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年代快穿:女配的肆意人生在线 > 第209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13)

第209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13)


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宁安这边也都知道了。

  大队部有报纸,每次新闻一出来,留守的徐会计就通过队部的大喇叭大声朗读。

  读完之后,还会发表一番感言,比如:“不光通过高考回城不应该抛弃对象和孩子,通过其他方式回城的,也不可以。如果我们一旦发现,谁有这种品行不端的现象,徐家屯大队是不会给盖章的。我就在这儿明确这么说了。”

  徐家屯五个已婚知青:“……”

  你直接点我们的名得了。

  有一说一,这件事确实震撼到了他们。没想到,人都已经离开了,还是无法摆脱大队的影响,还能被大队拉下马。

  他们确实得小心点。

  两对知青夫妻相对还好点,他们心里本来就没什么想法。最受震撼的,是那个娶了村里姑娘李雪梅的男知青王志,这家伙是70年来的,72年娶了李雪梅,73年就生了个儿子,比徐宁安还大一岁,77年夏天,李雪梅又生了个女儿。

  他原本心里就打算着,只要有机会回城,他肯定是要离婚回城的。

  事实上,剧情里,他也确实这么做了。

  78年4月,王志的家人联系他,给他提供了一个招工回城的机会,王志随即提出了离婚。李雪梅不同意,王志在家里闹绝食,李雪梅也不想看着人饿死,只好把他放走了,从此一去不复返。

  李雪梅是外嫁女,她娘家给的帮扶有限,她又担心再嫁的话,两个孩子会受委屈,此后一直没嫁人,一个人艰难的拉扯两个孩子,非常不容易。

  好在徐家屯大队做事还比较仁义,没有采纳很多村子不给外嫁女分地的做法,给李雪梅和两个孩子都分了地,让他们三个可以通过劳动吃饱饭。

  这会听见广播,王志把心里的小九九往下压了压。不管怎样,他不能落得和江明华同样的下场。

  万一到时候大队不放人,或者直接到招工单位去理论,他也不会有好下场。

  没想到徐家屯大队竟然这么勇!江明华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大学生了,他们愣是通过这种方式把她拉了下来。

  这天早上,徐家屯大队的大喇叭又开始响了。

  宁安火速搬着自己的小板凳往大门口一坐,准备开始听广播。

  这是小孩子的仪式感。

  周秀云把大椅子搬了出来,放在她面前,充当桌子,上面还给她摆了一个本,一支铅笔,方便她装模作样的做会议记录,已经画了好几页圈圈了。

  还给她放了一杯水,一个碗大的小竹筐,里面装着她的零食,方便她记累了吃点喝点。

  她自己把仪式感拉到60,她奶直接给拉到100!

  “小领导,还要别的吗?”

  宁安摇摇头:“不要了,谢谢老同志。”

  “不客气,那你忙吧。”

  “好的。”

  周秀云笑着回家继续干活。

  这几天,大喇叭几乎天天响,先是小赵通讯员写的文章,然后是湖东大学的声明,再然后是其他高校的声明,后来平原省教育厅也发话了,她孙女每天在大门口听得咧着小嘴笑哈哈。

  有时候乐极生悲,嘴里含的糖掉出来,再哇哇哭两声。

  宁安坐好,拿起一根红薯干开始嚼。

  桂英婶子晒的红薯干甜度合适、硬度合适,特别适合用来打发时间。

  今天会播什么内容呢?

  徐会计磨磨唧唧的,试音就试半天,没完没了的“喂喂喂”。

  她准备工作都做完了,他还没开始。

  等她一根红薯干都快嚼完了,徐会计终于开始说正事了。

  “社员同志们注意了,知青同志们也注意了,今天播报一个好消息,平原日报发布了省知青办下发的文件,今后,在本省范围内,招工单位在招收知青的时候,不能再将已婚作为排除条件。已婚知青同样在招工范围之内。可以先将对象带回城,然后再慢慢解决对象的工作问题和孩子的上学问题。感兴趣的社员和知青同志可以到大队部来阅读文件原文。”

  “在这里我们要做一下自我表扬,因为我们徐家屯大队对江明华事件的处理方式,引起了省知青办对已婚知青及其配偶、子女的安置问题的关注,在各方面齐心协力的配合之下,才有了这样一个结果,我们徐家屯功不可没。”

  大喇叭里响起了徐会计本人经久不息的掌声。

  宁安跟小桔子说:“我怎么觉得他越来越戏精了?”

  小桔子说:“确实。不过当个戏精挺好玩的,他可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了。”

  宁安站起身,抓了一把红薯干,溜达着去了大队部,她要在徐会计当戏精的路上添砖加瓦。

  徐会计一看见她,就说道:“哟,你是来看文件的?”

  宁安点点头,“看报。奖励你。”

  “你奖励我什么呀?”

  “红薯干。一大把。”

  她伸出小手,递给徐会计两根红薯干。

  “这是一、大、把?”

  “嗯。”

  她抓在手里,正好一把。

  徐会计:“得,你手小,这确实是一大把。你心意还挺足的,按你这小手,你就算给我抓一根,那也算一把。”

  宁安把两根都给了他,自己又从兜里掏出一根开始吃。

  徐会计往嘴里塞了一根,边嚼边说:“还挺好吃,天下红薯干都一样,你这个跟我家晒的没区别。”

  “桂英婶给我的。”

  徐会计:“……那不就是我家的吗!”

  宁安笑嘻嘻:“看报。”

  “行行行,我给你念。”

  宁安伸出一根手指,一个字一个字的指,徐会计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念完了,徐会计说:“这跟蹦豆似的,念完了我都不知道自己念的是啥。一个字一个字的,根本连不成句子。你听明白了吗?”

  宁安摇头:“不明白。再念一遍。”

  徐会计:“……行吧。”

  宁安又伸出小手开始指。

  徐会计说:“你能别指了吗?你一指,不就跟刚才一样了吗?”

  “我快点。”

  “试试。”

  宁安快速划过去,徐会计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停停停,太快了。”

  宁安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慢也不行,快也不行,唉~”

  徐会计:“你别指就行,让我自己念。”

  “你指。”

  “干嘛一定要指呢?”

  “不指对不上!”

  徐会计恍然大悟:“哦~~你想让我教你识字!”

  “嗯。”

  “那你早说呀。”

  宁安:“广生叔,你教我认字。”

  “行。再给我一根红薯干。”

  宁安从兜里又掏出一根。

  “你这小兜还挺能装,让我看看,里面还有没有?”

  宁安双手捂着兜,眼神警惕,“有。我的。”

  “啧啧啧,我还能抢你一根红薯干不成。我这么大的人了!”

  “大人爱骗人。”

  徐广生:“……你被谁骗了?”

  “不告诉你。”

  “行吧。”

  徐广生决定给她的被骗经历添一把火,一边教她认字一边强调自己绝不会抢她的红薯干,一边眼神瞄她的兜打算伺机而动。

  但是没有得逞,从头到尾,宁安一只小手始终捂着口袋。

  徐广生:“……”

  啧,这小孩真难骗。

  宁安走的时候,又给了他一根红薯干,说道:“谢谢徐老师。”

  徐广生美滋滋,跟她说:“不客气,有空再来,徐老师还教你。”

  啧,这小孩还挺有礼貌,而且叫他徐老师哎!还有这红薯干,就相当于以前上私塾的学生给老师的束修了。

  徐广生一高兴,又送她两根粉笔,“回家在墙上画着玩,用完了再来跟我要。”

  “谢谢徐老师,徐老师真好!”

  她爸给的半根粉笔早就被她嚯嚯完了。

  回家的路上,宁安拐弯去了一趟徐会计家,小手撑着口袋让桂英婶又给她装满了红薯干。

  闫桂英一看这个不记仇的小妮就高兴,她让人家哭了半夜,小孩不埋怨她,家里老人也不埋怨她,周大娘宽慰她,这孩子还跟她挺亲近。

  这一老一小,把她心里的内疚全赶跑了,让她感动得不行。

  宁安的小兜被她装的都快冒出来了。

  她还问:“够吗?不够我拿个小筐,再给你装点。”

  “够了,谢谢婶。”

  “哎哟,我们安安怎么那么乖啊,婶可稀罕你了,吃完了再来拿啊。”

  “哎!”

  回到家,周秀云问她:“去大队部了?”

  “嗯。跟广生叔学认字去了。”

  “想学认字啊?”

  “想。”

  “奶奶也能教你。”

  周秀云从自己陪嫁的掀盖式大木箱子里翻出了一本书,拿给宁安看。

  “这还是你爷爷活着的时候买的,那时候可不好买了,他托人从省城带回来的,《新华字典》,这上面什么字都有。”

  宁安一看,是1962年出版的第三版新华字典。

  这时候,新华字典的普及度并不怎么高,第三版稍微高一点,因为出现了平装本,而且除了在京城印刷外,还有很多城市开始租型印刷,这大概也是她爷爷能买到一本平装本第三版《新华字典》的原因。

  宁安小手拿着字典一页一页的翻,翻到自己认识的字就跟周秀云说一下,这都是她今天跟徐会计学到的。

  周秀云大喜过望。

  学了一上午就记住这么多,她孙女真的太聪明了!

  “好好好,以后奶奶每天教你认字,奶奶要是没空,再找别人教你。”

  “好。”

  “安安呐,你喜欢认字吗?”

  “喜欢。”

  “那这本字典就送给你了。你拿着它好好学习,以后你也考个大学,去城里当干部,坐办公室,每天喝茶看报,不用干活,不累人。”

  “嗯!”

  周秀云火速行动起来。

  她教宁安认字,采用的是她自己的方法,比如“墙”,她就在墙上写个“墙”字,在碗上贴个纸条,上面写个“碗”字,筷子笼上贴“筷子”,门上贴“门”……

  一时间,她家到处都是纸条,就好像到处都是补丁。

  第二天,太姥爷来看她们,一进门就膈应住了。

  “周秀云,你弄啥呢?”

  “我教宁安认字呢。爹,你看我这个办法怎么样?”

  “不怎么样!太难看了!快揭下来!”

  “干嘛呀?我这办法很有效,这些字安安全认识了。”

  “安安全认识,那是安安聪明,和你的办法关系不大,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快给我揭了。”

  “不要!”

  宁安仰着脸看着她太姥爷和她奶奶斗嘴,还挺好玩。

  她往后退了退,往嘴里塞了一颗糖。

  老爷子被他闺女的任性梗了一秒,然后说道:“……嘿!我还指挥不了你了?”

  “你这是不讲理,我好好的办法,你非得鸡蛋里挑骨头。”

  “啧啧!你不撕我撕。太难看了,你娘要是活着,看你把家弄成这样,非得拿柳条抽你!”

  周秀云:“……”

  她四下里看了看,不得不承认,她爹说的有道理,的确是不怎么好看。但这不是她的错,是纸不好看。

  要是她娘还活着,看到这个场面,嗯……她可能真得挨打!

  老爷子已经动手去撕了,她就不管了。


  (https://www.bsl88.cc/xs/3618540/1111092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