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来自常总的新要求
对于这种说话大喘气,而且是把重点放在大喘气之后说的不道德行为,会议室里的其余众人当即在心中给予了猛烈的抨击。
也就是坐在这的老几位身子骨还算硬朗。
要是找个心脏不好的,刚才听完前半段估计就已经得速效救心丸伺候了。
不过,考虑到梁绍修毕竟还是把项目进度一次性提前了小半年,所以大家倒也不至于真的不满。
先抑后扬嘛,喜悦肯定还是占据主要的。
尤其是作为另外一名总设计师的郭林。
作为吸收了空警200研发过程中不少经验教训的换代产品,空警2000的雷达系统,研发过程算是平铺直叙。
甚至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地面测试了。
就连那个可转雷达罩遇到的技术困难都比雷达本身更多。
但地面模拟再怎么真实,也不可能完全还原天上的情况。
否则当年空警一号也就不会草草下马了。
可以说,现在整个空警2000项目,主要就是在等平台。
平台问题解决,距离定型也就不远了。
不过,郭林毕竟是一名纯粹的电子工程师,哪怕之前跟常浩南合作过几次,研究对象也主要是机载吊舱这类设备,而不包括飞机本身。
相比之下,已经通过空警200接触过一些飞机设计的王晓模,考虑问题就要更全面一些。
“绍修同志,你刚刚提到,机翼产生的下洗气流增加,导致平尾产生的升力减小……”
“修改雷达罩的设计虽然可以弥补总升力,但雷达罩和平尾的位置毕竟不同,而且也不可能调整偏转角度,是否会影响到飞机的配平情况,还有俯仰操纵性?”
相比于空警200那个几乎只需要考虑侧风影响,以及结构强度的T字型雷达罩,大圆盘在扩展了雷达探测视角的同时,也会带来很多气动层面的麻烦。
尤其是C909的体量相比波音707和伊尔76本来就小,而10.5米的雷达罩尺寸却比E3和A50U更大。
“关于配平问题,雷达罩在提供升力的同时,本身也是飞机的主要载荷之一,可以同时影响到飞机的升力中心和重心,我们专门测试过不同飞行姿态下飞行平台的平衡情况,确认当前的设计不会对飞机配平产生不良影响。”
“至于俯仰操纵性……因为下洗气流造成的影响是导致平尾的相对迎角减小,而平尾所提供的俯仰力矩一般跟迎角呈负相关,所以除非是在很大的负迎角姿态下,否则俯仰操纵性几乎跟干净构型的C909平台相似,6°以上正迎角时反而还更好……”
梁绍修说着放出了一张还原度很高的空警2000预警机模型图:
“经过计算,结合雷达罩之后,整架飞机的净稳定裕度仍然有10.7%,相比于干净构型的数据虽然稍有降低,但基本不会影响到飞行品质。”
说到这里,或许是觉得不太严谨,他紧接着又补充了一句:
“至少不会比航向稳定性变差的影响更大……”
除了机体本身以外,飞机保证航向稳定性的核心是垂直尾翼,但在背负一個超大的盘子之后,稳定效果必定会受到影响。
即便梁绍修特地将雷达罩高度降低了15厘米,又加高垂尾,并增设一对尾鳍,但仍然无法完全还原C909本身的驾驶手感。
不过这是所有传统构型预警机都无法避免的问题。
好在飞机的航向稳定性本来就冗余较大,而且作为战略支援平台,空警2000也几乎不会出现超大倾角和侧滑角的飞行姿态,所以倒也并非无法接受。
“那梁总,什么时候可以开始飞行测试?”
等梁绍修回答完王晓模的问题之后,坐在对面的郭林已经有点按捺不住自己跃跃欲试的冲动了——
尽管他此前已经担任过不少项目的负责人或总设计师,但那基本都是些小打小闹。
就算是当年的空干200吊舱,单论上级的重视程度,跟如今的预警机也不在一个层面上。
可以说,只要能让空警2000按时定型交付,郭林就能稳稳地坐上“王晓模院士接班人”的位置。
“现在总体设计方案已经基本确定,下一步就是做风洞测试了……”
梁绍修回答道:
“不过我们有当年……呃……常总开发出来的一套方法,所以吹风洞的时间倒也不会特别长,不出意外的话大概年底之前就能收尾……”
虽说现在常浩南的身份已经变成了隔壁友商的领导,但他当年在航空工业系统留下来的经验,还有标准,却仍然发挥着作用。
通过尽快定位性能边界,在保证测试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大致可以将风洞测试加试飞周期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左右。
听到这个答案,郭林总算是松了口气。
还好,在他的预期当中。
但梁绍修的下一句话就又让他的心悬了起来:
“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平台本身,沪飞集团负责总装的第一架C909飞机刚刚下线并开始试飞,按照最开始的计划,他们会在明年年底之前向我们交付一架量产型飞机作为改装平台,所以很可能会跟不上我们加速之后的进度……”
这次,不光郭林,就连王晓模也微微皱了皱眉。
如果因为等待飞机交付而导致众人赶进度的努力付之东流,确实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思虑再三之后,他转头看向旁边总装备部的负责领导:
“能不能考虑和有关单位协调一下,先给我们交付一架由图波列夫总装的图214K,至少把原型机给飞起来?”
图214K,其中的K代表Китай。
也就是按照华夏航空产业标准设计制造的图214。
用于和早先以俄标生产的图204/214S进行区分。
两种型号在气动和结构层面几乎没有区别,只是前者先一步换装了双人制驾驶舱以及新的航电系统。
以至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人的培训效率,图波列夫最后干脆停掉了老型号的生产线,倒反天罡地开始给俄航也一并交付按照图214K标准生产的飞机。
结果早就开始适应空客和波音型号的俄航很快就表示真香,甚至有倒逼俄标反过来朝着华夏标准靠拢的趋势……
而根据当初的供货合同,在华夏这边的国产版本交付之前,如联合航空等几家计划采购C909的航空公司,也将会先一步接收少量的图214K,以对飞行员和地勤进行适应性训练。
从中抽出来一架交给镐飞集团,应当不难。
果然,总装备部的领导虽然没有马上给出明确回应,但也表示回去之后会向上级打个申请。
就算不能交付现货,至少也能保证在年内交付的下一批飞机中匀出来一架作为改造平台……
……
关于飞机设计的讨论,到这里总算是告一段落。
而郭林这边负责的雷达部分,其实从上个月开始就已经不需要再有什么进度了。
只有例行的开机测试记录而已。
定期提交报告即可,一般无需放到研讨会上面专门汇报。
不过今天,在梁绍修的报告结束之后,王晓模却没有马上宣布研讨会结束。
“小郭啊,你先等一下。”
他说着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档案袋,交给了已经开始收拾东西的郭林:
“有兄弟单位向我们提出了一项关于空警2000机载设备的全新测试请求,你看一下。”
对方的描述让后者眼神中闪过一丝意外:
“兄弟单位的测试请求?”
一般来说,涉及重大的核心项目,都会尽量避免在中途节外生枝。
眼下空警2000的机载设备几乎已经完成地面测试,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塞进来新的功能或者技术,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带着这样的疑惑,郭林接过档案袋,然后拆开。
里面是一份并不算厚的文件。
封面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行大字——
《网络编码技术在机载数据链通信系统当中应用的可行性测试》
“要搞机载数据链?”
郭林一脸“我咋不知道这事”的表情,刚想要抬头询问王晓模具体什么情况,就无意中瞟到了封面最下面的提出单位——
华夏航空动力集团。
“呼……”
刚刚的一切不解,瞬间一扫而空。
“那就不奇怪了……”
郭林心里想到。
他飞速翻开文件,里面简单介绍了在空警2000上额外安装一套数据传输天线,以实现预警机与前方战斗机的实时信息交互。
当然,目前还只能通过直接传输,或者地面中继传输的形式来进行,所以有效作用距离有限。
不过,这一测试正是为了日后发射高通量的通信中继卫星而准备,因此会在硬件层面预留卫星收发天线。
至于战斗机……
新批次的歼10A和歼11B也会安装相同的天线,而老批次或老型号则可以通过一个吊舱来暂时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14所,需要把预警机雷达的搜索信息,结合到这套机载数据链通信系统里面?”
郭林抬起头,试探着问道。
“没错。”
王晓模点点头:
“虽然我也觉得靠地面站来进行数据中继……中间环节可能有点多,但浩南同志那边说他有办法解决多中继节点带来的高传输延迟和低传输速率的问题,让我们不用担心。”
“另外,目前这套系统只要求做到单向,就是把预警机的信息传给战斗机接收,对于你们14所来说应该难度不大,不过未来的完整形态肯定需要双向。”
“根据我对浩南同志的了解,建议你们打个提前量,最好能一步到位……至少也得留出双向数据链的升级空间,否则我怕再等几个月,他那边的计划就又提前了……”
(本章完)
(https://www.bsl88.cc/xs/3546786/1111012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