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定战
为何任用郭颢为先锋,徐长志与梁达等人都未询问。
其实,他们也能猜想个大概。
首先,自从郭颢担任水军统帅以后,就没有参与过较大的战役。
国战时,郭颢在江南一带募钱出力,功劳却没有他的份。
换做是谁,心里都不会好受。
其次,郭颢如今是南方大营的统帅,这次北伐,各大营均有参与,不能没有南方的事。
所以,卫渊思前想后,决意启用郭颢。
待众人前往寰州之时,卫渊又向徐长志开口道:“原本要让郭颢担任左路先锋,与你一道进攻蔚州。”
“但考虑到郭颢久在江南,做了那么久的土皇帝,怕是不服管教,索性,就让他跟着我吧。”
来年北伐之时,卫渊将担任右路统帅进攻云州,徐长志为左路统帅。
但实际上,两路大军,都要由卫渊节制。
徐长志点头,这种事情,本身就没有必要争议什么。
“前不久我向朝廷提出,要废除郡县制,改为行省制,待王安石解决完江南一带土地兼并的问题,就应该着手此事了。”
卫渊突然说起朝廷的事情,让徐长志感到意外,
“这件事与我们有何干系?”
卫渊笑道:“出自咱们代州的人物,可不只有武将,还有若干文臣谋士。”
“待行省制度落下,就将他们派到各行省积累资历。”
代州最不缺的就是将领。
但光盛产名将还不行,还需要文臣去搭配。
如此,代州集团的勋贵、武将们,才能走得更为久远。
卫渊虽然只想着收复燕云十六州,但不代表,他没有为将来的事情做准备。
昔日皇城外,王安石与范纯仁所言,卫渊并非没有听到。
正如王安石所说的那样,如今天子年幼,心思单纯,可天子,终有一日会长大。
届时,卫渊与皇帝之间,还能像现在这般吗?
这是个未知数,但卫渊不敢赌。
寰州的情况与应、朔二州大相径庭。
随着北地一些百姓过来,颇有融合大同的感觉。
虽然战事早已结束好几年,但不管怎么说,各国间并未取得真正的和平。
是以,三州之地,仍旧是不允许与外族通商。
最起码,现在不能通。
原先,有主张改革的派系向赵曦提过这个问题,可以适当性的,允许某个月或者某个季节,让外族来通商。
起初,卫渊并未回绝这件事。
结果就闹出了大量密探涌入的问题,自此后,三州之地的大小事宜,基本都是卫渊做主了。
“三州之地加起来的守军,约有六万众,辽国多骑兵,不擅攻城,只要咱们占据一城,以防守为要,任那辽国有通天之能,也难进半寸土地。”
梁达正向卫渊说着。
后者沉声道:“梁达,你要转变想法,现在不是我们要防守的时代了,如今早已是攻守易形。”
其实在大周境内,仍有很多的武将或是文臣,不敢相信,攻守就那么变了。
主要是,自大周建国以来,还没有一场真正意义上,出关作战,可攻城略地,取得大胜的战役。
卫渊在三州之地待了大半个月有余,他原本是要再亲自部署一番来年的战役规划。
不过,却被赵曦急诏回京。
原因是如今的吐蕃之主董毡来了。
寰州大营里。
卫渊向徐长志笑道:“我在来雁门之前,差人去告知他来年北伐之事,没想到,他动作这么快。”
后者道:“陛下可知您联系吐蕃之主的事情?”
卫渊点头道:“提过一嘴,长志,就劳烦你继续待在三州,紧盯着辽国动向。”
“我即刻回京一趟,然后调郭颢北上来换你。”
“对了,这几日还未来得及对你说句恭喜,要当父亲了。”
徐长志的妻子,那位柴郡主,已经查出有身孕了。
距今两个月左右。
徐长志笑道:“这时回不回京都无所谓,只怕来年北伐,不能陪着我夫人生产了。”
卫渊应声道:“放心,来年之战,会很漫长,应该能够挤出时间,让你回京。”
徐长志道:“来年我身为左路统帅,突然离开军中返回京城,怕是不妥吧?”
卫渊拍了拍他的肩膀,“来年再说。”
开武三年,十月初旬,卫渊返回京城。
当日,赵曦就召集六部尚书以上的官员召开有关来年北伐之事。
原先,关于明年北伐,知道的人并不多,大家也都觉着,这尚是没影的事。
但随着户部、工部的筹集钱粮、制造甲胄兵刃与大型的攻城器械等,让很多人都察觉到战争即将开始的意味。
宣政殿里。
为了江南土地兼并一事,已经几夜没有睡个好觉的王安石强撑着精神向卫渊问道:
“明年的战事,能不能再拖一拖?”
卫渊知道他的难处。
江南的事情还没解决,又要为了战事,再征一波赋税,只怕江南的那些士族门阀会变着法的与朝廷作对。
毕竟,有个词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王安石主要是通过清查漏税土地与整理田赋的措施去抑制土地兼并,但不能解决。
他现在很焦头烂额。
一些出身江南的官吏,每日都要上劄子弹劾王安石。
要不是赵曦顶住压力,只怕,王安石非要外贬离京了。
只是,王安石有难处,卫渊也有啊。
明年如果不北伐,那么户部、工部的动作,迟早会被辽国察觉。
还怎么打一个出其不意的效果?
再说,自从耶律信先上位以后,不是在招兵买马的路上,就是在练兵。
他如此积极备战,显然是要有所图谋。
去岁和今年,大周都在与完颜乌骨乃保持密切联络。
倘若明年不北伐,只怕辽国就会向女真族施加压力。
届时,让女真做大,威胁辽国的国策就会出现问题。
不过,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王安石不可能不知道,于是,卫渊换了个角度,向王安石语重心长道:
“自开武元年以来,军改、民改、地改、政改等各项措施,一起实施,说白了,就是趁着国战结束之后,官家威严尚在,所以才要如此急不可耐。”
“但改来改去,改了那么多年,踊跃出那么多改革功臣,百姓的日子变好了吗?”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不仅没有变好,反而变得更糟了。”
“如今我大周境内的矛盾日益加剧,这个时候,不去打一场战役,用以缓解我大周境内因各种改革措施带来的后果与弊端,试问,王相公的改革大策,还能继续推行下去吗?”
这番话,将王安石问住了。
卫渊说的是实话。
可是,一旦对外发生战争,原本就已怨气滔天的江南百姓,再遇加赋,能忍得住吗?
按理说,王安石的改革,正是为了底层百姓,是要让中上层的利益,去往下分摊。
但为何越改民生越是艰难呢?
那是因为,朝廷越是剥削士族阶级,士族阶级便越会剥削寻常百姓,久而久之,就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现在,就是要看,谁先撑不住。
而百姓们,不会怨恨士族阶级,他们只会怨恨王安石。
在当前来看,王安石无异是背负着骂名的,但事已至此,他也别无选择更无退路。
卫渊见王安石不再言语,转而看向坐在一旁的董毡,作揖道:
“来年北伐,我大周将无暇顾及西夏,希望吐蕃能够在西夏境内,打几场规模比较大的战役。”
大周真的无暇顾及西夏吗?
实则不然。
毕竟,此次出兵的主力,是北部与东部大营。
西部大营的二十万大军,卫渊没有动一兵一卒。
他为何这样安排?
原因很简单,他很了解董毡这个人。
如今各国都在实施军改或是扩兵策略。
吐蕃也不例外。
董毡想做什么?
不得不防。
既然吐蕃想依靠大周的经济来维持国内的繁荣,在必要时刻,就必须要去付出些许代价。
(本章完)
(https://www.bsl88.cc/xs/3506503/11110776.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sl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sl88.cc