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季汉大司马最新章节 > 第606章 魏崩!

第606章 魏崩!


建兴元年,四月。

    曹丕南征江淮惨败,其消息传回国内,河南震动,京师大惊。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丕逐渐感受到兵败所带来的影响。曹丕从江淮班师,兵至谯郡时,盖是为了减少兵败带来的压力。曹丕下诏,因从军而没籍者,不得向其家眷征发五年赋税、徭役。

    车驾至陈县时,曹丕见阵亡将士的父兄妻子几千人,持故衣纸钱为烈士招魂。在廷尉高柔的建议下,曹丕登坛设祭,率文武祭奠南征死难将士,且由曹丕亲读悼文,以表对死难将士的哀悼之情。

    一番操作下,曹丕勉强安抚住民心。但因所百姓的利益太少,依旧是很难让众人满意。

    且不难预料,因大军惨败淮水之故,曹魏在中原的统治已不复曹操末期之盛。

    曹丕在陈县停留数日,则率兵马幸南都许昌休整。

    在曹操登基之初,其以邺城、长安、洛阳、谯、许昌为五都。除谯县,因家乡之故,得以成为都城外。余者能成为曹魏都城,更多由于政治与军事因素。

    如南都许昌,早期曹操之所以迎奉天子刘协至许昌,除了许昌是颍川士族的大本营外,还因许昌周围土地肥沃,位颍川之中,居颍川河畔,有利于农业大发展。

    在曹操南征北战期间,将地区的不少百姓迁至颍川,而后采用屯田制治民,曹操从中榨取大量粮草供给军队。

    后来曹操虽统一了北方,将政治中心迁到邺城,决意大力发展河北。但许昌对曹魏的重要性并未降低,反而因常年与南方对峙,许昌因临近南方之故,军事地位再次上升。

    不管是历史上,还是今位面。曹魏南征吴楚,其粮必从许昌而出,顺颍水注入淮河,而后于寿春汇集,再供给南征大军。

    高平陵之变中,桓范劝曹爽挟天子至许昌,非因许昌为旧都,更是因许昌城中囤积有大量粮草。曹爽欲与司马懿抗衡,凭借许昌之粮辎,未必会输给控制洛阳的司马懿。

    且因许昌地位之重,司马师在控制朝政后,由其弟司马昭坐镇许昌,以与洛阳形成犄角之势。故在魏晋早期,河南以许昌为重,河北以邺城为重。一旦许昌失守,则河南恐不为曹魏之所有。

    今曹丕至许昌,除了道路经过外,则有安抚颍川人心之念。

    时至午间用膳之时,曹丕所乘车驾就地屯休。

    侍从们为曹丕搭起青纱帐,而后陈列上案几、凭几、屏风等物件,其排场之大,不似行军出征,更是像出城野餐。

    跪坐席榻上,曹丕喝着侍从奉上的蜜水,心情好了不少。

    廷尉高柔趋步上前,拱手说道:“禀陛下,鲍中书之罪,柔率吏经多日商榷,窃以为可判鲍勋剃发戴枷服刑五岁。”

    “剃发戴枷五年?”

    曹丕眉头皱起,喝蜜水的快乐顿时消失,看向众人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鲍勋无犯重罪,处以枷刑五岁,恐有失妥当。以臣之见,不如依照条文,罢免其官,罚金十斤。”卫臻拱手劝道。

    曹丕脸上阴沉,他问众人意见,不是让他们来打自己脸,而是希望手下看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赞同处决鲍勋的意见。

    将手中的瓷碗放下,曹丕愤怒说道:“鲍勋已无活路,尔等安敢违令纵之。今重审此案,如有执法不严者,则与鲍勋同罪!”

    “陛下不可啊!”

    陈群率先出列,而后辛毗、高柔、卫臻等人跟在陈群身后,向曹丕劝谏。

    “陛下,昔先帝创业之时,鲍勋之父以性命而报先帝,故鲍氏有大功于社稷。鲍勋侍奉陛下以来多年,廉洁奉公,嫉恶如仇,今虽有口舌之失,但望陛下怜悯,以其父之功,饶鲍勋之罪。”陈群苦谏道。

    “望陛下仁德,念其父旧功,暂宽鲍勋之罪。”众人应和道。

    曹丕见这么多人反对,忍着怒火,深呼吸口气,说道:“昔日之时,朕记勋父大功与先帝,待其多有宽恕。然鲍勋不记旧情,一犯再犯,更是以纣、桀之主讽朕。今不树威,君将非君,国将非国!”

    说着,曹丕摆了摆手,示意众人退下,说道:“诸卿不必多言,朕意已决。”

    “陛下~”

    辛毗喊了喊,似乎想再争取下。

    “用膳时辰已至,诸卿可各归营帐用膳!”曹丕用委婉的话,驱赶众人说道。

    “唉!”

    众人彼此互看,脸上挂满了失望。

    “臣等告退!”

    在曹丕的变向赶人下,众臣唯有默默出帐。

    他们用尽各种方法去救鲍勋性命,但曹丕不为所动,依旧是想置鲍勋于死地,他们也没办法了。

    陈群从大帐出来,与众人略谈少许,则归帐用膳去了。

    陈群用膳之余,似乎很是想念夏侯儒,则以问候夏侯儒为由,向诸葛亮去了封书信。

    信中,陈群言辞和善,向诸葛亮请求多多关照下归降的夏侯儒。而后又问了问王粲与诸葛亮二人的身体状况。

    待书信晾干,陈群则让人送往武汉。

    毕竟工作归工作,但别因工作而坏了朋友感情。毕竟有时候多一个朋友,多一条出路。

    待曹丕午休些许,车驾缓缓起程,驶向不远处的许昌城。

    因前些日暴雨之故,今时的用夯土制成的许昌城楼出现粉尘掉落之象。随着粉尘不断往下掉,几块碎土渣也随之掉下。

    南门楼出现破碎之事,立刻引来曹吏的警惕。毕竟天子曹丕可是要临幸许昌,今如果出现恶劣事件,他们怕不是要掉脑袋。

    就在颍川太守赶来之时,从南门楼上掉落的土渣越来越多,甚至有如砖块的大小土块掉落,且城楼上有异响发出。

    “散开!”

    南门楼如此怪异的情况,让不少官吏意识到什么,急忙让围观的众人散开。

    就在众人散开十余步时,在轰然一声中,南门楼崩塌了!

    顷刻间,大量碎土、大土方块堆积在城道上,烟尘满天,尘土滚滚,令不少围观者忍不住捂住口鼻。

    等到尘土渐渐散去,众人猛地发现,在曹丕临幸之前,南城门当着众人的面崩塌了!

    “南城门塌了!”

    反应过来的官吏,忍不住喊道。

    “塌了!”

    “怎么办?”

    “速告之太守!”

    “诺!”

    许昌城楼出现崩塌之事,很快由颍川太守令快马报与曹丕。

    快马从许昌出发,向东而行,与迎面而来的曹丕车驾当场遇上。

    “许昌急报!”

    吏曹挽着缰绳,策马奔驰,欲求见曹丕。

    今时,曹丕乘坐车驾而行,见前方骤停,问道:“有何事发生?”

    孙资快步而来,奉上木盒,喘气说道:“陛下,颍川太守章顺有紧急事务上报,今巾帛在此!”

    “念!”

    因曹丕坐到车驾上,不想动手去拿,则让孙资自行念疏。

    孙资看了眼巾帛上的内容,神情微微发愣,说道:“陛下,许昌南城楼塌了!”

    “许昌城楼塌了?”

    曹丕微微皱眉,问道:“因何事崩塌?”

    “无故而自塌!”

    “许昌南门无故自崩!”

    曹丕念叨了下,似乎想到什么,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孙资见曹丕脸色不好,询问道:“陛下,今是否如常至许昌?”

    曹丕脸色阴沉,指了指洛阳方向,说道:“令车驾改道归洛!”

    “诺!”

    车驾更改行程,不再西行至洛阳,而是北上陈留,从虎牢关归洛。

    车驾突然行程,不少官吏有所反应。

    陈群、卫臻、辛毗等大臣派人前去询问,得知许昌南门无故崩塌,曹丕不愿往之,众人神情各有神色。或有不以为然者,或有深思者,或有图揣测曹丕心理者。

    车马队列中,陈群与高柔同乘一车。

    陈群捋须而深思,问道:“文惠有熟读经学,久历蜀中,深谙谶语之事,却不知谶事中,许昌南门无故自崩可是有何征兆?”

    “这~”

    高柔沉吟良久,并未说话,而是用水沾湿手指,在陈群手上比画了个巍字。

    “文惠之意是?”

    陈群对谶语、占卜之事不了解,再问道。

    高柔环顾四周,在车马声的遮掩下,低声说道:“魏者,阙名也。今阙门无故而崩,恐是为不祥之兆。”

    陈群眼神微缩,不太敢相信高柔的话。

    “今日之语,除了天地之外,唯有你我二人知!”陈群微叹说道。

    “嗯!”

    高柔捋着胡须,忧愁而叹。

    不是高柔有意说反动、叛国之语,而是许昌南门崩塌实在难免让他联想。

    在古语中,魏者,两观阙是也,是有当道而高大者之意。而在‘代汉者,当涂高’谶语中,涂高与当道而高大者意相同,故延伸至魏上。即代汉,当魏者。

    今魏解释为观阙,那么城楼属于观阙,即又象征着魏。所发生的城楼崩塌之地,其在南都许昌。同时发生崩塌的城门在南面,而非其余三门。

    城楼无故崩塌,延伸而思考,岂不是魏有不祥之兆?

    甚至大胆点联想,结合盘踞南方的季汉,以及曹魏刚刚经历的钟离大败。

    许昌南门无故崩,很有可能是指魏将亡于南汉手中,其意为亡国之征兆。

    当然更有趣的是,司马懿在宛城任职,无故而崩,岂不意为内部自行崩溃,而非外力施压。或是说孙权来自南方,其无故而崩,岂不与司马懿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纪·五行志上》:魏中主征钟离败,归幸许昌,许昌城南门无故自崩,中主心恶之,遂不入。

    陈群因而问曰:‘今南门无故而崩,其义何也’高柔答曰:‘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城阙可谓之魏,今明否?’

    群曰:‘未甚,南门何解?’柔又曰:‘涂高在南而崩,其意明矣!’

    (本章完)


  (https://www.bsl88.cc/xs/3611892/1111052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