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最新文章 > 第204章 下南洋的海外游子

第204章 下南洋的海外游子


南洋,这一词汇源自清朝末年。

  它有两个含义。

  第一个含义,是江苏以南地区称为南洋,建立南洋水师。

  以北称为北洋,建立北洋水师。

  后袁世凯势力大多出身北洋。

  不过这一词汇后来也被引申为,南海以南的国家称为南洋,也就是如今的东南亚地区。

  东海以东称为东洋,也就是日本地区。

  西洋指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地区,还包括欧洲或更远的地方,清朝一度特指欧美国家。

  这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称呼。

  下南洋,一直是沿海地区的热词。

  不过如果还要向前追溯,南洋华人最先是从明朝时期就开始向南方诸岛迁徙的。

  算下来,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人口迁徙数以百万千万计。

  为什么那么多人要离开自己的家乡?

  原因有很多,无非就是战乱、天灾人祸、恩怨仇杀,不甘命运,但总结下来无非就两个字“活着”。

  中国人是最勤劳的民族,哪怕是到了异国他乡,仍然如此。

  来到南洋之后,华人们开垦土地,经商致富,依靠着自己的双手与头脑,逐渐积累了财富,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华人的勤奋与土人的懒惰与殖民者的残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于是,华人手中的财富,自然而然引起了强敌的环伺。

  殖民者,土人,一遍又一遍。

  南洋华人像是待宰的羔羊一般,被一遍又一遍屠戮着。

  原因嘛,无非就是没有靠山,是无根的浮萍。

  南洋华人也并不是没有想过自救,想过寻找靠山。

  他们向当时的清政府上表,他们抱团取暖成立华人组成的国家兰芳国,他们捐钱捐物支持革命。

  可是,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

  甚至于,因为民国的腐朽与对他们的伤害。

  对于这块称之为故乡的土地,已经有些敬而远之了。

  不过有人敬而远之,但是依然有人仍然对这片土地,充满热忱。

  谢国明就是这样的爱国华人,他今年42岁,出生在曼谷。

  但是他的小时候是在汕头度过的,之后又在港岛读完高中。

  所以,他虽然出生在曼谷,是个暹罗华人,但是骨子里仍然认为自己就是个中国人。

  1979年国内改革开放,谢国明曾经就受邀前往内地,与李家城霍正英等人在城门楼观礼。

  今天,他又准备启程前往内地。

  依照惯例,在出发前,他来到了父亲的房间,向他告别。

  谢国明虽然是正大集团的当家家主,但是他的父亲谢易初才是正大集团的第一代开创者。

  所以很多重大事情,他都会请示一下自己的父亲。

  “你来了。”谢易初打完了一套太极拳之后,看着站在不远处的谢国明笑道:“我算时间,你也应该到了。”

  “父亲。”谢国明将手巾递了上去,恭敬的叫了一声。

  谢易初身材消瘦,擦了擦汗随口问道:“怎么样?黄家的燕窝公司愿意卖了吗?”

  他说的是黄子澄生前与人成立的金岛燕窝公司。

  这家公司取得了暹罗海岛燕窝采摘专利权,并且持有20%的股份,以及经营权。

  现在黄子澄死了,这家公司也落在了黄闯保手里。

  这让经营农产品起家的谢家立刻就看到了机会。

  “他们不卖也没办法了。”谢国明嘲笑道:“黄家六十年代跑去港岛,现在又灰溜溜的跑了回来,还得罪了港岛的邵家,现在金岛燕窝的其他股东都不希望黄家继续持有这些股份,以免遭到殃及。”

  谢易初听罢点点头笑道:“燕窝是好东西,内地不是在改革开放吗?等他们有钱了,咱们手里的燕窝会越来越值钱。”

  “父亲,你就这么看好内地的发展?”谢国明十分意外。

  “为什么不呢?”谢易初将毛巾放到了一边,淡淡道:“中华五千年历史,前面五千年,它都是世界第一强国。也就在近一百年,落后了西方诸国。”

  “但是儿子,你要知道,我们中国人骨子里就是打不倒的。”

  “十亿人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这样一个国家,放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人能够忽视。”

  “它现在醒了,又怎么可能不会强大起来。”

  谢国明想心中对此事认同的,他之前去过内地。

  贫穷是普遍现象,但是所有人拧成一股绳,要发展要强大的决心仍然让他感到震撼。

  想到这里,他问道:“父亲,那您觉得这一次内地邀请我过去,是因为什么?”

  谢易初皱了皱眉道:“上一次你去内地,打通了暹罗与广东的进出口通道,让我们家的生意进入到了内地市场。”

  “这一次,据我所知,不光是你,甚至不光是暹罗,星加坡、大马、港岛这些地方很多人都受到了邀请。”

  “这么大的阵仗,谈的事情应该不会简单。”

  谢国明道:“我看港岛那边的报纸,港岛一共去了十八个人,政治、工商界人士都有,听说还要洽谈港岛回归的问题。”

  “这些事情和我们没关系,但是港岛回归内地要谈也是和英国人谈,邀请这些人更大概率还是为了经济。”

  “您是说招商引资?”谢国明皱起眉头道:“怕是很难。”

  上一次观礼,内地就放出过这种口风。

  但是只有霍正英少数几个人响应,李家城更是闭口不谈。

  这一次,李家城干脆就不来。

  这个人的态度代表了很大一群海外华人。

  实在是因为过去的种种经历,所以他们都担心投资出去的钱,打了水漂。

  谢易初直接道:“我不管别人怎么想,国明你是怎么想的?”

  “我.......”谢国明也犹豫了起来,一时不敢多说什么。

  说实在话,内地现在太穷了。

  和内地的政府做生意没问题,因为有钱可赚。

  但是投资,这是真的要砸真金白银,而且短时间内根本看不到产出的。

  而且他们家还是做的农产品生意。

  而在内地,农产品生意又是国家专营。

  他们投资,经营权是交给内地政府,还是由他们进行管理?

  一切都没有先例可循。

  唯一可循的先例还是五十年代的“公私合营”。

  私人资本只有分红权而没有经营权。

  可是,连管理都不能参与,又怎么担保生意能赚钱呢?

  看出了谢国明的犹豫,谢易初没有什么表情,只是道:“国明,你是学过我们中国历史的。我问你,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哪一个更加珍贵?”

  “自然是雪中送炭。”

  “你也知道这一点啊!”谢易初恨铁不成钢道:“正如你所说,现在海外华人都在犹豫不前,国内也正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

  “这不就是最好的雪中送炭的机会吗?”

  “他人犹豫,而我们却敢于下注,你说我们的举动落在内地政府眼中,会被怎样看待?”

  “这不就凸显出了我们谢家的珍贵之处吗?”

  谢易初再次道:“你知道港岛的邵家吗?”

  “邵毅府?”

  谢易初点点头道:“我比你要熟悉这个人,此人无利不起早,做的又是影视传媒的生意,一半市场都要依靠弯岛来支撑。”

  “可是就在这样的关口,邵毅府竟然敢接受邀请,前往内地,你说他会不会怕湾岛对他的邵氏进行制裁?”

  “自然是怕的。”

  “可是怕,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谢易初的这番话,给了谢国明一个新的角度。

  让他不由得沉思了起来。

  谢易初却是没有给他思考的时间,缓缓道:

  “还记得我之前说的吗?中国迟早都要重新强大起来的。”

  “依我看,也就是这几十年。”

  “我们谢家是做农产品做种子贸易起家的,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纵然现在农产品是国家专营,但是未来呢?”

  “国明,眼光不要局限于现在。”

  “邵毅府,还有他的那个儿子邵维鼎,都敢于押宝在内地身上,我们谢家为什么不敢?”

  “你觉得那个邵维鼎是蠢人吗?”

  谢国明自嘲道:“他要是蠢人,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聪明人了。”

  黄家的下场,日本精工的下场,他虽然远在暹罗,又怎么可能一无所知。

  邵维鼎这个名字,早就已经在南洋华人流传开来了。


  (https://www.bsl88.cc/xs/3593158/1111092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