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穿成炮灰人渣,成为全民白月光章节目录 > 第259章 玷污大小姐的长工7

第259章 玷污大小姐的长工7


等他们的兵马赶上京都之时,那大燕都城早就换了主人。

  于是,一气之下,他们也无法回去,只好冒着危险,诛杀反贼,为大燕正名了。

  若是一般来说的话,他们或许还有点机会,毕竟兵力也不少,但谁让顾瑾瑜不是一般人呢!

  不想让他们刚刚接手的京都沾染上血迹,顾瑾瑜开了个小挂。

  直接策反了他们其中兵马最多的苏王,于是他们内讧了!

  就在他们内讧之时,就是顾瑾瑜的人出现的最好时机,一举将诸侯王皆拿下,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安静的皇城,似乎从未经历最近的数次纷争。

  脚步轻快的黄子恒踏入御书房,“拜见陛下。”

  “起。”

  “如何?”

  黄子恒的声音带着轻快,“陛下从今以后便可高枕无忧了!”

  “哦,死了吗?”

  “苏王和霖王死了。剩下的还在。”

  “那就送去给他们作伴吧!”

  “陛下。”黄子恒有些犹豫,“不需要留下他们为陛下正名吗?”

  顾瑾瑜在此刻睁开了眸子,尽是清明,没有一丝困意,“正名?朕天下正统,何需正名!”

  “是,陛下说的是。”黄子恒也恍然大悟,而后很快退下。

  以最快速度组建起来的六部的草台班子已经很快上任了,而顾瑾瑜的登基大典也因为诸位王爷的死提上了日程。

  “不可,不可,这日子不顺利啊!”

  “不好不好,这日子不够尊贵!”

  “陛下何意?”满朝文武皆看着顾瑾瑜的时候,他只好严肃的看着他古板的礼部尚书,“就十日后吧,朕定的日子足够顺利。”

  “陛下圣明。”

  随着日子的快速过去,十日也就是眨眼一瞬间。

  身穿一袭玄色龙袍,头戴十二硫冠冕,顾瑾瑜一步一步踏上白玉长阶,祭天帝,昭告天下,国号为秦,年号定为元景。

  顾母为太后,顾父为太上皇,兄长为肃王,长嫂为肃王妃,侄儿为世子。

  跟在他身后的诸位功臣也都论功行赏,黄子恒官拜户部尚书,掌管天下税收,是为天下粮仓.....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天晚上,处理完了之前的一些遗留贵族,顾瑾瑜回宫就看到了等候的一家人,跟在他们身后的内侍见到他就跪了下去。

  “陛下万岁。”

  “起来吧,进去说。”

  顾父和顾母还没适应他这个身份的转变,看着面前这个俊秀的,气势宏伟的青年,突然觉得很不像自己的儿子。

  但一家人还是哆哆嗦嗦的进去了,“陛下,你这是?”

  “娘,你不用这么叫我。”

  “啊?”

  “瑾瑜啊,你这突然就成功了,这就成功了!”

  “是啊,你们日后就过好日子就行了,你跟我爹想去哪去哪,不用跟我报备,带上人就好。”

  “兄长和嫂嫂也是。”

  来了一句话也没敢说的他哥立刻点头,总觉得自己这辈子的眼睛都惊呆了,没想到,他这辈子还有这样的福气,弟弟成了皇帝,啥也没干就能封王啊!

  他嫂子更是惊呆了,想起来自己之前对这位小叔子的态度还不够柔和,那真是恨不得穿回去捅死自己。

  “不必拘束,日后想做什么做什么罢了,不违律法即可。”

  他知道,顾家人也做不出什么事来,加上那一句也是提醒。

  几人自然茫茫然然的点头,被送回去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今天说了什么!

  翌日开始,属于大秦的时代就开始了。

  第一年,顾瑾瑜就开始主张了变革,登基那一日,他就未曾封丞相,也是想废了这个职位,于是也就一直空悬,而后抓科举,肃清官场,特别是前朝官员。

  在十年后,大多数的官员都是新生力量的时候,顾瑾瑜的变革才算是正式开始。

  律法在他的手下大改,大力保证了平民百姓的基本权利。

  废除了士农工商的隐形排行和鄙视链,所有人皆可参加科举,为国效力。

  废除前朝大燕当时存在的爵位继承制,在秦朝,爵位三代而削,废除殉葬制,典妻制,纳入律法之中,典妻之人不可科举....

  一系列的举措让好不容易朝堂中人差不多够了,准备歇一歇的老臣又无奈爬起来干活了!

  又是十年,大秦风调雨顺,国富民强,顾瑾瑜也有了继续研究的动力。

  于是压住了一批想要告老还乡的官员,在宫内设置了研发司,而宫外则是设置监察司,监察百官,为陛下耳目,主要彻查贪官污吏,阳奉阴违。

  不过两年,各地的手艺人都知道陛下重视研发司,于是各地的手艺人的地位也逐渐的上升,特别是在顾瑾瑜亲自封赏了一位研究出水车的手艺人。

  虽然是五品伯爵,只能传三代,但这可是跨越了阶级,于是一时间全国手艺人研发司的名声一时间竟然压过了科举。

  在看到这样的局面,顾瑾瑜并未做出什么举措,毕竟科举的时间久了,这些考不上的人总要另谋出路的!

  不过五年,各地百花齐放,只要送往京都的东西可以向陛下证明这东西有用,那就可以从此在研发司领一个七品小官当一当,继续研究还可以升官,虽然没有了爵位,但这也是普通人除开科举唯一可以向上的路了。

  欣欣向荣,大秦早已不是当初的大秦。

  于是,刚刚开创了十年的武举,这十年来的人才自然也不能浪费,顾瑾瑜瞄准了附近的一片土地。

  “望不负大秦之念。”

  “定不负陛下之意。”

  在周边国土一步一步纳入大秦之中之后,大秦的所有一应物件都在快速的更新换代之中。

  大批量的手艺人,火药,纸张,建筑术,瓦片,水泥,甚至琉璃,全部都在顾瑾瑜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出现。

  此后的大秦不愧是第一强国,且顾瑾瑜还在晚年开拓了海路,叮嘱自己的侄儿日后定然要重视海路,此乃长久之道。

  后来一直跟着顾瑾瑜生活的侄儿也是一位出色的继承人,不说比得上顾瑾瑜那般光彩,但守成之外还能冒出一些奇思,也都与国有利。

  自此大秦往后绵延长达八百多年,直到大秦日薄西山,却也不堕大秦名声,最后一位秦王死于殉国。

  世人皆评价,大秦是历史上耀眼的一个时代。

  开国君主秦献帝最为耀眼,耀眼的伺候八百年的帝王都及不上他一人。


  (https://www.bsl88.cc/xs/3616264/1111087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