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从砖拍易中海开始调教四合院大结局 > 第224章 联合采买二

第224章 联合采买二


第二百二十四章  联合采买二

  “你好,你就是轧钢厂掌管采买的王科长吧?”于哥上前一步,向着王根生伸出手来。

  王根生在自己眉角轻挠一下,疑问道:“我是王根生,咱们认识吗?”

  看着自家于哥都伸手上前了,这王根生却不赶快接着,二刚就想上前给这小子两巴掌。

  心里却想着:两年多不见,这小子气质变了不少,我一时间都没有认出来,没有人介绍,谁还能认出来这是四五年前的小受气包?

  “那个,我是红星供销社的采买办经理,比你大几岁,你叫我于哥就行。”于哥依然伸着手,对王根生自我介绍道。

  “幸会!请担待!”王根生抬手一躬,还是没有伸手去握。

  不是他没礼貌,也不是看不上来人,而是他现在手上脏。

  他当着于哥的面,拿手在衣服上用力蹭了蹭,还是没有擦干净,干脆就只能行个拱手礼,还请对方担待。

  于哥脸上笑容依旧,还是执意伸手上前,主动握上王根生。

  这倒上王根生心中好感顿升。

  “于哥,上门是客,咱们有事情进屋坐下说。”

  跟对方握过手之后,请着来人向自家屋坐。

  抬起头才尴尬地发现,屋里还有案发现场没来得及收拾呢,还好怕人进屋,门上了锁。

  二刚也看着钢将军把门,着点没有破防,张口骂出声来。

  “对不起于哥,今天院里人太多,我怕谁再走错门,才上了锁;你也知道我是厂里管采买的,有些东西干系比较大,还是要稍稍防点人,免得引起误会,倒不是针对你们二位。”

  “呵呵,我能理解,咱们随便找个地方坐就好。”

  “去隔壁吧,新房那屋里现在没人。”说着话,王根生先走一步,将两人领进何雨柱家堂屋。

  进屋后,于哥环视一圈后又点点头,真没有让他失望。

  门口系着红花的崭新自行车,屋里新缝纫机,收音机,无不说明着这家主人的财力。

  连跟这家主人打声招呼都不用,就能这么随意进出这屋,说明王根生也能算是这一家的半个主人,最少也是在这家里很能说得上话之人。

  “于哥,您一个吃国家饭的供销社大经理,来找我有何贵干。”

  “王老弟客气,你不也是钢厂单位的干部吗?还这么年轻,说来让你叫声哥,我也是给自己脸上贴了面儿的。”

  两个人商业互吹着,把二刚看得都快睡着了,他最不喜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一点不爽快。

  “于哥,别再夸我啦,尾巴都快翘上天啦,咱们还是说事吧。”

  “好,说正事,我这次来登门,是想找你寻求合作的。”

  “?寻求合作,我不太懂,你们供销社不是由国家统一安排,计划经济吗?有什么能跟我合作地?”

  王根生是真想不通,按他以往的印象里,供销社里不都是大爷吗?人家都是吃国家饭,不愁交易,就是一句你爱买不买,里面的产品根本就不愁卖,工资都是照拿。

  “老弟,怪我,是我没有说太清楚,我明面上是属于红星供销社采买经理,这只是家里长辈给的单位挂靠,为了采买时行事方便。”

  他这么一说,王根生心里有了点数,知道眼前这应该不是平常人,一般人家可没有这个本事,能挂靠到供销社里,还是挂个经理。

  按后世的话说,这于哥就是那些长在大院里的公子哥一类人物。

  “前两个资源紧张,我们大院里几家人多,不得已成立了这么一个联合采买办,目的也只是给几家大院子弟多弄点口粮和油水,给人家供销社干点活,领份工资,也顺便给自己家里拉点活,多整两口吃得。”

  果然,王根生一点都没猜错,前两年受自然灾害影响,全国都粮食不足,就连供销社都限量出售,还一斤的给八两,后来干脆只能给六七两,实在是国家也紧张啊,就这还是什么时候都能有粮销售。

  而于哥这一批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能最先得到消息,至少不会少了自家的那口吃的,再想多吃点,那就得自己想办法开源,比如说,他再在正做的,找人挂靠采买。

  说白了也就是借助供销社的关系与脉络,给自己创造些便利条件,介于那种投机倒把与不投机倒把之间。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从采购到出售,都是在供销社里上了账的。

  比如说他家里每个月有十斤肉票,也有十块钱,但供销社里为确保大家都能吃到肉,只能按计划给他家提供五斤;那其他的,就可以按这位于哥的想法,自己找供销社里的关系采买了,再转手卖给自己。

  看似多此一举,但他是走了账的,多买的另外五斤肉也不是计划内指标,就算上面人查起来,也不犯错误,这就是家族子弟们的方法。

  “于哥,我只是一个小人物,实在不知道你拉我进去,能得到点什么?又需要付出点什么?“

  以上毕竟只是王根生道听途说,还是得向眼前这人问个明白才行。

  “别的不好说,这年头汽油柴油不好搞,还有的人这油票都没用,我们可以帮你解决,无论是想买还是想卖都行;我听说你手里有肉、鱼、西瓜的门路,份量还不少……。”

  像王根生这种手握稀缺物资渠道的人,就是这年代,他们这些家族子弟眼里有能力的人。

  这种人在后世,也叫做拼缝,而他们是能通过单位的平台,做拼缝这活计的人。

  像于哥这些人,直到2000年后,国家才立法明文禁止,官员子女不允许经商,但在六七十年代来说,这都是很有眼光与头脑的人。

  或许是看王根生还是犹豫的样子,于哥又说:

  “你放心,以后跟着于哥干这事业,不管你这里是提供物资还是求购采买,于哥都不能坐视不管,基本上都能给你摆平,怎么样?给个痛快话。”


  (https://www.bsl88.cc/xs/3591119/1111090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