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不在六经,不在八纲
“基于唯物辩证法‘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普遍真理,则患病人体之所以有六经八纲这样一般的规律反应,其主要原因,当亦不是由于疾病的外在刺激,而是由于人体抗御疾病机制的内在作用。
冬时天寒则多溺,夏时天热则多汗。
假如反其道而行之,人于夏时当不胜其热,而于冬时将不胜其寒,此皆人体抗御外来刺激的妙机。
若论疾病的侵害,则远非天时的寒热所能比,人体自有以抗御之,又何待言!”
中医谓为正邪交争者,意即指此,屡有不治即愈的病,均不外正胜邪却的结果。
不过往往由于自然良能的有限,人体虽不断斗争,而病终不得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于是则正邪相拒的情况,亦随时以证的形式反映出来。
如所谓表证,即是人体欲借发汗的机转,自体表以解除其病的反应。
如所谓里证,即是人体欲借排便或涌吐的机转,自消化管道以解除其病的反应。
如所谓半表半里证,即是人体欲借诸脏器的功能协力,自呼吸、大小便、出汗等方面以解除其病的反应。
此为基于人体的自然结构,势所必然的对病斗争的有限方式,以是则表、里、半表半里便规定了凡病不逾的病位反应。
若人体的机能旺盛,则就有阳性的一类证反映于病位。
若人体的机能沉衰,则就有阴性的一类证反映于病位。
一句话,疾病侵入于人体,人体即应之以斗争,疾病不除,斗争不已,以是则六经八纲便永续无间地而见于疾病的全过程,成为凡病不逾的一般的规律反应!”
台下的李介宾眼角一挑,好个六经八纲!好个半表半里!
好个胡希恕!
之前茶歇时,曾有人讲起胡希恕当年最爱大柴胡汤,有“大茶壶”的外号。
原来是胡希恕明析半表半里之精要,所谓六经八纲,不在六经,不在八纲,而是藏在这容易让人忽略的半表半里之间。
也正是通过这半表半里,六经与八纲得以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成为了一个更简洁明了的体系。
马教授还不知道自己根底已经被人看破了,仍在引经据典来说明自己的理论。
“古人于此早就有明确的认识,以下介绍有关论说,以供参考。
《素问·评热病论》曰: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出者,是 经方愈病之理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 从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
此段大意是说,今邪气与精气、正气交争于体表的骨肉间,此原是人体欲借以发汗的机转而解除病邪,故一般说来能得汗出者,大都是病邪却而精气胜。
精气来自谷气,化生于胃,如果精气真胜,则其人当能食。
邪气使人发热,如果邪气真却,则必不复热,若复热,为邪气还在,汗出,为精气外越,今汗出而还发热,显系全身邪胜而精亡,而不得谓为邪却而精胜也。
若更不能食,则精气断绝而邪气独留,故不免于死。”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 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这一条是说,伤寒初作,则邪气与精气交争于骨肉,即太阳病在表的一般病理过程。
若精气已不足拒邪于外,则退而卫于内。
以是则体表的血弱气尽,腠理遂不密守而开,邪乃乘虚入于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胸胁苦满,这就进入少阳病的病理阶段了。
正邪纷争,即正邪相拒的意思。
正进邪退,病近于表则恶寒,邪进正退,病近于里则恶热,故往来寒热。
纷争时则寒热作,否则寒热亦暂息,故休作有时。
热邪郁集于胸胁,故默默不欲饮食。
胸胁之处,上有心肺,旁及肝脾,下接胃肠,故谓脏腑相连。邪热激动胃肠中的水气,则腹痛。邪高于胸胁之上,而痛在胃肠之下,故使其人欲呕,此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以上《内经·素问》一段虽是论阴阳交的死证,但与表证时人体欲汗的抗病机制同理,尤其对或精胜或邪胜的阐述均颇精详。
《伤寒论》一段,是说太阳病自表传入半表半里,亦由于人体抗病机制的改变所致。
古人对于疾病的体验,达到如此精深境界,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也。”
“六经八纲的来历既明,对照前述的治则,显而易见,则中医的辨证论治,恰为适应人体抗病机制的一种原因疗法,其所以有验自非偶然。
为证明所言非虚,再以太阳病证为例释之。
如前所述,太阳病是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一系列证候为特征的,今就这些证候分析如下。
脉浮:这是由于浅在动脉的血液充盈所致。
头项强痛:因为上体部血液充盈的程度为甚,故在上的头项体部, 更感有充胀和凝滞性的疼痛。
恶寒:体表的温度升高,加大了与外界气温的差距,故觉风寒来袭的可憎。
以上的证候分析,正足以说明人体已把大量体液和邪热,驱集于上半身广大的机体表面,欲汗出而不得汗出的一种情况。”
“太阳病的治则是发汗,这不正是适应人体欲汗出的病机,而使达到汗出的原因疗法吗?
由以上可看出,适应人体的抗病机制的治疗,可以说是最理想的一种原因疗法,即号称进步的近代西医,恐亦不免以为是一种理想而已。
但中医的辨证论治,其实质不是别的,而恰是这种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治其本的疗法。”
至此,胡希恕的精妙思想已经展现的淋漓尽致!
胡希恕先生之所以用了较长的篇幅来说明经方愈病之理,不厌其烦做了详解,是因为近代人们习惯于辨病论治,尤其是习惯于西医的辨病论治,用西医的病因、病理解释,而对于经方的理论了解甚少。
实际主要在讲:经方治病不是根据病名(不论西医、中医),而是根据人患病后出现的症状,根据症状分析辨六经、辨方证而进行治疗,达到方证对应而治愈疾病。
(https://www.bsl88.cc/xs/3589945/1111055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