入休克期。

  宁安也希望,这一次自主研发涡扇发动机的成功,能够改变这种状况。

  技术,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踏实。

  发动机试制成功之后,在正式定型之前,要经历大大小小、从地面到空中各种种类繁多的试验,静力试验、飞行试验,等等。试验所需时间比设计和制造还要长。

  整体来讲,某型飞机发动机的研制费用中,设计占10%,制造占40%,而试验要占50%。

  为了配合完成发动机的试验工作,宁安要暂时离开平阳市,去西京飞行试验所工作一段时间。

  他们一行人离开的时候,整个机械厂都依依不舍。

  机械厂好几位领导跟她说了一模一样的话:“你放心去,你妈这儿,你不用挂念,我们保证把她照顾的好好的。她永远都是我们机械厂的职工。”

  吴斐然跟她说:“夏姨平时在厂里还有我照顾呢,你放心。你不在平阳的时候,我替你尽孝。”

  宁安:“……你们这么说我就放心了。我到了那儿给你们打电话,有事你们直接联系我。我妈怕影响我工作,有事也是不说的。”

  “好的,没问题。”

  所有人都知道,宁安最爱她妈妈,平时就算再忙,也要和夏兴华一起吃饭、聊天、散步,然后两个人匆忙分开,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冰箱厂早就已经投产,夏女士的洗衣机都研究出来了,她也忙得脚打后脑勺。

  同事们经常感慨:“你和夏工感情也太好了,平时就那么点时间,也得匆匆忙忙见一次,说几句。有啥好见的啊?有啥好聊的啊!”

  每当这个时候,宁安总是讪讪一笑。

  所有人都不知道,她和她妈每天见面,从不谈感情,就是互相表扬、互相鼓励,给对方打一针鸡血,让对方去继续奋斗……

  宁安关心夏兴华的身体,夏女士又蹦又跳,胸脯拍得啪啪响,向她证明自己还可以为人民继续奋斗三十年。

  夏女士关心宁安的身体,就是跟小桔子索要健体丹,恨不得每次见面都给她喂一颗。

  宁安跟小桔子说:“我觉得我们的母女情好像有点跑偏了……”

  小桔子说:“不用觉得,就是偏了。你们俩现在,就是革命战友。”

  夏女士一看宁安这个天赋,满脑子想的就是让她去好好工作,以后成为国宝级科学家,谁也欺负不了她。国家会安排好她的一切,生老病死都有人照顾,她就彻底放心了。

  没看那些国宝级科学家,就算在闹得最厉害的时候,哪怕家人被隔离审查了,科学家本人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这说明什么?说明做科学家就要做最厉害的科学家呀!做对国家最有用的科学家!

  她念叨的橘猫大人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这也就是宁安此时恰好也想努力一把,不然小桔子肯定要逐字逐句的反驳她。

  努力奋斗固然好,当条咸鱼也不差呀。

  1975年1月2日,元旦刚过,宁安一行人离开了平阳。

  除了从部里和西京那边过来的专家,一起去的,还有宁安的助理。

  这个人,叫纪松和,宁安刚调职进入技术部,向于厂长提交了自己的发动机研究立项报告,他就来了,一来,就成了宁安的助理。

  于厂长跟宁安说:“人家是正经科班出来的,水平不差,正好给你帮忙。”

  虽然他老人家也不太明白,费劲巴拉的调到机械厂来工作,为什么他放着好好的工程师不当,非要去给目前看着还不怎么着调的小裴当助理。

  难道小裴还真的是什么不世出的天才吗?

  即便她是个天才,难道你就不能先当工程师,然后以工程师的身份和小裴一起搞研究吗?

  虽然但是,人家坚持,而且还找来了他的亲舅舅,市委书记纪利民帮他说情,他还能怎么办呢?当然是答应他。

  哪怕宁安的身份还不到该配备助理的时候,她莫名其妙就拥有了一个助理。

  一开始,于厂长还担心俩人合不来,毕竟这个是京城航空学院航空发动机系毕业的,宁安是自学成才的野路子,虽然纪松和是在看了宁安的研究立项报告之后才决定给她当助理的,但是报告是一回事,实际工作起来又是一回事。

  他纵然看重科班出身的,但宁安是他看着长大的,他也不希望她在工作的时候被人欺负。

  为此,他对纪松和千叮万嘱:“小裴要是有什么不足之处,你好好帮她,她还小,你要温和一点。”

  纪松和:“……我是看了她的报告之后才决定和她一起做研究的,我首先认可了她的水平。只要专业水平过硬,别的都不是问题。”

  “真的那么厉害?”

  “真的。”

  水平确实很高。但给她当助理,却是在实地考察了技术部,见过本人之后才做出的决定。莫名的,他就觉得,跟她一起工作一定会大有收获。

  纪松和认可宁安的水平,但是宁安在看过他的简历之后,对他的水平是有一点点怀疑的。

  【1950年出生,1965年(非常幸运又不幸的)考入京城航空学院,1970年毕业,分配到某公社农机站修拖拉机,修了4年拖拉机,调到平阳机械厂工作。】

  啊!是老五届的最后一届啊!

  正经上了不到一年学就开始搞运动了,在学校里折腾了几年,终于分配了工作。

  老五届就跟老三届一样,都有点惨。

  她以为他水平不怎么样,但实际工作起来就发现,还不错。

  应该说,相当不错。

  纪松和跟她说:“虽然后面几年没怎么上课,但是我也没放松学习,后来在拖拉机站也一直自学的。我算是科班出身,但本质上,跟你一样,是自学成才的。”

  宁安:“……”

  行吧。

  占了个科班出身还是有好处的。

  某种程度上,宁安的研究能够这么快说服于厂长,让他向部里汇报,这位纪松和同志起了很大作用。

  毕竟有科班出身的人帮她背书嘛。


  (https://www.bsl88.cc/xs/3618540/11110943.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