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小说阅读 > 第400章 屈四年夏六月洪水褪,全海河之

第400章 屈四年夏六月洪水褪,全海河之


第400章  屈四年夏六月洪水褪,全海河之境

        “快跑!有辛氏的旗兵来了!”

        有人尖叫,一哄而散。

        等到一杆旗帜下的五十个人,抵达这个部落都半个小时后了。

        为首的辛螺龇牙咧嘴,看着这个部落丢下了老弱,带着青壮男女逃亡南方。

        “他们是怎么提前预知我们到来的?”

        “必然是有人从中作梗!”辛螺的身边,一个少年揉了揉脸,拿着地图说。

        “蓟氏?”

        “除了他们,还能有谁?”少年叹息一声,“蓟氏会在一些要略之地布置暗哨……算了,这些老人孩子怎么办?”

        “带走吧。”辛螺看了一眼活下来的老人孩子,他们紧张且警惕的盯着他们,“也是劳力,反正咱们有十几万亩芋头,养得活他们。”

        “嗯。”少年没说什么,带着其他沼泽民通译,来跟他们交流。

        “我们能不去吗?”这些沼泽民紧张的问。

        “不行,你们在我有辛氏的南方生活,这边的水都是瘟疫的源泉。如果你们因此爆发瘟疫而流窜出去,对我们造成的损失只会更大。

        所以,听着,只要你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差遣,我们会保证伱们和孩子的安全。

        给你们干净的水与食物,还有允许你们通过预支工分的方式,买到衣服。

        同时,我们会给你们归化人的身份待遇。

        要是反抗,那你们就是奴隶。”

        通译翻译着有辛氏的话:“从现在开始,海河流域,我有辛氏地盘,所有部落接受节制,否则灭之!”

        终究是这几年熟悉了有辛氏的部落,他们很清楚有辛氏的奴隶和归化人是两档不同的人生待遇,所以在眼看着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归附。

        因此,旗军收容了五十老弱,立刻撤退。

        大量的人口在汇集于廊坊邑。

        这里的坡地原本控制在蓟氏手中,但有辛氏抵达之后,被困着几乎没有食物的蓟氏部落选择了举族投降。

        蓟氏部落的五百多口人,成为了整个廊坊的核心建设力量。

        夏日的骄阳下,陆陆续续运抵此地的人,吃着芋头咸菜干和养胃的小米粥。

        芋头叶的梗,是可以用来腌制咸菜的。

        这一次从顺义附近的芋头田里采摘的嫩叶,辛屈第一时间加盐腌制,然后装成坛坛罐罐,走水路运抵廊坊。

        如此,也算是节省了大量的盐运输。

        毕竟如今到处都是水泽,运盐侧翻,盐就容易损耗,当然也可能被私藏拿去贩卖。

        所以,干脆一点,芋头梗这么多,直接做成咸菜,还能增加有辛氏的食物丰富度,减少更多的谷类消耗。

        并且开造城邑、水利,都是重体力工作,挥汗如雨,盐分补充尤为重要。

        咸菜,完美符合劳动需求。

        辛螺带着老弱回来,然后将路上分好的户、人口移交廊坊邑的衙门官员,由衙门官员拆分安排。

        一些随船运到通邑、大兴、广阳。

        一些随船运到昌平,再转道去延庆。

        延庆也抽到了三百多人进来协助。

        整个有辛氏超过一半的人力被调动,到处都是运转忙碌的景象,并且开始驮运界碑至南段立下疆界。

        至屈四年夏六月,全海河之境为有辛氏所有。

        ……

        六月中旬,顺义,一处栈道。

        辛屈刚刚批准一艘芋梗咸菜的出发,骨碌小癸寻来:“可算是找到你了,你要的水排,我给你弄来了。”

        辛屈闻言微微颔首:“走,跟我去一个地方。”

        辛屈带着骨碌小癸以及水排零件,来到了顺义东南方向的一处河湾。

        随后他指了指已经夯打好的位置说:“就架设在这里,等水排安排好,再调整一下水量,就等着后续的生长了,大体半个月左右,第一批芋头就能收获。

        然后在这里,增加磨坊,咱们要准备做芋头粉条、淀粉什么的,尽可能久的保存芋头。”

        “行。”骨碌小癸招呼奴隶们干活。

        经过组装和调试,以及后续的石磨运抵,七日之后,第一批小芋头被运上来。

        辛屈烤了一个吃,很嫩。

        让人把剩下的洗干净,去皮,然后切成小块。

        蒸煮二十分钟,取出来,放在木桶里。

        然后将水排的齿轮接上,将铁质的搅拌头用榫卯固定好传动杆上,接着下放,启动,水排落水转动,人扶着木桶,看着芋头被打成泥后停下来。

        接着,混合着水倒入磨盘洞内研磨,磨成浆。

        磨盘也是依靠水排来提供动力,极大提高研磨效率。

        研磨成浆之后,用细密的纱布过滤,沉淀。

        反复两次,倒去上层水,然后将芋头粉装入陶盆内,放入烘房内烘干。

        <div  class="contentadv">        最后,装入坛内,并且弄一个小袋子,装点熟石灰,悬挂在坛内壁,就成了干燥剂。

        这样保存,能极大延长芋头粉的保存时间。

        “要买吗?”辛屈看正在摸芋头粉的鲜虞小猪,似笑非笑的问。

        “咳咳……这个嘛……”

        鲜虞小猪干笑的松开手指:“没想到,芋头居然还能这么做。”

        “这只是开始。”辛屈淡淡的说,“那边正在建后续的工坊,晚点可以作为粉条坊用。

        芋头粉条就不需要这么多步骤了。

        这些,是用来备荒的。”

        辛屈大费周章的搞干燥的芋头淀粉,目的就是为了备荒备灾,延长芋头的保质期。

        但其实做成粉条,就不要这么多步骤,只需要重复之前的步骤到搅打成泥,然后增加米浆搅拌成半流体,用筛子任由芋头粉条落入开水锅。

        锅里加热定型之后捞起来,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干燥。

        吃的时候,开水煮一下,加点汤头,就能吃了。

        并且还能因此节省超过一半的损耗。

        须知芋头淀粉是真的纯淀粉,几乎不含水和其他杂质,能长时间保存。

        但芋头粉条就不一样了,里头还是会存在长纤维的,还因为有米浆增加粘性的缘故,干燥之后再过水,更有嚼劲。

        这些都是食物加工增加保质期的办法。

        不然单纯芋头挖出来三个月左右,淀粉含量就会降低,真正能给人提供能量的部分废了,那才是最大的损失。

        不过有辛氏的加工,还是让人鲜虞小猪感觉到了震撼。

        “族长,粉条好了。”

        “走吧。”辛屈听到有人喊,就招呼鲜虞小猪去吃芋头粉条。

        饭桌上,鱼肉、猪肉、羊肉熬成的汤汁混合下,粉条就在碗里,洒了一点野葱、姜,入口一咬,鲜香四溢,鲜虞小猪拿着筷子,也顾不得烫,呼呼往嘴里灌。

        辛屈看他吃得这么欢:“你要是觉得不错,以后我可以给你代加工。你运来一百斤芋头,我给你十斤粉条。这样一来,你就不用担心芋头放久变硬不能吃了。”

        “真的?不过你不会亏本吗?”放下碗,鲜虞小猪警惕的看着辛屈。

        自己这个姑父,那可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怎么可能平白给自己这么好的利润?

        “你不也看了过程?一百斤能出粉条你也心知肚明,我赚点工费而已。但粉条保存好点,可以放一年以上。渡荒专用,哪怕真的需要迁徙,装载麻袋,一提一麻袋,运输业方便不是?

        当然,后续我会在涿鹿那边增加粉条坊,你直接从桑干河运到涿鹿就行。”

        “行。”鲜虞小猪转念一想,也觉得没问题。

        芋头好种,很多部落都会种,但芋头不耐保存也是真的,放上三个月,难吃而且会变硬。

        如果能加工成粉条,也是不错的。

        不过辛屈也是平白无故给人加工,他要的是增加鲜虞小猪对有辛氏的依赖。

        毕竟芋头随便一亩地,几百斤绰绰有余,越靠近水的地方,比如现在有辛氏的芋头田,预估亩产在五百到六百斤之间。

        抛去损耗,可以用来食用和加工的部分,至少有三千万斤上下,足够养活十万人一年所需!

        有辛氏才五万多人口!今年一把豪赌,食物多到吃不完,所以辛屈才考虑保存问题,多存一些在库藏里,准备用芋头粉丝去换族人手中的粟米。

        粟米的保存期会比芋头粉丝更久,也更耐储存。

        当然,芋头粉丝也可以跟鲜虞小猪去换他们的粟。

        芋头种这么多,多余的粟米价格就低了,自己还可以趁机低价收取。

        背后都是经济呢!

        当然,这边都是圩出来的沃土,也就这两年生产一波,如果明年再种芋头,产量绝对可能掉到三百斤每亩,还得担心病害。

        所以,明年不可能种植芋头了,得从其他地方找补,正好可以让鲜虞小猪提供芋头,甚至带动山西诸部落多种芋头。

        这样,也能用廉价的手工业品去交换芋头回来,做成粉条还能多保存一年。

        如此,有辛氏的稳步扩张,甚至不耕种而抽调所有人力去搞水利建设,也都有保障。

        只是,这也是赌博。

        但辛屈知道,他不得不赌,就跟秦始皇一样,明知道郑国渠有问题,但还是得倾国之力去赌。

        赌赢了,关中沃野千里,奠定王霸之业。

        自己也一样!

        必须赌!这几年对于北平水旱变动的无奈和被动,已经让他很难受了。

        难怪一直到唐以前,幽州一直是苦寒的代名词!

        就是因为这里的水,难泄,难排的缘故。

        但不能一直这么无助下去。

        农耕最关键的水利问题解决了,通州到天津的水道开了,无定河能变成永定河然后接入白洋淀排水了。

        就有机会将河北平原上的黄河水道变成运河。

        如此成了,自己不仅再跟这一次一样,在北平圩出三十万亩上下的芋头田。

        还能获得一条完整的交通线,用船只运输物资南下进入河北各地,甚至可以入大河,直取河洛腹心之地。

        不管南方之后有什么变动,他都能随机应变!

        所以他必须得赌这一把!

        不管成败,五年还是十年,都必须赌这一把!


  (https://www.bsl88.cc/xs/3508646/11554614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