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赤心巡天全文小说 > 第二十八章 有怀

第二十八章 有怀


合乎祖制,按部就班,听从规训,就是“玳山王”。

        不从祖制,顺利完成军改,练出一支强悍的武卒,就是“岱王”。

        此山代为天下山,此王代为天下王。

        路怎选,有什结果,一目了然。

        当今景帝实在温润,就连画饼也画得波澜不惊。

        但这个饼……

        实在是又大又圆。

        从“玳山王”到“岱王”,当然不仅仅是名爵的差距。

        放在其它国家,可能差别不是很大。因为修行到了绝巅境界,外力所能给予的支持,几乎已经不存在。

        在景国这样的国家则不然。

        到了绝巅境界,景国国势仍能给予支持。坐拥人族曆史最悠久的宗门,把握最古老和最前沿的修行路径,拥有最丰富的修行知识。到了绝巅之后要怎走,景国仍能给予助益。

        从两字王到一字王,跨越的是陈规固见。

        而这般王爵的权势……可以说隻在一人之下!

        曾经晋王孙是多闲散的男子,有名的富贵闲人。

        一转眼就要被推到帝国顶层来,真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念之间,牵係千万人的命运。

        姬景禄想了想:“‘岱’这个字太重了,仆以为当今天下,隻有薑望的‘定海镇’,当得起今之不周。”

        一字王他能坦然受之,但天子或许随口而出的这个字,却需要斟酌。

        在登顶绝巅之前,他就已经败在薑望的剑下,败得非常干脆。

        薑望洞真无敌,以力证道,其赫辉煌,是他亲见。

        后来万界归真、诸相证我,已是不可企及的高度。

        现在又接续人皇之伟业,顶着诸方巨大的压力,在天下之台,更改洪流的方向!

        薑望以【定海镇】立长河接天海,竟成今日之天柱。

        论德论名论修行,他实在不好意思在这样的人物麵前,说自己“代为天下山”。

        一山还有一山高,此山实在未绝顶。

        皇帝看着书桌上的观河台情景,大概也有些意外姬景禄会提及薑望,麵无表情,嘴道:“不周山在论外。”

        姬景禄咧嘴一笑:“那可以!”

        皇帝看他一眼,有些讶于这位玳山王的活泼:“你好像对薑望很亲近?”

        “我们之间的交情,目前仅止于欣赏。”姬景禄坦然道:“我隻是觉得,南天师先前拿出来的水族处置方略,确实不太妥当。

        且不说水族过往的贡献,隻论局势一一若真将水族都圈杀,则诸天万界,再无一族能够信任我们,都隻能与我们不死不休。这将加剧我们在神霄战争遇到的抵抗。”

        要不怎说,公道自在人心呢?

        从中古到现在,水族究竟付出了多少,又被怎样对待。大家都有眼睛看,都有耳朵听,都在亲身经曆,都知道真相。

        神池天王被镇杀,长河龙君常年闭门,水族连统一的政令都没有,分散在各国各地。说背叛人族,实在是不太现实。

        但南天师已经站在观河台,一言一行都代表景国对外的决议,那他们这些景人,就什都不能再说。

        无论心中是否同意。

        在这点上,李一确实是个异类。

        能言“公道”于口,甚而宣之于剑的薑望,更是异类中的异类。

        皇帝不置可否,隻道:“斗厄是天下第一军,将士们心高气傲。一朝损兵折将,从八甲撤旗,多少军心难定。你须得好生抚慰。”

        他决定把话说得更明白些:“你若能练成武卒,则斗厄未嚐不能归来,八甲未嚐不能是九甲。”

        “这一一”姬景禄心下当然是备受鼓舞,但也有些迟疑:“诸脉能够允许?”

        八甲若能变成九甲,帝室握其三,这无疑是皇权的进一步扩张。在军中将明确地高出三脉一头,是军机处枢密使扩额后的又一步关键,从军议权拓展到了具体的军权一一从这个角度来看,斗厄退出八甲,反倒是好事?

        毕竟以斗厄如今的实力,是当不起八甲的名号的。

        八甲之名,可不仅是名。需要承担与位格相匹配的责任,上它该去的战场。

        如今损兵折将的斗厄军,去任何一处匹配八甲层次的战场,都隻有送死的份。

        但斗厄军的辉煌曆史在这,荣名在这,一旦实力跟上了,也有足够的理由归来。

        届时八甲变九甲,好像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皇帝道:“朕握太阿,不去削夺诸脉,隻为帝国加甲,有何不可?前提是你手下的这支军队是真有实力,能叫人没有闲话可说一一朕期待天下第一军归来。”

        中央大殿那一场博弈,道脉的态度过于激烈。皇帝不得不提前展现自己对朝局的掌控力,以应对道脉的指责。底牌既然都掀开了,一定要趁机做点什,才不算吃亏。

        景国要练武卒,当然不能是随便一支武夫组成的军队,而是要比肩甚至超过魏武卒,才算练成!

        但这谈何容易?

        魏玄彻毅然奋武,朝野上下反对者众,都被他镇平。

        以魏帝小舅子章守廉为首的安邑四恶,其实就是魏帝的髒刀,针对那些反对的声音,无所不用其极。等到武卒练成了,再“大义除害”,收尽人心。

        即便如此,也一直等到王骜轰开武道,吴询率军在幽冥横行,才真正叫国家上下都认可当初兴武的决定。

        景国资源远胜于魏国,国内掣肘也远胜于魏国。

        皇帝甚至都不能出麵说武卒的事情,隻让姬景禄打头阵。不是天子没有承担,而是道脉根深蒂固,隻能徐徐图之。

        “臣履于帅之遗志,不使斗厄失名,今举大旗,唯奋死而已!”姬景禄当场表决心。

        “无须你奋死,练个兵而已,尽力就行。”皇帝拍了拍姬景禄的肩膀,又似无意地道:“于家的事情你听说了吗?”

        “陛下说的是于羡鱼吗?”姬景禄问。

        于阙和他的发妻,隻育有一女,今年十五,名叫于羡鱼。珍视非常,从来都捧在掌心。一向天真烂漫,是天京城有名的娇憨贵女。

        但于阙嘛,风流成性,不知养了多少外室,生了多少私生子女,恐怕他自己都记不太清。其中不少子女,年纪都比于羡鱼大。

        于阙这人也奇怪,一边风流,一边专情。那些个外室和私生子女,他是一个都不带回府中,多次表示,“此生妻一人,不複娶”。

        这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是好些个于阙的私生子女,不知被谁串联,跑到天京城来,要分家产。

        于阙活着的时候,随便手指缝漏一些,都够他们一生无忧。

        但手指缝漏的那些,哪有分家来得多?

        他们也想手指缝漏一点给别人呢!

        说到底这些都是于家的家事,外人不好插手。

        于家的敌人恨不得于家乱,于家的朋友……

        。都是老于的孩子,向着谁好?

        这事情真就隻能于家关起门来处理。

        但于阙已经不在了,于阙的发妻柔弱内敛,不是个有手段的。一时就有些溷乱。

        这时候于羡鱼站了出来,她亲自提剑守在门外,言曰“辱父者死!”

        她说于家家庭和睦,父母恩爱,家父忠于家母,乃有名的痴情男子,小妾都无一房,哪有外室?更不存在什私生子女。

        这些个不知哪来的野人,若隻是吃不饱饭找过来,求一顿饭吃,于家可以发发善心,给些馒头。

        若是胆大包天,勾结起来上于家欺诈,那是要见血的!

        就此一剑横门,把于阙留在外间的纠葛都斩断了。

        “于阙一生风流,临到死后,倒要留个专情名声一—”皇帝道:“你觉得她适不适合做你的徒弟?”姬景禄毫不犹豫:“再合适不过!”

        虽则于羡鱼是修道,他是修武,但这个师父却也做得。

        于阙在斗厄军的威望毋庸置疑,虽有沧海之覆,却不是他的过错。“将士多有思于帅者,闻名则泣。”

        继于阙之军职,养于阙之独女,举于阙之旗命,则上下能归心。

        书房的牆壁上挂着一柄古香古色的剑,带鞘长柄,神华内敛。多少年来装饰于此,点缀天子威严,亦是天子之爱剑。

        景天子随手一招,将此剑握在手中,递了过去:“于帅的剑也坏在了沧海,无以传家。这柄【有怀】,你拿去送给她。说是你送的,不要提朕。”

        姬景禄想了想:“明白。”

        “当真明白?”皇帝问。

        “确实明白!”姬景禄道。

        “去吧。”皇帝挥了挥手。

        姬景禄转过身,大步离开了。

        未来的岱王走后,天子又看了一阵观河台情景,但并不言语,不知在想什。

        直到内官走进来小声提醒,他才道:“既然东天师已经到了,便请他进来。”

        天子当国,日理万机。

        但无论多繁忙,有些人都要亲见,有些事都要亲为。

        玳山王,东天师,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天下之局,有关键的作用。

        他不得不亲抚。

        少顷,宋淮步子极轻地走了进来。

        宋淮隻道了声:“陛下。”

        皇帝也隻道了声:“天师来了。”

        双方遂不言语。

        宋淮无话。这位在中央大殿静坐如凋塑般的人物,走进来后也像凋塑一般。

        并不表露任何情绪,亦不让自己体现什倾向。

        天子也并不看宋淮。隻俯瞰书桌上的长河。

        双方一时都静默,偌大的玄鹿殿,隻有天光在移动。隻有书桌上的声音,动摇着观河台上的声音。

        就此煎熬着耐心。

        书桌上的情景一幕幕演化,名为薑望的真君,一次次在故事镇平了长河。

        不知过了多久,皇帝倏而一歎:“天下英雄辈出,世事更易几多少年,朕常自觉朽老!”

        风化掉的时间彷佛这样才深刻,宋淮像是从一尊石像,变回了具体的人。

        他苦笑一声:“陛下在真正的老朽麵前说老朽,叫老朽难以自处。”

        皇帝看着他:“朕是疲心若老,您是老而弥坚。”

        宋淮十分恭谨:“不知陛下为何事生疲?”

        皇帝道:“齐国如日东升啊!牧国压下了神权。秦国已立长城,虞渊无患了。朕思之天下,不免忧心。”

        他一手按在书桌上,将所有的景象都按定,按得书桌恢複原木的纹理。抬起头来,看向宋淮:“宋先生可有良方济世?”

        不称天师,不称道长,称“先生”!

        牧国压的是神权之争,此则内忧。秦国镇的是虞渊之祸,此即外患。那今日之景国,沧海之失已经抹平馀波,中央大殿异声皆静,治水大会都风平浪静地结束了……内忧外患又是什呢?

        宋淮不动声色:“老朽鲁钝,老眼昏花,向来隻知修道,却是看不清这世道。陛下但有吩咐,老朽唯命而已。却是不敢指画江山,轻言国事。”

        景国的皇帝,注视着道门的东天师:“是朕鲁钝!先生才不愿教朕。”

        宋淮低头垂眸:“老朽岂敢!”

        “天师亦帝师也,先生,咱们本不生分一—”

        皇帝立在书桌后,看着几乎站在门边的宋淮:“您既然已经走进朕的书房,为何不离朕更近一些?现在却还是有些不太亲近。”

        在中央大殿的站队,难道还不足够吗?

        宋淮忽然觉得,或许所有人都低估了皇帝的决心。

        他往前走了半步:“陛下圣垂宇内,治弘神”朕说的是东天师你。“皇帝打断了他,并且注视着他的眼睛;”不是说蓬莱岛。”

        天子的目光如刀,一刀刀彷佛刮掉了老迈眼睛的浑浊,令东天师眸光灿然。

        宋淮收回了他代蓬莱岛走的半步,定声道:“老朽自然是尊奉天子、亲近天子的。”

        “但却站得这样远?”皇帝问。

        东天师道:“朽老之气,恐污天子之尊。”

        皇帝也不再绕弯子:“万俟惊鹄死于非命。朕着傅东叙清洗内外。怀德真人在万妖之门后借线设局,踩着景国名声做事,又一场清洗。皇室姬炎月行踪失秘,以至受戮,朕命桑仙寿、楼约共查之一_”,“如是者三,触目惊心!”

        代表着中央帝国最高意志的男人,有些罕见的、不知是真是假的愤怒情绪:“枝叶剪了一地,根係却还蔓延千。国家若亡,必朽于此。”

        宋淮已经完全听明白了,或者说他没办法再装作听不懂。

        当今天子雄心万丈,对外有靖海之宏图,对内则有根除一真的决心!

        前者是中古人皇留下来的问题,后者是大景建国的痼疾。

        竟要全功于一代!

        这位皇帝,是否显得太急切了一些呢?

        宋淮老眼微垂。

        何以天子.....不以为我是一真呢?


  (https://www.bsl88.cc/xs/3507373/79260714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