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免费阅读 > 第1144章 我突然有了个灵感

第1144章 我突然有了个灵感


尽管工建委已经完全脱离了军事组织的色彩,但毕竟还是从国防科工委老班子的基础上改组而来,中基层干部也只是在部委内部进行部分平调,基本维持了原来的运行架构。

    因此,当要求集中上报研究成果的文件被发下去之后,下属各单位的反应还是相当迅速。

    短短半个月的功夫,就有数百个相对符合要求的课题被申报了上来。

    即便再排除掉一些明显是为了骗补贴而凑数的假大空项目,剩下真正有发展前景的也足有近200项。

    不过,当常浩南又一次被李忠毅请到工建委会议室,逐条查看这些申报内容的时候,还是隐隐觉得有些头疼——

    真正搞过研究的人都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课题“有前途”和“能落地”还是两回事。

    一项技术,从概念被提出到最终能够面向用户,中间涉及到的研究课题少则成百上千,多则不计其数。

    而其中真正能够起到推动作用,可以被称为核心的,则可能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

    至于剩下的那些,就好比买房子时候掏出来的零钱。

    你肯定不能说它们没用。

    但也只能算锦上添花。

    在基干已成的情况下,确实能发挥一些辅助效果。

    可单靠这些东西,是不可能成事的。

    另一名工建委顾问陈祖誉教授率先打破了沉默:

    “要我看呐,这里面对于那些阿拉伯国家最有用的技术,就是这几个和海水淡化相关的……”

    “我今天过来之前特地查过资料,不光阿联酋,包括沙特、阿曼、利比亚等西亚北非地区的国家,全国境内都没有一条永久性的自然河流,条件又相对富裕,对于海水淡化技术的需求可以说是世界最高……”

    “……”

    听到这一番话,会议室里的另外几人纷纷露出讶异之色。

    倒不是因为内容有什么问题。

    而是说的人不对。

    缺水这个事,不光是中东国家。

    华夏也一样存在。

    只不过,是以水资源分配不均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解决华夏北方缺水问题的思路都分为南水北调和海水淡化两派。

    前者是从建国初期就开始进行尝试和论证的长期工程,如果要成规模进行,工程量大到难以想象不说,且势必造成大规模的移民外迁。

    后者则是稍晚些时候才发展起来的技术,资金投入和技术风险大,但属于研究热点,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也搞过海水淡化大会战,且已经在津门等几个沿海城市展开了部分试点。

    而陈祖誉作为去年只差一步就评上院士的水利水电和土木工程专家,一直都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力推动者。

    能从他口中听到支持海水淡化项目的话,属实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陈祖誉大概也是看出了众人的想法,遂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微笑:

    “我老陈也不是什么迂腐之人……过去之所以和海水淡化过不去,主要是为了能真正解决北方缺水的问题,不是真的对技术本身有偏见……现在中东那边既然有大户人家要用,那也算是让过去的研究能找个机会发挥余热嘛,哈哈……”

    说完之后,还带着些许深意地往常浩南的方向看了一眼。

    这有些突兀的目光让还没来得及说话的后者直接一愣,心说自己和这位陈教授应该从未有过任何纠葛才对,还以为对方是想暗示自己些什么,遂沿着视线看了回去。

    然后就注意到了坐在自己身边的高丛杰院士。

    顿时恍然大悟。

    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

    这位高丛杰院士正好是海水综合利用及膜分离专家,此前主推海水淡化路线的大佬之一。

    实际上,随着一年半以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审议和通过,双方之间的争端以南水北调全面胜出而告终。

    而对于已经确定胜利的陈祖誉来说,他当然不介意在这种场合释放一些善意。

    也能在下一次院士评选中给自己消除一些阻力。

    否则要是双方一直这么针锋相对下去,那他可能得等到南水北调一期工程竣工之后,才能攒出足够的硬贡献。

    但这种大项目的周期动辄以十年计数……

    等待的煎熬还在其次。

    关键是还有可能等不到那一天……

    “得了吧老陈,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高丛杰笑着摆了摆手:

    “我们当年提出要搞海水淡化,是准备依托我国沿海地区的大量燃煤发电站,还有规划中的核电站,利用余热来供能,中东那边不可能烧煤,我国又不擅长燃油和燃气锅炉的相关技术……”

    “除非你能说服那些石油原产国大批量上马核电站,否则就算是他们也供不起海水淡化的能量……”

    虽然嘴上说着不领情的话,但坐在近处的常浩南却是看出,他的表情比刚才已经缓和了不少。

    看来这二位倒确实没什么私仇。

    “高院士,有没有可能在对方现有的电力设施基础上改造……”

    前者刚才提出的意见,显然还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比如坐在首位上的李忠毅就赶紧开口问道。

    “很难。”

    这一次,高丛杰的回应非常果断:

    “电厂联产淡化海水需要从设计初期就进行考虑,并且锅炉也需要做针对性适配……旧电厂改造的工程量和新建一个几乎差不多,而且也不能指望西门子或者通用电气在这方面跟我们合作。”

    但李忠毅还是有些不死心:

    “最近几年,常院士他们在发电用燃气轮机这方面搞出了一些名堂,您二位看有没有可能合作一下……”

    突然被cue到的常浩南赶紧打消了对方的大胆想法:

    “一方面,我们目前投产的型号都是油田或者天然气田使用的轻型发电燃机,没办法满足大中型电厂的需求……另一方面,燃气轮机和锅炉在能量回收利用方面的差异很大,不可能直接把高院士他们的技术搬过来用……”    

    “相比这个,还不如指望国际环境有变或者我国的核能利用技术取得突破,到时候把核电站修到中东国家去,那海水淡化技术也就是顺手的事情了……”

    燃气电站本身就会另设一套余热锅炉-蒸汽轮机作为补充,而且即便是土豪如狗大户,也不可能完全依赖燃气轮机供给城市用电。

    最后还是高丛杰主动岔开话题,以免李忠毅继续往这个不怎么着调的方向考虑:

    “要我说,还是李主任你的老本行更合适一些……”

    这么一句话,果然瞬间就把后者的注意力给带走了。

    见状,高丛杰干脆也就继续说了下去:

    “这么多年以来,海湾国家始终以原油输出为主,连成品油都很少,就更别提更复杂的石油工业产品了。”

    “但就算他们守着一个世纪都开采不完的油田,也不可能一直这么下去……我看那份报告里面,也谈到了石油深加工方面的需求嘛……”

    他提到的报告,自然就是常浩南半个月前看到过的那一份。

    里面确实用很大篇幅提到了化工方面的投资。

    唯一的问题在于,大化工这东西看着简单,但内在的技术难度半点不低。

    就连华夏自己的石化产业,技术、设备和资金都严重依赖国外,能够拿得出手搞对外输出项目的领域实在是不太多。

    当然化工这行当有一个好,就是产品类别极其丰富。

    所以一众人倒也没马上泼冷水,而是各自从列表中找了几个相关的研究方向,开始对比和分析可行性。

    常减压、轻烃回收、高丙烯催化裂化、碳二回收、全密度聚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

    因为研究计算材料学的缘故,常浩南对于这些基础有机物的分子性质稍微熟悉一些,但说到底并不是化工领域的专家。

    所以他也没想着涉及什么太深入的东西,只是走马观花般看个大概。

    主要是选题依据、研究现状,以及技术路线这几个部分。

    就当看故事了。

    但就连常浩南自己也没想到,这么一看,还真就给看出来了点名堂出来。

    “羧基可以与基层表面的无机盐离子形成牢固的化学键……”

    “分子中乙烯基的双键结构则使得分子极性更强,从而更容易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呈现出亲水性的特征,同时另一端的脂肪酸类基团则表现出强烈的疏水性……”

    “……”

    这一段内容在申请书中只是作为研究背景随便一提,真正的重点是后面的工艺部分,声称相比现有技术可以减少45%能耗云云。

    属于一眼看上去就不是很靠谱的那种项目。

    但前面这段话却让常浩南因此而灵光一闪——

    从2000年末开始,他就聚集了几个相关课题组,在蒙省西部开始进行沙漠改性的相关研究。

    如今四年过去,进度倒不能说没有,但确实距离实用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最大的价值可能是借此让庄秉昌教授留在了吉省,没有像前世那样意外身亡于两个小混混之手。

    但要说其它成果,确实有些乏善可陈。

    主要是在最一开始的理论中,就明确需要一种性质足够特殊的固化剂,给离散的沙子颗粒引入初始的“万向结合约束”,然后再通过植物根系的作用转化为能够自主恢复的固结约束。

    但只要和农学沾边的东西,就免不了受到天时影响。

    蒙省的纬度搞种植最多只能一年两轮,四年下来一共也做不了多少组对比实验。

    所以,如大海捞针般筛选固化剂的效率很慢。

    但如果把思路放开,主动设计一个聚合物分子,使其能够同时拥有长链或环状的疏水结构作为主链,同时又在支链末端拥有较多的亲水基团和活性基团,就能与土颗粒表面发生包裹与交联连结作用,起到加固土壤的效果……

    而这个技术,先不说其它。

    对于那几个几乎完全处在沙漠里的国家来说,显然会有亿点吸引力。

    而能让石油佬有兴趣的技术,显然不会缺少投资……

    想到这里,常浩南当即放下了手中的那份申请书:

    “李主任,我觉得这些申请的项目可行性都不是很大……但我个人倒是有个想法。”

    一瞬间,十几道视线汇聚在了他的身上。

    “或许有些同志听说过,我在蒙省那边有一个沙漠土壤化的研究项目?”

    这一次,是作为副主任的栾文杰最先反应过来:

    “我有印象……”

    “神舟二号到神舟四号任务发射的时候,好像还给你特地带过三批种子上天?”

    当初庄秉昌被逼的没办法想要搞太空育种,所以常浩南才找到栾文杰帮忙。

    也正是那个时候,他接手了给海洋一号设计筛选算法的任务,从而开始间接涉足航天领域。

    也算是陈年旧事了。

    被栾文杰这么一提,李忠毅也跟着点了点头:

    “但我记得那个项目一直没什么太大投入,理论上讲好像现在还算是可行性研究阶段……”

    但栾文杰却是眼前一亮。

    他可是非常清楚,对于常浩南来说,在正式立项之前就把事情做个七七八八并不算稀罕事。

    至少当年海洋一号的算法就是这样。

    “所以……您那边已经有进展了?”

    “那倒还没有。”

    常浩南赶紧摆了摆手:

    “只是我突然来了灵感,所以想要暂时休会去验证一下……”

    (本章完)


  (https://www.bsl88.cc/xs/3546786/1110998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