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季汉大司马最新文章 > 第651章 调整四州

第651章 调整四州


马超中伏被射杀,基本是宣告凉国的灭亡。在陆逊派兵的安抚征剿下,陇右六郡逐渐稳固下来。

    西平太守麹英,接受陆逊的表封,以名义归降的形势投靠大汉,自己则在西平当土霸王;广魏太守马岱,因马超被陆逊所杀,自是不愿接受劝降,而后在郭淮的书信劝说下,北上投靠郭淮去了。

    马超从令居仓促撤退时,郭淮虽撤军北归,但却有派人南下探查陇右情报。当郭淮得知南汉突袭陇右之时,其所率大军已是解散。

    为了从中取利,郭淮让人时刻关注陇右局势。得知马超退往襄武时,郭淮已是料到马超会被陆逊所包围,故而改变主意,着重去劝降马岱。

    在郭淮的劝说下,马岱率本部数千人北撤,并在黄河渡口时,获得河西兵马的支援,成功撤走至河西。

    随着马岱退出陇右,王平兵不血刃,收取陇山诸道。而后暂领广汉太守职,率兵坐镇陇山诸口。

    当陇右进入战后休养时,时间也已到了建兴三年。

    春,正月。

    因庆贺正旦之故,行宫内外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而宫廷中更因皇后产下太子,愈发喜庆起来。

    当然喜悦可不仅于此,随着马超被灭,陇右六郡归附的消息传遍宫台,双喜临门之下,刘禅乐得欲大赦天下。

    然刘禅欲大赦天下的行为,却引来诸葛亮的劝谏。

    “陛下,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更不可因喜怒而赐恩。先帝在世时,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多有受蒙教诲,然未有得闻大赦,能悦天下人之心。”

    诸葛亮朝着刘禅拱手,劝道:“如大赦能得人心,刘季玉岁岁赦宥,何益于治。蜀人如服刘季玉,何来数叛之旧事!”

    “子出世虽可喜,但不足以大赦;陇右六郡臣服可喜,但赏罚有功将士。望陛下深明前后之事,慎行大赦!”

    执政理念上,诸葛亮非常排斥大赦。因为在诸葛亮看来,如果律法非恶法,那么大赦天下,无疑是在纵容那些犯罪分子,甚至会被某些高官子弟们利用。

    如东汉末年,高官子弟借助渠道优势,得知东汉王朝会下达大赦令,会故意在大赦前犯罪,从而让自己逃脱法律的惩处。

    被诸葛亮怼了下,刘禅面露惭愧之色,说道:“相父所奏之语,朕深以为然也。大赦之事,今后不准提及。”

    见刘禅如此坦然接受自己的错误,诸葛亮举起酒樽向刘禅道喜,说道:“先帝晚年得子,宗亲凋敝,故血脉微薄。今陛下得皇子,亮为陛下贺!”

    大张皇后生了个皇子,刘禅为了庆贺得皇子之喜悦,请霍峻、诸葛亮、张飞等高官入宫宴饮。

    “陆伯言扩取六郡,峻为陛下而庆!”霍峻亦举起酒樽,向刘禅道喜。

    刘禅脸上笑容满面,说道:“开疆拓土之事,多是为仲父谋划之功,朕当敬仲父一樽。”

    “陛下请!”

    小型宴会上,君臣之间没那么拘束,氛围甚是融洽。

    刘禅抿着酒水,问道:“仲父、相父,今下灭凉将士封赏如何?”

    “嗯~”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灭凉之战,首功者为陆骠骑,次功者为王平、魏延二人,而后是姜冏、赵昂、杨昂、姜维等。有功将士封赏,峻与丞相商谈多时,大体已经定下!”

    “如姜冏父子,父姜冏有断马超军粮、献金城之功,兼有归汉之辛劳,故峻以为可拜征西将军,领金城太守,都督河湟军事,封都乡侯;子姜维有取冀县之功,兼有归汉之辛劳,可拜其为奉义将军,授兵五千,封当阳亭侯。”

    “王平袭取天水诸城,溃散凉军诸部,盖有大功,可迁任平西将军,封西城县侯,官职另委;魏延伏杀马超有功,迁任平北将军,封临洮县侯,官职另委。”

    四平将军,大汉本未有设立。但随着钟离之战结束,大量将领需要官职升迁,四平、四安将军随之诞生。

    今大汉国内,将军序列的排位,以四镇>四征>四平>四安>杂号将军为顺序。在四镇将军之上,即为四方与卫、车骑、骠骑等将军。

    其中特有的将军号,不以杂号将军算,如军师、辅汉、安汉、兴汉等四个将军号,在品级上与四征基本相同,但意义更胜一筹。

    王平、魏延早就是杂号将军了,二人所立战功不小,得以跃迁四平将军,而后受封县侯。但二人所受县侯属于千余户的县侯,如西城一千两百余户,临洮一千一百多户,几乎没什么差距。

    随着战事的频发,不论食邑多寡,受封县侯者,人数也逐渐多了起来。

    听着封赏名单,刘禅好奇问道:“如听仲父所言,诸将皆得封赏,不知还有何未决之事?”

    “事关骠骑将军之封赏!”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陆伯言,今下之官职为骠骑将军、雍州牧、受领南郑县侯。当下谋取陇右六郡,专任西土之事。臣之见以为励陆骠骑勉力征战,不如封陆伯言为千户县公。”

    “封骠骑将军为县公?”

    刘禅大皱眉头,说道:“伯言虽有大功,但何能比肩仲父?今封大将军,加赐食邑,足以全伯言之功。”

    县公意义重大,霍峻在县侯上呆了那么久,才得以借钟离、寿春二役,升迁县公。陆逊仅凭六郡之功,欲迁县公,岂不是太过简单了?

    至于霍峻为何想将县公封与陆逊,主要原因则是自己一人独领县公,实在让他感到不安。让陆逊受领县公,为他分担下压力。

    诸葛亮似乎看出霍峻的想法,笑道:“大司马甚是偏爱陆伯言,今不如仿大司马之旧事。加赐陆伯言一县食邑,而后再立大功,可领县公。如此封赏,或能鼓舞陆伯言用兵,以牵制关西诸将兵马。”

    “相父所言在理,大司马勿要多思!”

    刘禅满不在乎,说道:“伯言谋取陇右之功,便按之前所商。拜为大将军,加领一县,都督梁、雍军事。”

    说着,刘禅提出自己异议,说道:“武都、阴平为梁州之旧郡,当下伯言欲以武都、阴平而并入雍州,朕恐雍州疆域太广,有损梁州之权。”

    “臣以为可准武都、阴平并入雍州!”

    诸葛亮轻抚羽扇,说道:“陇右六郡,户籍三万余户,民不足十五万之众。且西平由麹英独领,明顺而暗逆,故仅五郡可由雍州所掌领,民少而地广,难以统兵御敌。”

    “如能将武都、阴平二郡并入雍州,户籍可至四万,男女可逼近二十万口。如此方可领数万之兵,独镇西土一方。”

    从东汉中期起,陇南常年被糟蹋,今六郡之地尚不及交州之人口。让将武都、阴平二郡并入雍州,勉强算是让雍州可以拿上台面。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即当下依仗陆逊用兵,必然要满足陆逊相应的权利。今提出将武都、阴平二郡并入雍州,这一请求不算过分。

    见诸葛亮赞同陆逊的作法,刘禅又问道:“今大将军领雍州牧,日后将坐镇陇右,不知重庆都督何人可继?”

    霍峻放下酒樽,思索说道:“重庆都督改驻汉中,重名为巴梁都督,都督梁州军事。在成都增设蜀中都督,择选贤才出任!”

    顿了顿,霍峻补充说道:“汉中都督黄权可任巴梁都督,将军关平可出任蜀中都督。战事之时,二者受雍州牧所督,率兵出征。”

    蜀中都督不需要过多的军事才能,仅需要与中央保持一致即可。关平才能虽称不上大将,但他却是关羽长子,类似南汉皇室宗将一般的身份。

    当然了,关与刘始终不同姓,日后关系或许会生分。不过因先辈关系在那,二代关系生疏不到哪里去。

    西土宁、梁、益、雍四州,兵权分别归属不同人手中,以便四人互相牵制约束,又互相统调用兵。

    如李恢以南中人治本州,他所督兵少,仅负责维稳;黄权与霍峻有姻亲关系,统领相对重要的梁州兵马;陆逊职权最大,担子最重,故而坐镇陇右。益州都督责任最小,负责维护治安。

    总而言之,因西土远离吴楚,兵权这东西不能都交到一个人手上。即便那人是南汉驸马爷,但中枢也不能太过相信,以免形成割据。

    “让后将军出镇蜀中?”

    诸葛亮微思少许,同意说道:“今除后将军之外,实无可信之人可以统属益州诸兵。”

    继而,诸葛亮朝刘禅拱手,说道:“陛下,昔高祖受命临世,招延英异;光武中兴汉室,群俊毕至。两汉之所以兴,在于开广揽人才;两汉之所以衰,在于重庸录奸。”

    “今我大汉三兴,而雍州始定,人物未达,臣窃以为当开恩典,令雍州各郡选派贤才入京,并获自进。然后思归大化,为国效力,齐心北伐!”

    有了巴蜀之例子,未免陇人被魏所用。诸葛亮决意让雍州进举些贤才到武汉,让尚书台考察,而后录用为官。

    “一切以仲父、相父之意为准!”

    (本章完)


  (https://www.bsl88.cc/xs/3611894/1111047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